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里的丫鬟,給每一位父母上了一堂 「情商課」

《如懿傳》裡的丫鬟,給每一位父母上了一堂 “情商課”

《如懿傳》如火如荼地上映,剛看到第5集,職業習慣,女主青櫻身邊的兩位性格迥異的丫鬟,引起了我的關注。

一個,是母家的陪嫁丫鬟 阿箬,阿箬本是淮陰知縣的女兒,從小就在府邸伺候青櫻;另一個,是 惢心,是青櫻進入寶親王府之後,給指派過來的。

乍一看,多年跟隨的陪嫁,想必更加貼心。然而,幾集下來的劇情,卻讓我大跌眼鏡。

《如懿傳》裡的丫鬟,給每一位父母上了一堂 “情商課”

當青櫻因為被禁足守孝,受到眾人奚落時;

當青櫻因為受到刁難,雙手燙傷時;

當青櫻暫時受了冷落,延禧宮受到了內務府的苛刻時;

……

阿箬口無遮攔,憤憤不平,當被細心的惢心提醒時,竟理直氣壯地反駁說:我這不是為主兒擔心麼!

《如懿傳》裡的丫鬟,給每一位父母上了一堂 “情商課”

當更名為如懿的青櫻,收到皇上親筆題的一塊牌匾,令內務府掛刮目相看的時候,阿箬更是旁若無人、心直口快地一頓炫耀,給延禧宮帶來了嫉妒的暗湧……

《如懿傳》裡的丫鬟,給每一位父母上了一堂 “情商課”

惢心,卻全然不同。

雖然,她也會因為主兒的境遇而擔心,但她會懂得思量:

倘若如此說,主兒的感受是什麼?

倘若如此行事,對主兒的影響是什麼?

雖然整部劇,才剛看了開頭,但兩位丫鬟,究竟未來將會給女主帶來什麼,一目瞭然。

誠然,一個人是否和自己站在同一邊,是否急自己所急,痛自己所痛,固然重要。然而,一個缺乏思考,心直口快的人,給自己帶來更多的,是無窮無盡的麻煩與傷害!

一、父母 “心直口快” 孩子問題多多

一些父母,在外很注重與人溝通的技巧,表現得善解人意,在家卻像換了一個人似的,對孩子想到什麼說什麼,很少懂得體察孩子的感受。

你說你怎麼那麼笨,這點事情都做不好!

照你這個樣子下去,以後還想幹啥?

你這孩子怎麼那麼小氣,給別人玩一下怎麼了?

都幾點了還不睡覺,我去睡了,不管你了啊!

這些話,有沒有感覺脫口而出?

如果這樣還無法感覺到什麼的話,不妨設想一下,自己被人這樣“心直口快”地說,會是怎樣的感受:

你穿這件衣服太難看了!好像老了10歲。

別往臉上抹抹抹的了,都是騙人的,歲月不饒人!

你這都做的什麼呀,亂七八糟的!

你老公在外面,都和別的女人親熱地吃飯了,你還能這麼摒得住?

……

當你憤憤然想要開口的時候,對方卻說:我可都是為了你好!為了你抱不平哈!

是不是,都不知該怎麼接話了呢?

其實,孩子聽到那些話,感受是一樣的。

如果一個孩子常常言語上不被父母尊重、不被肯定、不被期待、不被愛護,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情緒,及心理問題。比如:表現得畏縮膽怯、不自信,黏人、哭鬧、發脾氣等等。

對孩子而言,成長不僅需要身體上的關愛與營養,“安全感”“歸屬感” 等等的心理營養,同樣重要!

二、 父母“心直口快” 孩子苦不堪言

如果說,剛才那部分父母的 “心直口快” 是因為對孩子的心理不夠重視,那麼接下來的這部分父母,完全是因為不懂、不會。

曾經有一位來訪者,向我這樣控訴了自己的母親:

從小,只要我媽去到的地方,就會讓我呆不下去。

只要我媽一去學校,就會說是為了我和老師吵架,老師從此就會恨我。記得曾經有一個老師,在和我媽說完話之後,氣得沒忍住還打了我一記響亮的耳光。

大學的時候,我媽為了讓我專心考試,竟背地裡打電話給我宿舍的同學,讓她們不要打擾我學習。

我媽的心直口快,讓我吃盡了苦頭!

什麼“為我好“呀,簡直就是”自己拉了一泡臭屎,不知道擦屁股!

這樣的案例,雖然比較極端,但卻也反應出了“心直口快”的父母,有時因為過分專注與操心眼前的事情,好心辦壞事,卻還不自知。

類似這種:只關注目標,不顧及過程藝術,簡單粗暴的事情,生活中也不少。

比如:

為了讓孩子多寫一頁字,威逼利誘;

為了讓孩子多彈30分鐘琴,打罵呵斥;

為了讓孩子出門表現得有禮貌,再三叮嚀;

……

護犢,是一種本能。

然而,越是愛之深,就越需要擁有一種長遠的目光與智慧。人與人之間,一旦感受不好了,關係搞糟了,那就什麼都很難再推進下去了。

“心直口快” 使不得!

三、越是親近,越要共情

TA是我娃:

還要拐彎抹角幹什麼?

還顧及臉面幹什麼?

還要花心思措辭幹什麼?

怎能不要呢?!

人都是情感動物,無時不刻地,被情緒感受影響著。

如果,這個世界上不存在 “誤會” 每個人都能夠火眼金睛地解讀到他人言行背後的本意,都能夠被對方準確地解讀、領會,那麼這個世界上就不存在“借刀殺人”了!

於是親近,越要共情!

只有感受好了,父母說的話,孩子才能聽得進去;

只有感受好了,孩子才會願意去解讀父母言行背後的意思;

只有感受好了,孩子才能夠讓自己擁有理智,智慧地處理好屬於自己的事情。

父母日常的以身作則,更能對孩子起到效仿的作用,讓他們不僅對父母的溝通變得更加和善,對於人際關係的處理,也能夠自然而然地變得更有智慧。

就好像《如懿傳》裡的惢心,儘管出身低微、又身處宮牆之內,聽說最後,也只有善解人意的她,收穫了連如懿都自嘆不如的真摯愛情,成為最大的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