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墾改革百場行」廣西桂林良豐農場:抓住土地牛鼻子 趟出農旅結合新路子

「农垦改革百场行」广西桂林良丰农场:抓住土地牛鼻子 趟出农旅结合新路子

「农垦改革百场行」广西桂林良丰农场:抓住土地牛鼻子 趟出农旅结合新路子

儘管地處風景名勝繁多的旅遊勝地桂林,夏日裡,良豐農場內的玉圭園夢幻水上樂園仍然吸引了大量遊客,而不遠處尚未開門迎客的休閒農場裡,又是另一番熱鬧景象:幾十幢灰瓦白牆、設計精巧的桂北民居錯落有致,一臺臺正在平整道路的挖掘機“轟轟”作響,工人們正忙著給一座5米高的巨大柑橘模型上色,引得過往的遊客總愛從還未通行的吊橋另一邊張望。

幾年時間,桂林良豐農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的萬畝柑橘園變成集觀光、採摘、度假於一體的“開心農場”,土地價值翻了不止10倍;曾經的“柑農”變成了“果香家園”社區的居民,收入有兜底、生活有保障。

“過去我們是捧著金飯碗找飯吃,現在我們是拿著金飯碗有飯吃。”談起這幾年的變化,良豐農場場長楊進清倍感自豪。在中央提出的全面推進農墾改革的大命題下,找思路、謀發展、促轉型,良豐農場人發揮新時代農墾精神,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解決土地問題

把農場土地經營權收回來

“想要發展就要有自己的產業,傳統農業靠天吃飯十分脆弱,必須要調整產業結構。”2014年,剛剛當選良豐農場場長的楊進清就提出了農場新的發展方向。那時農場的主要收入是職工上交的土地承包費,一年約230萬元,但農場的各項開支、職工保障卻需要1500萬元,將近1300萬元的資金缺口如何補?“農場的生存困境必須改變,良豐農場必須由弱變強。”面對困難,楊進清卻更加堅定。

位於桂林市雁山區,緊鄰桂林旅遊黃金通道桂陽公路,每年約2600萬遊客途經這裡,良豐農場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楊進清首先萌生了做休閒觀光農業的想法。他認為,傳統的優勢農產品柑橘是良豐農場的一張名片,如果再融入精深加工和休閒農業,就能更大程度提高柑橘的附加值。

「农垦改革百场行」广西桂林良丰农场:抓住土地牛鼻子 趟出农旅结合新路子

“雖然我們是國有農場,但是農場的土地基本都是職工在經營。”陳昌波副場長告訴記者,部分土地的經營權甚至在職工退休後都很難收回,因為“有的職工把農場土地私自對外轉讓了”。土地是農墾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是農墾存在與發展的基礎,沒有土地就沒有辦法發展產業,因此,要解決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如何把土地經營權收回來。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於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意見》明確提出“職工承包租賃期限不得超過其退休年齡,防止簡單固化承包租賃關係”。楊進清通過召開職工代表大會宣傳文件精神,在會上討論並表決通過了果園土地經營權收回的補償方案。

為了讓職工能更好地理解改革、支持改革,良豐農場成立改革工作領導小組,楊進清擔任組長,親自到田間地頭、職工家中講解政策和補償方案。“你們年紀都大了,何必那麼辛苦呢?現在你們退出土地不僅每畝地可以拿到32000元的補償,五險一金由農場承擔,每個月還可以領1680元的生活費,再出去找份輕鬆一點的工作,一年至少收入五六萬元。”起初,一些職工還處於觀望狀態,後來看到已經交還土地的職工在周邊企業找了清潔、保安工作,一個月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加上在農場領的生活費,每個月的收入比種果子掙得多,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願意把地交出來。“職工願意交回來,我們就按照標準補償,不想交的就讓他們繼續種,也可以作為休閒農業項目的一道風景。”楊進清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企業化改革是鼓勵農墾自己發展產業,把土地經營起來,以前我們是拿著金飯碗討飯吃,現在要變成拿著金飯碗有飯吃。”楊進清這樣理解改革。良豐農場除了自己投資建設休閒觀光農業項目,還通過招商引資尋求休閒旅遊項目合作。“玉圭園·環球名勝”項目就是其中之一,溫泉戲水樂園、六星級酒店配套溫泉度假村、大型商業購物中心及高端住宅區等都迅速帶動了農場周邊土地的升值,並解決了近1000人的就業問題。

錢從哪裡來

嘗試農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

解決了土地問題,緊接著又要面對錢從哪裡來的難題。規劃建設農旅融合的休閒觀光農業項目投資巨大,但是農場長期入不敷出,難有結餘,楊進清提出用位於陽朔縣的八分場劃撥農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解決項目建設資金困難問題。

國有農用地使用權抵押擔保貸款是此次農墾改革中一項重要的試點工作,陽朔縣國土局此前從未辦理過類似的審批,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鑑,加之對政策理解和認識不一致,國土部門最初對良豐農場國有農用地使用權抵押擔保貸款事項不予受理。楊進清、陳昌波帶著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文件找到了有關部門。楊進清提出,文件明確規定“要創新土地管理方式,有序開展農墾國有農用地使用權抵押、擔保試點”,既然廣西農墾局承擔了開展國有農用地使用權抵押、擔保專項試點工作,良豐農場作為農墾局的下屬單位,自然也是試點單位,而且廣西農墾局已經批覆了良豐農場關於開展抵押貸款和試點確認的相關請求。經過多次溝通和對接,國土部門領導和經辦人員在進一步瞭解政策、明晰要求的情況下,最終放下了包袱和顧慮,全力支持良豐農場辦理相關手續。

