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關於工程評標那些事

觀察者|關於工程評標那些事

觀察者|關於工程評標那些事

作為建築業企業,通過投標獲取業務是最常見的經營方式,這當然也是每個企業的經營人員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否則,拿不到工程,企業的存在還有什麼意義呢?

在我國,由政府或含有國有資本投資的建設工程項目在一定金額以上的,必須實行招投標,這是我國對這類業務進行的法律層面的剛性程序規定,根據國務院辦公廳的規定,200萬元以上工程項目、50萬元以上的貨物和服務項目,都應該進行招投標。

招投標看似很普遍,也很頻繁,但其實作為投標人來說,只參與到整個招投標過程的一小部分,完整的招投標縱向流程是這樣的:

1、依法設立的招標人→

2、招投標前期工作→

3、選擇招標代理機構(委託招標時需要)→

4、編制招標文件→

5、招標文件備案→

6、發售招標文件→

7、開標→

8、評標

9、招標結果公示→

10、確定中標人,發出中標通知書→

11、簽定承包合同

總共包括了11個環節,在這11個環節中,作為投標人角度,其實最關鍵的是第8-10階段,也就是評標定標的階段,這是決定投標人生死的環節,鑑於篇幅關係和其重要性,今天開元君和大家一起聊聊工程評標那點事。

要成功的獲得一個工程標是非常不容易的,小的工程,每個項目的競爭對手可能有幾十家上百家,競爭非常非常的激烈,可以說是白熱化,比如難度一般的裝修工程,市政工程都是這樣。因此,小的或者簡單的工程,玩家就會越多,競爭就會是越發的激烈,大的工程則反而相反。建築業的老闆都很不容易啊,每年都要去投很多很多的標,但真正能中的,可能也就那麼一兩個,80%-90%都是在陪玩,既然這麼難,投標應怎麼投,評標又是怎麼玩的呢?

1

要充分了解評標

過程的各類玩家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前面說了,招投標的過程是一個橫向和縱向都非常複雜的過程,在縱向上面已經講了,典型的有11個環節;而評標是一個橫向交互的過程,評標過程牽涉到5個參與方:1.建設單位:一般是指項目業主,按規定可派一名代表參與評標,現在很多人為了避嫌,業主代表也可能不參加。2招標代理機構:負責為建設單位(項目業主)進行招標文件編制、開評標、定標等工作的工程中介服務機構。3.交易服務中心:一般是各地區的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他們會派出招投標監督到現場。4.評標專家,這是最關鍵的,技術和資信分,都由他們評審後確定。5.最後就是每個投標人了。

在這個過程中,其實除了投標人自己,其他的各方都是爺,都可以進入評標室,都有可能在評標室影響到投標人的技術信譽得分,進而影響到各個投標人的利益。

在以上各方中,也唯一隻有投標人不能進入評標室,他們只能在開商務價格標的時候在大廳參與簽字確認下,其它的評標過程基本也就沒投標人什麼事了。

雖然評標的過程是運籌帷幄之中,但投標的競爭其實是決勝千里之外。我們都知道,招標是為建設單位服務的過程,招投標的工程大多數建設單位也是公家單位,但其實也非常害怕招不到好單位的,要阿貓阿狗中標他們也會在後期很煩,因此,在評標前,正確的做法是:投標人應到建設單位那裡活動活動的,至少要混個臉熟。有些人以為現在公家單位的建設單位都避嫌,不去找他們,這是大錯特錯的。

評標監督:這個和投標人關係不是很大,只要標書能過關,明顯錯誤不要有,不要被他們盯上就行。

評標委員會(專家):這是最關鍵的,他們有評分的權力,但這塊現在都是臨時抽取的,要影響他們得神通要有點廣大,但據說還算有投標人神通廣大的,他們到處撒網,不斷請求介紹,有時甚至能碰到在評標室外面有投標單位的老總在“狩獵”,以便掌握熟悉評標人員,當然,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真正去做工作了,成功率是會高很多的。

2

技術資信標

怎麼評

在我國的採購與招標中,依據法律法規應用的最為廣泛“綜合評標法”和“最低評標價”兩種方法;其中“綜合評標法”因較為客觀,被採用的也比較多,本文也以此作為例子,一起了解一下其神秘過程。

我們都知道,“綜合評標法”的技術分和商務分一般是四六開,也就是技術分佔100分中的40分,商務分佔100分的60分,如果2000萬的投標價,技術標的1分就值10多萬,因此技術分是非常值錢的。

