残奥冠军谭玉娇:我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

在8月25日中国第二个“残疾预防日”来临之际,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邀请多家媒体探访中国国家队残疾人运动员训练情况,里约残奥会女子举重冠军谭玉娇在活动后接受了记者专访。

残奥冠军谭玉娇:我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

“我要站在最高领奖台上”

1997年,7岁的谭玉娇右腿患急性骨髓炎,手术后遗症造成肌肉萎缩,从此成为了无法跑跳的残疾孩子。13岁时,毫无运动基础的她,被湖南湘潭体校的举重教练一眼选中,参加湖南省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这次偶然的机会为谭玉娇的人生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

短短一个月的训练后,谭玉娇在省运动会上获得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冠军,赛后裁判长告诉她,如果坚持下去说不定今后能参加奥运会。“奥运会这个词就像一粒种子一样开始种在我心里。”坐在杠铃旁边,谭玉娇似乎又回到了15年前,眼里充满对冠军单纯的渴望。

在中学的课堂上,谭玉娇第一次说出了潜藏在自己心底的梦想,“我要成为奥运冠军,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

“命运又给我开了一次玩笑”

2009年,进入残疾人举重国家队的谭玉娇迅速成长为世界级顶尖选手。面对当时即将到来的伦敦残奥会,她信心十足,儿时遥远的梦想仿佛正在变得触手可及。

然而,就在伦敦残奥会前三个月,因为训练过度,谭玉娇左肩严重拉伤,每次举起杠铃都伴随着肌肉撕裂的剧痛。最终,带伤上阵的她尽管在伦敦拼尽全力取得了一枚宝贵的银牌,但自己却是带着遗憾离开。“命运又给我开了一次玩笑,但是这一次我却哭了。”

残奥冠军谭玉娇:我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

“我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从2013年开始,随着身体的康复,谭玉娇开启了自己对于女子67公斤级举重赛场的统治。里约残奥会前,几乎所有人都对她充满信心。但是,只有她自己清楚记得2012年也曾离金牌那么近,“所以这一次我就特别害怕重蹈覆辙。”

每一次举起杠铃时谭玉娇都习惯大喊一声,释放自己的压力。面对谭玉娇的心理压力,主教练李伟朴带她到训练基地的操场上,只说了一句话,“喊吧,不要管别人怎么看。”

从放不开到最后声嘶力竭,谭玉娇一个人在操场上大喊了半个小时,心底最深处积攒的压力随着每一次呐喊通通发泄出来。喊完后回到房间,她嚎啕大哭。

在里约的赛场上,谭玉娇最终以138.5公斤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夺冠。她在朋友圈写下“我做到了”,这是对13年前初中教室里那个右腿残疾的小女孩梦想的回应。

“身体的残疾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这并不能决定自己的一切。我有一个自由的灵魂,我可以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比赛,站在世界最高领奖台上,我在其中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谭玉娇放下杠铃,拍拍手里的镁粉,眼里充满自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