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文化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向深厚底蘊要文化生產力

山東文化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向深厚底蘊要文化生產力

2014年,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達2216億元;2015年,突破2500億元;2017年,預計達到3120億元。文化創意產業強勁增長多年後,山東以開放的姿態、全新的目光重新審視自己——

資源稟賦雖“傲視”全國,但文化大省圖“強”之路亟待提質:文化資源優勢尚未充分轉換成產業發展優勢,新興業態發展滯後,文化消費拉動不夠,融合發展有待加強,龍頭文化企業和上市企業偏少……

習近平總書記今年6月視察山東時囑託“要堅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思路,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對照這一要求,山東秉持世界眼光、全球視野,加強頂層設計,堅持“雙效統一”,用足資源稟賦,加大招商引資,注重跨界融合。文化創意產業在保持增量的同時,正著力重塑內部結構,提質增效。

謀定而後動,政策引導激發新動能

坐擁山海之奇、文化資源之勝,山東卻一直沒有捧出文化創意產業的“金飯碗”。

山東文化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向深厚底蘊要文化生產力

孔子教學

“齊魯文化源遠流長,文化遺產資源豐富,紅色文化遍佈全省,但山東對齊魯文化挖掘開發利用力度不夠,文化資源優勢未能充分轉換成產業發展優勢。”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說,山東文化創意產業優勢突出,但有的文化資源資本化利用還不夠充分,文化資源統籌規劃、市場開發水平仍有提升空間,有些文化資源沒有轉化為產品與服務,部分行業還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產業附加值相對較低。

“腦子不轉,身子就不動。文化創意產業要發展,必須要加強頂層設計,要有世界眼光、全球視野。”省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皓認為。

對全省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之一的文化創意產業,高起點、專業化地搞好頂層設計十分重要。

謀定而後動。根據省新舊動能轉換總體規劃,山東省經深入調研、徵求意見、多次修改,形成了《山東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2)》,繪就了做大做強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藍圖,將於近期發佈。省旅遊發展委、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文物局正在配套制定文化旅遊、影視、文博子規劃。

截至目前,全省共出臺100餘項政策措施,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山東文化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向深厚底蘊要文化生產力

山東省會文化藝術中心

資源稟賦要變為發展優勢,在劉皓看來,各地要發揮區位優勢,堅持錯位協同,強化引領帶動,構築差異化產業發展格局。比如,濟南要充分發揮省會城市、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優勢,打造國家級文化會展中心、國家傳統工藝振興與發展中心。青島要充分發揮沿海開放城市優勢,放大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影響力,引領新興產業全面發展。煙臺要充分發揮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優勢,建設東北亞地區重要文化貿易中心城市。其他市也要因地制宜,找準傳統文化轉化、工藝美術聚集等優勢,分類施策,各展“神通”。

文化創意產業由於其輕資產屬性,發展一直為“融資難”所阻滯。山東省將其列為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之一,分期設立100億元的文化創意產業投資母基金,通過股權投資的方式,保障重點產業項目落地實施;推動銀行機構將符合條件的重點文化企業納入信貸優先支持範圍,建立常態化融資對接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文化企業的信貸投放。

山東文化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向深厚底蘊要文化生產力

中國藝術金融數據庫官網

在濰坊,金融政策引導的作用已結出碩果。濰坊市商業銀行文化金融事業部負責人介紹,他們在全國率先推出書畫藝術品質押融資業務,形成“中國藝術金融數據庫”,成為全國特有的藝術品市場直投銀行,業務範圍覆蓋全國19個城市,累計投放藝術品質押融資貸款60多億元。

“通過各項政策扶持,全省137個縣(市、區)立足特色文化資源、產業發展基礎,圍繞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打造了一批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特色街區、文化旅遊景區、特色文化村鎮,文化產業規模化、專業化、集聚化發展態勢良好。”省文化廳辦公室主任王炳春介紹。

山東文化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向深厚底蘊要文化生產力

第二屆山東文化惠民消費季開幕式暨民族管絃樂音樂會《大潮》

消費是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山東省從去年開始連續兩年舉辦文化惠民消費季,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29個省直部門、單位協同推進。僅2017年,全省就開展了1000餘項、近5萬場次活動,共吸引1.33億人次參與,省市兩級財政投入文化消費引導資金1億元,直接拉動文化消費4.2億元,實現消費總額206.7億元。

推動“存量變革”,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

總投資500億元的青島東方影都項目基地,幾部重量級國際大片正在拍攝製作。今年6月,首屆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的舉行,讓“電影之都”青島蜚聲國際。

山東文化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向深厚底蘊要文化生產力

青島東方影都項目基地

一個成功的影視基地,要讓影人“拿著劇本來,帶著片子走”。“上世紀80年代起,山東影視產業就領先全國。如今,我們以青島東方影都為龍頭,加快靈山灣影視產業園區整體規劃建設,推動影視策劃投資、拍攝製作、影視發行等各環節集聚發展,培育影視產業新業態。”省新聞出版廣電局電影處顏東昇介紹,山東省全力打響“電影之都”“山東演藝”產業品牌,力爭到2022年,山東省影視及演藝娛樂行業營業收入達到500億元以上。

