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吳亦凡+梁朝偉也帶不動票房——爛片死於2018年夏天

當吳亦凡+梁朝偉也帶不動票房——爛片死於2018年夏天

文 | 師燁東、張銳

眸爺說:上週五上映的《歐洲攻略》和《新烏龍院之笑鬧江湖》次日票房跌幅都超過了70%,超過了一週之前《愛情公寓》次日票房50%的跌幅。高票房但低口碑的影片密集出現次日票房的大幅下跌,這在爛片橫行的前幾年,是難以想象的事情。】

2016年的暑期,因為工作的原因,眸爺接連進電影院看了《封神傳奇》和《盜墓筆記》。這兩部電影裡的演員有李連杰、梁家輝、古天樂、范冰冰、黃曉明、anglebaby、鹿晗、井柏然等,不僅有老戲骨,還包含了一眾當時的頂尖流量明星。

兩片的豆瓣評分別是2.9與4.7,連著看兩部這樣的影片,在當時可以算是工傷。

看完《封神傳奇》沒兩天又接著看了《盜墓筆記》後,眸爺突然有了一種巨大的空虛與失落感,並且在那之後整整兩個月沒有進電影院。作為一名影迷,眸爺沒有從他們身上看到絲毫對電影或是觀眾的基本尊重,他們所有能讓人看到的精明算計都體現在了保多少的底選什麼樣的明星能賣到多少票房能賺到多少錢身上,而不是如何拍一部真正的電影。

當吳亦凡+梁朝偉也帶不動票房——爛片死於2018年夏天

《盜墓筆記》劇照

《盜墓筆記》在2016年8月5日上映的第一天就拿到了1.6億元票房,儘管之後陷入了口碑爭議,但仍然在一週內拿下超過7億票房,並且最終依靠超過10億的總票房成為那個暑期檔的票房亞軍,僅次於6月上映的《魔獸》。

而在《盜墓筆記》之前幾天上映的《封神傳奇》,在上映初始就因為影片質量低下陷入了網民巨大的嘲諷之中,但是前三日的票房也都超過了5000萬,最終拿下了2.8億元的總票房。低評分與口碑對影片票房有所影響,但很有限。

趁著影片的低口碑,片方還玩起了花式營銷——痛斥“媒體黑心、觀眾沒良心”的向太在報紙上買下整個版的廣告,上面就寫了一句話:“被世間嘲諷不可怕,不被你看到才可怕”。他們似乎絲毫不擔心影片質量和口碑有多爛,而更在意影片能賣出去多少票房。

當吳亦凡+梁朝偉也帶不動票房——爛片死於2018年夏天

這其實並不奇怪。再往前三年,低口碑甚至會成為觀眾獵奇與社交的關鍵詞。

“你看《小時代》了嗎?”這樣的問題不一定會出自一個郭敬明粉絲之口,而可能來自於2013年想看看《小時代》到底有多爛的普通觀眾。口碑在非粉絲中幾乎一邊倒撲街的情況下,“PPT電影”到底是什麼樣子,一度吸引了大量非粉絲觀眾爭相去影院觀看影片。

在《小時代》兩週前上映的《天機·富春山居圖》則依靠豆瓣評分2.9分創下了當年的低分記錄。在該片豆瓣短評的第一頁,全部是最低分評價,一個“一坨五彩斑斕的屎”的短評被網友點了2922個有用頂在了前列,但是這並不影響這部有著劉德華林志玲的影片在罵聲中繼續大賣,其上映前三天都拿到了超過4700萬的單日票房,總票房3億,位列2013年票房排行榜第22名。

當吳亦凡+梁朝偉也帶不動票房——爛片死於2018年夏天

《天機·富春山居圖》豆瓣短評第一頁

而和《小時代》同一時期上映的還有李連杰、文章主演的《不二神探》,這部影片豆瓣評分只有4.6分,僅比《小時代》的4.7分低了0.1分,他們與《天機·富春山居圖》並稱那個暑期折磨人的“富”“二”“代”。這三部電影都進入了2013年電影票房的前25名,共計10.7億票房,佔到了當年全年217.7億票房的4.9%。

當吳亦凡+梁朝偉也帶不動票房——爛片死於2018年夏天

《小時代》劇照

在2016年之前的四五年裡,中國的電影市場進入了一個飛速增長的階段,在票補的推動下,很多非影迷開始帶著3.8元、9.9元嚐鮮的心情走進電影院。而對於多數當年的中國觀眾來說,他們甚至還沒有建立一個最簡樸、基本的審美體系。在2013年,中國觀眾的人均觀影頻次還不到一次,而總的觀影人次在2015年才超過10億。

