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狹義乘用車7月銷7.1萬同比增7成 .

根據乘聯會廠家數據, 7月新能源狹義乘用車批發銷售7.1萬臺,同比增長7成,且純電和插混表現均強;1-7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42萬臺,同比增長1倍。在歷經補貼政策調整後,新能源發展呈現穩定較強特徵,7月傳統燃油車零售增速-5%,新能源車實現高增長,成為拉動車市增速和增量核心動力。

一、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暴增。

1. 7月新能源車強勢增長

新能源狭义乘用车7月销7.1万同比增7成 .

在總體中國乘用車市場走勢年初高、隨後持續下行到夏季谷底的正常走勢下,新能源乘用車呈現頑強的月度環比向上趨勢。2018年新能源乘用車市場走勢呈現開門紅的特徵,1月份的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到31638臺,同比增長483%。因為春節因素,今年2月2.9萬臺的規模,應該說是表現良好的。3月政策明朗後的銷量暴增到5.57萬臺,4月進一步拉昇到7.2萬臺,5月拉昇到9.2萬臺,6月回落到7萬臺,7月保持在7萬臺水平,環比6月的走勢實際是走強的,相對於17年的7月的走勢平緩,今年7月實際市場走勢較好,6月有部分補貼前銷量衝刺等因素,實際6月走勢偏弱不強,7月新能源狹義乘用車走勢很好,體現了新能源乘用車在政策明朗後的階段性發展動力較強。

新能源廣義乘用車批發達到7.3萬臺,其中微客類車型7月較多,但微客改裝的電動車基本是屬於專用車序列的,因此用狹義乘用車的新能源分析更為準確。

2. 新能源車的純電動佔70%

新能源狭义乘用车7月销7.1万同比增7成 .

7月新能源乘用車呈現插混走強特徵。18年7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到7.17萬臺,總體同比增速74%。7月的純電動轎車56%的增速,體現了區域市場的差異化拉動效果。由於低基數的促進,7月插電混動同比增速135%,近期插混較純電動增長更強。

3. 新能源車的級別A級迴歸領軍

新能源狭义乘用车7月销7.1万同比增7成 .

7月純電動中的A00級電動車有1.67萬臺,同比增-25%,佔純電動乘用車34%份額,較17年7月下降34個百分點,A級是最大的市場。A級電動車主要是北京市場的拉動,因此去年的年初銷量仍較低,今年的7月的A級電動車同比增193%,環比6月增8%,體現較好增長態勢。而A0級電動車出現較強增長態勢,同比與環比都是暴增。

4. 新能源車細分市場變化

新能源狭义乘用车7月销7.1万同比增7成 .

前期的純電動A00級車成為車市的絕對主力車型,增長表現突出。A00級的潛力是巨大的,17年2月開始就體現出較強增長潛力,17年3-7月較高增長,6-7月相對平穩,8月後快速大幅拉昇,11月拉昇到5萬臺,體現年末終端市場有效回升的特徵。18年1-2月的A00表現平穩,3-6月的加速上升,7月表現相對調整,這也是暫時調整。

而18年A級電動車表現也較強,。18年1-2月的A級電動車偏弱,3-7月增長較好。A0級也是在4-7月高增長。

插混車型18年1-7月的很好,成為表現最強的動力類型。

5. 新能源車區域

新能源狭义乘用车7月销7.1万同比增7成 .

18年的1-6月保監會交強險汽車銷量數據體現深圳暫時超過上海、北京.。深圳和上海的新能源主要是插混,也是市場競爭逐步激烈的體現。

北京由於沒有放號,因此18年1-2月的銷量極低。3-6月銷量也是較低的。

6. 新能源車廠家批發表現

新能源狭义乘用车7月销7.1万同比增7成 .