山東文化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向深厚底蘊要文化生產力

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區

電影之都虹吸效應初顯。青島市文廣新局局長李明介紹,目前,160家電影企業在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區註冊,上萬演職人員在此聚集。未來3到5年,青島註冊影視公司將達500家,每年吸引百餘劇組。

文化產業“老樹發新芽”。山東挖潛傳統文化產業這個“存量”,圍繞影視演藝、出版傳媒、文化商貿等傳統文化產業轉型升級,通過推廣應用新技術,積極探索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存量變革”,讓傳統動能轉型成為新動能。

山東文化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向深厚底蘊要文化生產力

孔府印閣

方寸之間,大有乾坤。在曲阜路城街道臨前社區一家叫做孔府印閣的老作坊裡,每天有成百上千雕篆精緻的印章從這裡發出。擁有2000多年曆史的孔府印閣在這個小村裡星火傳承,通過電商遠銷海內外。

“淘寶村、電商創客空間、電商產業園……這些依託於傳統文化產業的‘新事物’不斷湧現,形成了全國乃至全球聞名的特色文化品牌。”省文改辦有關負責人介紹。

山東文化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向深厚底蘊要文化生產力

濰坊風箏

孔府印閣、曹縣演出服飾、郯城中國結等文化產品深受歡迎,市場佔有率頗高。享譽全球的濰坊風箏,產量佔全世界的80%以上。有“風箏第一村”之稱的王家莊子村,2017年風箏總產值達2.6億元。

牆裡開花,牆外也香。為推動文化產品“走出去”“賣出去”,山東省出臺了融入“一帶一路”,齊魯文化絲路行的實施意見,舉辦文化中國走進東盟交流活動,赴蒙古、瑞典等7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海外“歡樂春節”系列演出、展賣等活動。各地面向全球開展書聖節、中國畫節等特色活動。到2022年,山東省力爭文化會展及文化貿易相關行業營收達200億元以上。

因循守舊出不了好作品,“創意”“融合”催生新業態

內容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因循守舊、複製粘貼出不了好作品。山東省大力發展各類文化創意設計服務,促進創意、時尚和文化元素融入,提升傳統產業附加值,塑造“山東設計”“山東創造”品牌形象。預計到2022年,創意設計服務相關產業營業收入達到1500億元以上。

“山東省將啟動實行‘設計+’戰略,推動文化創意設計與工業製造、農業農村等融合發展。特別是在服裝服飾、家居傢俱、剪裁等重點消費領域,強化文化創意在產品創新、品牌建設、營銷策劃等方面的作用,讓各種新業態遍地開花。”山東省文化創意設計行業協會會長孫美華透露。

山東文化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向深厚底蘊要文化生產力

中動傳媒動漫基地

6月初,省文化廳發佈了《關於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實施意見》,提出將加大財政支持力度。

山東省還將支持濟南、青島、煙臺、濰坊、威海等創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在全省重點帶動發展工藝美術、藝術陶瓷、建築等專業設計服務。支持中動傳媒動漫基地等動漫企業發展,促進動漫與文學、遊戲、影視、音樂等內容形式交叉融合。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城市的標籤。做好“文化+”文章,各地不斷增強文化創意在旅遊、城市發展等領域的滲透。

山東文化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向深厚底蘊要文化生產力

曲阜“三孔”旅遊景區

以曲阜“三孔”、尼山聖境、孔子博物館等為支撐,打造“讀論語、學六藝、研國學”修學之旅、世界遺產之旅、儒家文化探源之旅、孔子故里體驗之旅,打造“東方聖城”文化旅遊品牌。以膠東黨性教育基地煙臺山教學區、楊子榮紀念館為代表,打造膠東紅色旅遊文化品牌。青島以上合峰會為契機,引進投資約30億元的上合·馬文化產業園項目,建設以馬術為特色的現代文化產業園。

山東文化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向深厚底蘊要文化生產力

濰坊歌爾股份

一組數據讓人興奮:今年一季度,全省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總資產、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0.4%、6%,億元以上文化產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同比增長14.3%。這其中,以青島“東方影都”、華誼兄弟電影文化城、濰坊歌爾股份智能音響生產、泰安中國北方教育裝備產業集群等為代表的文化新興業態順利推進,表現搶眼。

不在傳統優勢上“睡大覺”、甩掉深厚底蘊帶來的“優越感”“鈍感力”,文化創意產業善於“無中生有”“老樹發新芽”,讓增量崛起與存量變革“並舉”。齊魯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蘊,正加速轉變為文化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添柴加火。

記者:趙琳

原標題:《向深厚底蘊要文化生產力——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解析·文化創意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