在評標的過程中,投標人員是不能給評標人員進行標書解釋的,標書其實就是每個投標人在評標人員眼中的臉,標書做得好,做得漂亮,在評標人員眼中軟性分可能就高,否則可能就低,這跟一個人字寫的漂亮,在考試中就會佔便宜的道理是一摸一樣的,這一塊,俗稱“面子分”。

有些投標人確實是在標書的製作上下了很大的苦功,基本都到圖文店裡去認真的裝訂封裝,但是,這裡要特別提醒一點,有些標書用了所謂的“硬皮”,看起來是很漂亮,然而評標人員翻起來卻不方便,無形失去了好感。還有有些人做投標文件封面彩打做了一大批備用,但由於沒有在封面上標明投標的工程的名稱時間等要素,專家要廢你,也不是不可以的。標書封裝起來,格式規範,便於專家翻閱,這一塊叫“便利分”。

技術標的評分,分為硬分和軟分,所謂的硬分,就是根據投標人的自身條件就可以確定的分數,一般包括:投標人的註冊資本,投標人的榮譽,投標人的業績,投標人的設備等等。這些分數,評標人一般不會亂打,因為要打錯,他們可能會被投訴的。因此在這一塊,投標人要做好的是,自己的東西不要落掉,最好能要有小目錄,做個小統計,不要讓專家去霧裡探花,到處瞎找。至於軟分,那就是看評標人的心情了,理論上他給你多少都是可以的,現實情況也是很難衡量,比如重要的施工組織設計,怎麼樣才是高分很難說清。因此,在這一塊,前面說的標書的裝訂、排版、目錄也會在軟分裡面體現。軟分和硬分,我們在評標的時候都統稱為“內容分”。

3

綜合評分第一

也不一定中標

經過專家技術評分和商務分計算後,基本的投標人得分排名就出來了,在總分得出第一、二、三名後,評標委員會還要對這幾名投標人的標書進行形式評審和資格評審,還真有很多的第一名就是在這個環節給廢了,甚是可惜,舉幾個例子。

1、因招標書給投標人挖了個坑造成了損失。這類的情況是比較多的,有次參與評標,招標書前面的進度要求寫了60日曆天,但後面的標書格式是 月,後來有好幾家投標人用後面的格式,寫了2個月,標委會讓其它投標人確定寫2個月的也是有效標,但有些投標人就是不肯,說有的月份是31天,可能會超出業主的工期要求,沒辦法,評標委員會只能把這些寫成2個月的給廢了。還有,有些招標書要求提供樣品,但標書的一些參數是不對的,有些投標人按自己對的來,但專家基本就是照本宣科,跟標書規格不一致,廢了。

2、項目經理(建造師)不合格。項目經理是整個項目實施的靈魂,但現在的投標,很多投標人的項目經理基本是隨便寫的,以為先中了再說,不知道是不懂還是管理不善,有些投標人甚至不知道項目經理的有效期,等到中標的時候發現,該項目經理的有效期是過期的,還有一些投標單位,甚至以為單位變更了有效期會得到延續,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3、投標文件形式不符合規定。有些投標人總以為自己是個老手,沒有認真地看每個項目的招標書,有的把投標函、授權代表等格式搞成典型模板,這造成有時沒響應招標書格式,有次就碰到這種情況,有個投標商投標函很規範,內容也齊整,但就是因為格式和標書有點不一樣,就被專家廢了!

應該說,在建設工程領域,通過招投標的方式給各個投標人提供了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競爭的機會,它為我國的建築業發展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存在的問題也是不少的。比如專家的水平參差不齊,無法正確地行使手中權力,給投標人帶去了無形的損失。比如有時抽的專家專業的類型不齊,特別是現在流行工程總承包,如一個建築項目,光用一類建築施工的專家肯定還不行,應該還要有設計、結構、水暖電等專業,否則是很難做出客觀公正評價的。還有部分專家,基本是硬分大完了軟分就跟著硬分走了,真正重要的項目施工組織設計、服務承諾等重要內容,基本就是憑感覺打分。

誠然,這個社會沒有完全公平公正的東西,好的經營人員,應該充分的利用好規則,併為自己的公司服務,研究好投標評標的規律,確實也是一門非常高深的學問,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各位看官,如果你們也有相關招投標的經歷,請在下方留言區暢所欲言。

觀察者|關於工程評標那些事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頭條號:帕克白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