新能源車作為新生事物,其產銷體系也是快速變化。我們前期是生產為主的體系,近期成為銷售為主的體系。因此,我們統計企業銷量時不管是誰生產的,是誰的標,在誰體系內銷售是標準,這樣北汽新能源的數據實際涵蓋了昌河北斗星E和自身的銷量。

比亞迪18

年表現優秀,1-7月同比暴增93%。奇瑞和五菱的新能源表現特別好。

二、 新能源車政策分析

1、國家層面政策分析

l 國務院: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

國務院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計劃提出,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達到200萬輛左右,2020年底前,重點區域的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公交車全部更換為新能源汽車。2019年7月1日起,重點區域、珠三角地區、成渝地區提前實施國六排放標準。

l 國務院:成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防治領導小組

為進一步完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聯防聯控協作機制,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通知稱,將“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防治協作小組”調整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防治領導小組”。此次將“協作”調整為“領導”,是我國在跨地區環境保護體制機制的優化,標誌著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力度有望得到進一步加強。

l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

近日,為促進城市軌道交通規範有序發展,經國務院同意,提出以下意見。主要有:完善規劃管理規定,嚴格建設申報條件,除有軌電車外均應納入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並履行報批程序;規範項目審批、強化項目建設和運營資金保障;嚴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等內容。

l 兩部委:發佈自貿區外商准入負面清單

發改委、商務部發布《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除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汽車整車製造的中方股比不低於50%,同一家外商可在國內建立兩家及兩家以下生產同類整車產品的合資企業。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以及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

l 發改委:起草《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

發改委起草了《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政策要求嚴格控制新增傳統燃油汽車產能,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支持社會資本和具有較強技術能力的企業投資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技術及裝備研發和產業化領域。

l 發改委:禁止新建獨立燃油汽車整車企業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其官網就《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將與汽車產業相關的投資項目分為燃油汽車項目、純電動汽車項目,以及其他投資項目等三大類,其中明確禁止新建獨立燃油汽車整車企業。

l 發改委:2025年前免收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容量電費

發改委出臺的《關於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指出,2025年底前,對電動汽車集中式充換電設施用電,免收需量(容量)電費。

l 工信部:8月1日起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將溯源管理

工信部節能司發佈《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暫行規定》。管理規定指出,按照相關要求建立“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綜合管理平臺”。自8月1日起,對新獲得《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和新取得強制性產品認證的進口新能源汽車實施溯源管理。

l 工信部:發佈《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及推廣指南》

工信部印發《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及推廣指南》和《工業互聯網平臺評價方法》。《指南》提出,到2020年,培育出10家左右的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和一批面向特定行業、特定區域的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App大規模開發應用體系基本形成。

l 工信部:發佈2017年乘用車企雙積分成績

工信部裝備工業司發佈公告稱,行業平均整車整備質量為1,438公斤,燃料消耗量正積分為1,238.14萬分,燃料消耗量負積分為168.90萬分,新能源汽車正積分為179.32萬分。其中,北汽新能源和比亞迪均超20萬分。

l 交通部:到2020年底前公共領域新能源車保有量達到60萬輛

交通部發布《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意見指出,推廣應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汽車,加大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在城市公交、出租汽車、等領域應用。到2020年底前,城市公交、出租車及城市配送等領域新能源車保有量達到60萬輛。

l 交通部:規範自動駕駛封閉場地建設

交通運輸部出臺《自動駕駛封閉場地建設技術指南(暫行)》。這是國家部委出臺的第一部關於自動駕駛封閉測試場地建設技術的規範性文件,旨在規範自動駕駛封閉測試場地建設要求,指導各地各單位開展自動駕駛封閉場地建設。

l 公安部:9月1日起車輛全國通檢

公安部官網發佈《公安部推出20項交通管理“放管服”改革新舉措》,包括全面推行車輛全國“通檢”、18類業務一證即辦、駕駛證省內異地申領、交通事故網上處理、便利車輛異地轉籍、便利駕駛證省內異地申領等20項新舉措。9月1日起,20項措施全面啟動推行。

l 全國公共充電樁超27萬個6月新增5000

截至2018年6月,聯盟內成員單位總計上報公共類充電樁27.2萬個,其中交流充電樁12萬個、直流充電樁8.8萬個、交直流一體充電樁6.4萬個。2018年6月較2018年5月新增公共類充電樁5520個。從2017年7月到2018年6月,月均新增公共類充電樁約8345個,2018年6月同比增長58.4%。。

l 工信部:發佈三年行動計劃

7月25日,工信部發布堅決打好工業和通信業汙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計劃提出,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達到200萬輛左右;加快推進城市建成區新增和更新的公交、環衛、郵政、出租、通勤、輕型物流配送車輛採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重點區域達到80%。

l 工信部發布動力電池回收管理規定

近日,工信部為推進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制定併發布了《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暫行規定》,規定自2018年8月1日起施行。