也就是在這幾年間,中國的電影市場催生出了大量口碑低卻賺錢的爛片,很多投資人由此撈到了快錢,首當其衝的就是IP+流量明星的組合電影。“小時代”系列沒有一部在豆瓣評分過5,但是郭敬明又連續拍了三部“小時代”,4部影片總計拿下17.9億票房。

嚐到甜頭的郭敬明又在2016年推出了自己的IP改編作品《爵跡》,這部包含了范冰冰 、 吳亦凡 、 陳學冬 、 陳偉霆 、 郭采潔 、 楊冪 、林允 、 嚴屹寬 、 李治廷 、 王源的高成本電影,可以說把流量明星與“鮮肉”用到了極致。影片豆瓣評分3.8分,最終票房3.8億,是郭敬明在電影的商業化上首次失手。

當吳亦凡+梁朝偉也帶不動票房——爛片死於2018年夏天

把流量明星與“鮮肉”用到了極致的《爵跡》

《爵跡》失敗了,郭敬明卻引領了一個“快餐”的時代。在“小時代”票房爆火的那幾年,IP+鮮肉明星的的電影層出不窮,它們大部分都不是出自專業導演之手,在豆瓣上都拿不到及格的分數,但是卻都頂著網友的罵名攫取了大量的票房利潤。

一位豆瓣網友曾在《盜墓筆記》的豆瓣評價頁如是評價IP電影:“急得發燒的資本+滿臉寫著搶錢的原作者+只會複製粘貼的編劇+美術指導冒充的導演+邪教教主及其信徒=照單全收的觀眾。”

而混沌時代的票房冠軍,則經常屬於情懷營銷者。2013年與2016年,周星馳靠著《西遊·降魔篇》與《美人魚》兩奪年度電影票房冠軍,《美人魚》更是被“我們都欠星爺一張電影票”情懷營銷的巨大聲浪裹挾著在2016年的春節檔拿下34億票房,直到一年半之後《戰狼2》才打破其票房記錄。拋開粉絲和黑粉的爭論回頭看,豆瓣評分6.7分的《美人魚》,也不過爾爾。

當吳亦凡+梁朝偉也帶不動票房——爛片死於2018年夏天

《美人魚》劇照

這些荒誕的景象終於在2018年的夏天戛然而止。

上週五,擁有影帝梁朝偉、流量明星吳亦凡這樣老少配的《歐洲攻略》和另一部主打情懷的懷舊影片《新烏龍院之笑鬧江湖》同日上映。當日早上,兩片排片都位列前茅,隨後票房與排片很快被《一出好戲》和《巨齒鯊》反超。饒是如此,兩部影片上映首日也分別收穫9700萬與6700萬票房。

當吳亦凡+梁朝偉也帶不動票房——爛片死於2018年夏天

但是兩片上映的第二日,票房跌幅都超過了70%,超過了一週前次日跌幅50%的《愛情公寓》(其實《阿修羅》在暑期次日票房跌幅也超過了50%,但是上了沒兩天,就倉皇撤檔)。(點此閱讀:《愛情公寓》票房跌幅創紀錄,我們能從中反思什麼?)

找來吳孟達與郝劭文並主打懷舊旗號的《新烏龍院之笑鬧江湖》,豆瓣評分3.7分,第二日票房直接從6714萬下滑到1953萬,跌幅超過70%;《歐洲攻略》豆瓣評分同樣只有3.7分,在首日票房達到9695萬的情況下,第二日票房只有2422萬,跌幅超過75%,將次日跌幅的紀錄又擴大了5%。

當吳亦凡+梁朝偉也帶不動票房——爛片死於2018年夏天

《新烏龍院之笑鬧江湖》劇照

在過去五年的高票房影片之中,今年如此多的次日票房斷崖式下跌的影片是異常罕見的景象。

毒眸(ID:youhaoxifilm)拉出了過去5年來總票房在年度前60但是評分低於5分的電影,發現2016年之前,低口碑電影罕有次日跌幅多於30%的情況,不少影片在口碑不佳的情況下第二日反而出現了票房翻倍的情況。

當吳亦凡+梁朝偉也帶不動票房——爛片死於2018年夏天

而到了今年,在春節檔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就已經有《捉妖記2》和《西遊記·女兒國》兩部影片出現了次日票房下滑幅度超過30%的現象。暑期檔更是在一週內接連出現了三部次日票房下跌超過50%的影片。