「农垦改革百场行」广西桂林良丰农场:抓住土地牛鼻子 趟出农旅结合新路子

國有農用地使用權評估價值的高低,直接關係到抵押貸款授信額度的多少。良豐農場打算用來抵押貸款的國有土地雖登記為“綜合用地”,實際卻一直用於柑橘等經濟農作物的種植,而農用地評估價普遍不高,當地最高估價僅為6萬元/畝。為實現土地評估價值最大化,良豐農場及有關部門認真研究分析“綜合用地”含義,結合相關政策以及綜合用地操作實際,最終評估單位和國土部門同意對良豐農場土地採取了區別於普通農用地地類認定的評估辦法,土地評估價為117333元/畝,比按普通農用地評估價值高出近一倍。

通過2個多月的努力,良豐農場用960畝農用地做抵押,取得了利率非常低的5年期項目貸款4500萬元,其中項目建設貸款350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1000萬元,成為國內首例國有農用地使用權抵押的成功典範,順利解決了農場旅遊休閒觀光農業項目一期融資的難題。總結這次農用地抵押貸款的成功經驗,楊進清認為有三個重要因素:第一,要學透用好政策,深挖有關文件找到依據;第二,要以項目為載體,通過介紹項目有關的發展定位和市場前景取得銀行的認可;第三,要積極與有關部門溝通協調,爭取各方支持。

“這裡將建成一個鄉村酒吧,整體上是一棵大樹的造型,天花板佈置成繁星,讓客人能夠享受坐在大樹下仰望星空的詩意;那邊的涵洞會設計一道流水瀑布,遊客乘坐小火車穿過,就彷彿進入了桃源仙境,既神秘又營造出一種驚心動魄的氛圍;院子前面的空地規劃做成草坪婚禮的場地,周邊種上象徵愛情的相思樹……”走在尚在施工的園區內,楊進清邊走邊向記者介紹,這些即將成形的精巧設計,有的來自廣西師範學院學生的創意,有的來自外出學習借鑑時產生的靈感,未來這些都會變成良豐農場內一個個有辨識度的地標,賦予農場新的生命力。

卸包袱

以社區為載體承接農場辦

社會職能

傍晚時分,良豐農場職工家屬院逐漸熱鬧起來,幾位老人手握蒲扇坐在小區樓下的長椅上納涼聊天,文化生活服務站裡有幾名職工正在練習書法,運動場上年輕人三五成群打排球……

“你們要是早幾年來,還能看到職工住的泥瓦房,一到颳風下雨天我們就特別擔心,生怕發生房屋倒塌,即便是這樣的破房子還不是職工自己的。”說起以前職工住房情況,農場職工沈修豔直搖頭。“現在我們危改公寓樓的產權證、土地證雙證齊全,跟市面上的全產權商品房沒有任何區別。”良豐農場職工購買安置房,不僅可以獲得每戶1.5萬元的危房改造補貼,還可享受1500元/平方米的優惠房價,僅相當於當時市場價格的三分之一。

讓職工住上寬敞舒適的商品樓只是邁出第一步,讓農場職工也像社區居民一樣享受到便利的民生服務才是關鍵。2017年,廣西農墾工委開展“學文件精神,促改革發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通過廣泛討論,聽取職工意見,楊進清捋順了改革思路。

「农垦改革百场行」广西桂林良丰农场:抓住土地牛鼻子 趟出农旅结合新路子

每天下午四點半,大學生志願者來到良豐農場社區兒童樂園,陪同孩子們讀書、寫作業。

“每年農場辦社會職能方面的開銷大概300萬元,這個負擔確實太重了。”改革勢在必行,楊進清找到雁山區區委書記古保華,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他。古保華也正考慮打造精品社區,兩個人的想法一拍即合。最終,良豐農場與雁山區政府達成共識:地方以社區為載體承接農場辦社會職能,既能解決機構問題,又能方便農場居民生活。

就這樣,良豐農場與雁山區政府探索出以社區為載體承接農場辦社會職能的新路子,打造了“果香家園”城市黨建品牌,成立了便民、兒童、文化生活及社工4個服務站。給退休職工提供了休閒娛樂場所,還充分發揮轄區內高校資源豐富的優勢,開辦“四點半課堂”,解決了職工子女放學後無人看管的問題。

今年2月28日,由雁山區政府投資興建的良豐農場社區服務中心正式揭牌辦公。“社區服務中心可以為職工辦理民政、計生、戶籍等事項,提供一站式服務,跑一趟就能辦完所有事情。”社區支部書記潘愛祥告訴記者。社區建設讓職工真正享受改革帶來的紅利,也讓農場卸下了長期辦社會職能的“大包袱”。

農場企業化改革是不是甩包袱?把負擔推給地方政府,增加地方財政開支怎麼辦?為了讓有關部門同志放下顧慮,古保華多次召開動員會,“我們要提高站位,主動作為。不能把這項改革當作負擔,而要看作是一次發展的機遇。良豐農場就在我們雁山區,搬不走拿不走,農場有了發展對我們雁山區也是有帶動作用的。”

楊進清把農場和地方政府的關係形象地比喻成魚和水,沒有地方政府的支持,農場的改革任務就很難推進。今年7月,良豐農場與雁山區人民政府簽訂了《廣西國有良豐農場辦社會職能分離移交協議書》,進一步細化辦社會職能改革工作。下一步,良豐農場要進一步加強墾地合作,在項目開發、產業轉型升級、農業示範區建設等多領域融合發展,實現墾地互利共贏。

“改革就像是打仗攻山頭,我們接到任務,只有往前衝,沒有後退的理由。”面對改革難題,楊進清選擇了迎難而上。

「农垦改革百场行」广西桂林良丰农场:抓住土地牛鼻子 趟出农旅结合新路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