《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暫行規定》按照《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和《關於開通汽車動力蓄電池編碼備案系統的通知》等要求,就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問題發佈了十九條相關暫行規定。

l 工信部發布三年行動計劃:大力發展綠色產業推廣新能源汽車

25日,工信部發布堅決打好工業和通信業汙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旨在全面推進工業綠色發展,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促進工業和通信業高質量發展。

行動計劃提出,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達到200萬輛左右。聯合交通運輸等部門,加快推進城市建成區新增和更新的公交、環衛、郵政、出租、通勤、輕型物流配送車輛採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重點區域達到80%。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

發展壯大節能環保、清潔生產和清潔能源產業。推進環保裝備製造業規範發展,加大先進環保裝備推廣應用力度,提升環保裝備技術水平,為汙染治理提供裝備保障。

l 國務院:2020年新能源車產銷達到200萬輛左右

7月3日,國務院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六方面任務措施,並明確量化指標和完成時限。一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進產業綠色發展。二是加快調整能源結構,構建清潔低碳高效能源體系。三是積極調整運輸結構,發展綠色交通體系。四是優化調整用地結構,推進面源汙染治理。五是實施重大專項行動,大幅降低汙染物排放。六是強化區域聯防聯控,有效應對重汙染天氣。

在發展綠色交通體系方面,計劃提出,加快車船結構升級。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達到200萬輛左右。加快推進城市建成區新增和更新的公交、環衛、郵政、出租、通勤、輕型物流配送車輛使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重點區域使用比例達到80%;重點區域港口、機場、鐵路貨場等新增或更換作業車輛主要使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2020年底前,重點區域的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公交車全部更換為新能源汽車。在物流園、產業園、工業園、大型商業購物中心、農貿批發市場等物流集散地建設集中式充電樁和快速充電樁。為承擔物流配送的新能源車輛在城市通行提供便利。(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牽頭,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能源局、鐵路局、民航局、中國鐵路總公司等參與)

大力淘汰老舊車輛。重點區域採取經濟補償、限制使用、嚴格超標排放監管等方式,大力推進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提前淘汰更新,加快淘汰採用稀薄燃燒技術和“油改氣”的老舊燃氣車輛。各地制定營運柴油貨車和燃氣車輛提前淘汰更新目標及實施計劃。2020年底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中型和重型柴油貨車100萬輛以上。2019年7月1日起,重點區域、珠三角地區、成渝地區提前實施國六排放標準。推廣使用達到國六排放標準的燃氣車輛。

l 交通部:3年內鐵路貨運量增30%消除貨車超限超載

近日,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在北京表示,交通運輸部擬定推進運輸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劃。

計劃提出,3年內,實現全國鐵路貨運量較2017年增加11億噸(增長30%)、水路貨運量較2017年增加5億噸(增長7.5%)、沿海港口大宗貨物公路運輸量減少4.4億噸的目標。

為此,今年起交通運輸部將在全國範圍開展提升鐵路運能,升級水運系統,治理公路貨運,提速多式聯運,整合信息資源,推進城市綠色配送六大行動。

l 交通部發布汙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意見

7月10日,交通運輸部發布《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意見指出,推廣應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汽車,加大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在城市公交、出租汽車、城市配送、郵政快遞、機場、鐵路貨場、重點區域港口等領域應用。配合有關部門開展高速公路服務區、機場場內充電設施建設。到2020年底前,城市公交、出租車及城市配送等領域新能源車保有量達到60萬輛,重點區域的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公交車全部更換為新能源汽車。

2、地方補貼政策

l 北京:順義發佈2018年新能源汽車置換補貼及公用充電設施補貼細則

北京順義發改委印發關於《順義區2018年新能源汽車置換補貼實施細則》和《順義區2018年電動汽車公用充電設施補貼實施細則》的通知。電動汽車公用充電設施補貼實施細則的補貼對象為順義區內建設、運營新能源汽車公用充電設施的服務運營企業。

l 北京:新能源汽車產品備案目錄正式取消

北京市科委新能源與新材料處處長許心超在北京市新能源汽車指數暨新能源汽車質量安全監控平臺數據發佈會表示,北京將此前的事先‘備案制’轉向利用新能源汽車監控平臺加強事中、事後監管,並強調此舉是調整新能源汽車市場管理的有益嘗試。