這種現象早在2017年就已經展現苗頭。

在統計表中,2017年口碑不佳的影片只有3部還能出現次日票房的增長,剩下影片都出現了下滑。而經過過去幾年眾多爛片洗禮的中國影迷在去年開始也用腳投票,製造了不少影片的快速逆襲,諸如《摔跤吧!爸爸》在上映5天后開始逆襲同檔期口碑也不差的《銀河護衛隊2》,而《芳華》與《紅海行動》都在收穫高口碑後第二日就開始超越同檔期影片的排片和票房。

但是完成逆襲在之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2015年年底,《惡棍天使》和《老炮兒》同臺競爭,前者在口碑一塌糊塗、豆瓣評分僅為4的情況下,卻長期在排片和票房上保持著對《老炮兒》的優勢,直到上映一週後《老炮兒》的排片才反超,而此時《惡棍天使》已經收穫了近6億票房。

當吳亦凡+梁朝偉也帶不動票房——爛片死於2018年夏天

《惡棍天使》劇照

一位數據分析師告訴毒眸,今年夏天低分影片跌幅快,是評分平臺以及朋友圈輿情傳播的共同作用:“普通觀眾的影商有所提高,觀影之前參考平臺分數與整體風評的人增多。大家現在都更在意影片口碑與質量。”

一直致力於培養自家影城觀眾口味的濟南百麗宮影城經理董文欣認為這是一個好趨勢:“現在網絡社交平臺的影響力太大了,口碑好壞很容易發酵。

以前影片口碑不好,次日就需要抓緊調整排片,現在上座率和口碑差,用不了兩三個小時排片就都調整了。今年夏天名氣、流量、顏值、IP都不管用。質量為王的時代真的來臨了。”

不少影城經理告訴眸爺,《愛情公寓》的預售使得很多影院都在週四前為影片排了眾多週末的場次,可是對於週五下午大規模的負面口碑都始料未及,“上座率在週五下滑很快,但是週六已經賣出票的場次已經沒法刪了,只能乾著急。”

當吳亦凡+梁朝偉也帶不動票房——爛片死於2018年夏天

《愛情公寓》劇照

在凡影創始人王義之看來,更加值得擔心的是“口碑為王”之後,國內的電影觀眾可能會存在盲目聽從負面口碑,對正面口碑將信將疑的情況。“今年夏天出現一批影片次日票房跌幅大的本質原因還是在於內容供給的增多。好內容多了,大家有所選擇對比,就沒人看爭議較大的影片。在當前還做不到分線發行,分眾人群的情況下,大部分影片在上映後的第一週都會存在有爭議性的討論。但是當下‘不喜歡’的聲音很容易被放大,如果無法疏導口碑的方向,便會導致原本應該是好評觀眾的人也不會去觀看影片。無論對於國內的宣發團隊還是電影市場,都要警惕因為盲目追求熱度,所引發的口碑風險。

董文欣同樣對這種趨勢有所擔憂。“現在優質、專業的影評並不多。很多都是很情緒化的、瞎寫的影評,特別容易煽風點火帶走讀者和觀眾的情緒,這也導致了一些可能只是有點爭議的影片出現一邊倒的惡評與票房的直接潰敗。但總體上來看,市場還是向好的。現在好的影片獲得了更多的關注和票房。”

今年票房的前3全部是國產片,其中排名首位的《紅海行動》豆瓣評分8.4,排名第三的《我不是藥神》豆瓣評分9.0。今年暑期的票房前15名裡,只有兩部影片的豆瓣評分在6分以下。對於中國的影迷來說,這是一個幸福的時刻。要知道,僅僅在兩年前的暑期,他們還在被扎堆的爛片狂轟濫炸。

當吳亦凡+梁朝偉也帶不動票房——爛片死於2018年夏天

今年票房排名第三的《我不是藥神》豆瓣評分9.0

在刊登了“被世間嘲諷不可怕,不被你看到才可怕”廣告一週之後,大概是影片評分和票房實在太低,片方覺得顏面無光,又迫不及待偽造了一份世界電影特效獲獎榜單,《封神傳奇》由此登上了還沒過完的2016年的一份世界級電影評獎的獎臺。(可在虎嗅網搜索《誰偽造了《封神傳奇》“榮膺”的世界電影特效榜單?國內電影營銷下限再次刷新》查看)

這一連串的操作在現在看來荒誕無比,但卻成為這幾年飛速擴張的影視行業的一個真實的註腳。

好在已經沒有多少人記得那部滑稽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