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情況?中越特工在同一間民舍突然遭遇,對方怎麼就成了我方內線

啥情況?中越特工在同一間民舍突然遭遇,對方怎麼就成了我方內線

當兩支分別來自彼此敵對的偵察部隊遭遇後,會發生什麼情況?得益於時下相關軍事題材影視作品的普及,以致不少非軍迷朋友也能想到結果:經過短暫而慘烈的交火之後,一方落荒逃走;或者一幅更為慘烈的場面,雙方在戰鬥過程中同歸於盡。當有人提出,還有一種可能,即雙方先是坐下來“促膝長談”,然後,其中一方的成員便成為對方的“線人”。相信,不少人難以認同第三種情況發生的可能。畢竟,其與“常識”相悖甚遠。

其實,這種看似不大可能發生的情況在三十年前還真出現過。而且,就發生在中國雲南邊陲的某個小村裡。

1988年6月的一個清晨,我赴滇參戰某師偵察大隊副隊長王金星和偵察參謀李紹雲離開駐地朝不遠處的小山村走去。當時,中越邊境地區大規模戰事雖然逐漸減少,但形勢依然很緊張。而王金星他們要去的那個小村子,距離國境線不過百餘米,其中一戶姓吳的邊民,和越南方面有些往來。因此,王金星和他建立了聯繫,經常從他那裡瞭解一些越軍的情況。

啥情況?中越特工在同一間民舍突然遭遇,對方怎麼就成了我方內線

不過 ,當王金星他們進入吳家的那一刻起,立即感受到了今日的情形不同以往。老吳並沒在家,但他的床上躺著一個衣著整潔、梳著背頭的中年男子,床的另一頭還坐著兩個年輕男子。這些人看到兩個身著作戰服的中國軍人闖進來,“騰”站起身來,一付不知所措的樣子,而老吳的老婆更是緊張得說不出話來

屋內的氣氛頓時緊張起來!

“是敵人!”當這一念頭在王金星腦子裡閃過時,手下意識地握在了腰間的手槍上。但也就是一瞬間,他又迅速冷靜下來。在敵情迅速做出分析判斷之後,王金星意識到,雖然有“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古訓,但真打起來,他和李紹雲可以憑過硬的本領制伏眼前屋子裡的那三個人,但不確定周圍還有沒有敵人的援兵。不行,硬拼不得!想到這裡,王金星的主意有了。他面帶微笑的向幾個越南人打了聲招呼後,就帶著李紹雲走出了房間。在屋外的短暫思考中,

貿然離開的方案也被王金星否定了。因為在敵情不明的情況下,這樣做的後果同樣難以預料。最後,王金星決定先和這幾個敵人周旋一番,好見機行事。於是,他先讓李紹雲去找老吳,自己則把頂了膛的手槍揣在衣兜裡,返身又進了屋。

王金星徑直走到那個中年男子不到半米的地方坐下,這樣做,不但可以在精神上震懾對方,還能在敵人若進行頑抗時自己能夠將其領頭者幹掉。他掏出煙盒,給對方每人扔了一根後,自己也掏出一根菸點然後吸了起來。利用眼睛的餘光,王金星察覺到那幾個越南人在點菸時,手一直髮抖。有門兒!他用當地的“土話”說道,“不要害怕,你們的身份我知道,但在老吳家裡,我不想抓你們”。當對方的表情開始放鬆後,王金星繼續做他們的“思想工作”。他從當年毛澤東主席和胡志明主席共同締造的中越友誼談起,一直談到我軍現時的敵工政策。王告訴他們,哪怕是越南軍官,中國軍隊也是區別對待的。只要不採取敵對行動,大家一樣可以“交朋友”。就在幾個越南人對王金星的一番話頻頻點頭之際,李紹雲和老吳走了進來,後面還跟著兩個邊民打扮的越軍。雖然此時老吳家的敵我對比變成了五比二,但王金星卻並沒有停止講話。他對兩個新進來的越軍說到,“你們是一起的?坐下吧”。看到自己的上級被訓得俯首帖耳,兩個“新人”也站在了一邊老老實實地接受“現場教育”。

敵人被穩住之後,王金星繼續介紹我軍的政策。以後,又經過幾次接觸,其中的2個人最終被髮展成為內線,提供了不少有價值的情報。

這是一次我軍敵工工作的經典範例!其成功的基礎,建立在王金星的膽大心細之上。

本來,當雙方在一個狹小空間內倉促遭遇後,很多人即便不是像那幾個越南人那樣六神無主,也很可能在高度緊張的情況下抄起武器大打出手。關鍵時刻,一名偵察兵所必須的“頭腦冷靜”發揮了作用。

就像上文所云,就算王金星和戰友在吳家解決了三個敵人,也不能確保他們兩個人一定能夠對付外面那兩個聽到槍聲後迅速趕過來增援的越南“便衣”。但“不能硬拼”絕不意味著就此放棄、退縮。必須與對方鬥智鬥勇!在這發麵,中國軍人再次佔了上風。王金星在做好最壞打算的前提下,重返“虎穴”。在與優勢敵人周旋的同時,留心觀察對方的表情、舉止上的細微變化,及時反饋到“心理攻勢”當中,最終發取得了戰場上所取不到的戰績。(文/劉明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