l 東莞:7

月1日起暫停辦理《道路運輸證》

東莞發佈關於暫停載重量1.5噸以下非純電動貨車辦理《道路運輸證》的通告。自2018年7月1日起,暫停購車發票日期在2018年7月1日(含)之後、載重量1.5噸(含)以下的非純電動貨車辦理《道路運輸證》,載重量1.5噸(含)以下純電動貨車不受限制。

l 上海:到2020年公共領域新增車輛全面電動化

上海市發佈《上海市清潔空氣行動計劃(2018-2022年)》。計劃指出,2018-2020年新能源汽車(標準車)推廣數量分別不低於4.3萬輛、5萬輛、6萬輛;新增、更新公務用車中新能源車比例大於80%;2020年底前,建成區公交車全部更換為新能源汽車。

l 深圳:調整電動汽車充電服務費

深圳發佈《關於調整我市電動汽車充電服務費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據《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有關規定,自2018年7月1日起,深圳市電動汽車充電服務費最高限價調整為0.80元/千瓦時。

l 廣東:發佈電動汽車用電價格

近日,廣東省發改委發佈了《關於我省新能源汽車用電價格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指出,全省各類已安裝獨立電錶的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用電均免收基本電費,各地級以上市充電服務費最高不超過0.8元/千瓦時,原上限低於0.8元的地方可繼續執行原有政策及標準。

l 廣州:發佈新能源汽車地補政策

廣州市發佈《廣州市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若干意見》,規定除燃料電池汽車按照不超過國家補貼1∶1的比例給予地方補貼外,對續駛里程及電池能量密度符合要求的純電動汽車按照不超過國家補貼1:0.5的比例給予地方補貼,對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按照不超過國家補貼1:0.3的比例給予地方補貼。

l 蘇州:發佈純電動汽車(7座以下)充電服務價格

蘇州市物價局發佈了《關於核定2018年第三季度我市純電動汽車(7座以下)充電設施服務價格的通知》,自2018年7月10日起,對純電動汽車(7座以下)充電服務價格按充電電度收取,最高價格2.04元/千瓦時。

l 天津:出臺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辦法

天津市三部委聯合發佈《關於印發天津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用於本市政府部門規範道路測試申請流程,營造和提升道路測試良好環境,監督道路測試管理工作。通知明確指出,鼓勵和支持天津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加快無人駕駛測試進程。

3、限購城市指標達到峰值

新能源狭义乘用车7月销7.1万同比增7成 .

截至2018年8月8日24:00,小客車配置指標累計收到個人普通小客車配置指標申請和確認延期的共2964615個;有60312家企事業等單位申請普通小客車配置指標98663個;累計收到個人新能源小客車配置指標申請和確認延期的共359835個;有8643家企事業等單位申請新能源小客車配置指標12415個。。

4、限購價格的變化

新能源狭义乘用车7月销7.1万同比增7成 .

17年底以來的限購城市的價格持續上升的趨勢較強。18年7月的各地車牌價格均保持高位,尤其是廣州、深圳、杭州的價格較17年7月均有上漲,形成較強的本地牌照的保值增值的預期。

三、 7月新能源車主力車型銷量表現較強

1、新品表現

新能源狭义乘用车7月销7.1万同比增7成 .

隨著2018年新能源補貼政策的發佈,車企開始緊隨政策調整產品策略,自主品牌企業的新能源突破的點都是A0級SUV,而且都採取填平地方補貼缺口的明智做法,這既保護了地補的積極意義,有效的改善了地補對新能源發展的區域分割問題,是很好的導向性突破。

按照國家工信部等國家部門對新能源車發展的思路,發展新能源的國家政策體系是補貼與責任指標的組合型的推動,目的是逐步讓企業擺脫對補貼的依賴,實現自主的努力發展。此次部分車企首先擺脫對地補的依賴,未來逐步擺脫對國補的依賴,新能源車就逐步走向市場化的導向。隨著微型電動車新品已經考慮佈局不需要國補的自主發展思路,務實的實現短途低成本出行需求,這對低速電動車的替代效應也會逐步顯現。

1. 歷年逐月新能源車主力廠家銷量走勢

新能源狭义乘用车7月销7.1万同比增7成 .

17年的新能源車主要是民營企業的超強表現,眾泰、吉利、比亞迪的表現超強。而北汽新能源和江淮的走勢相對平穩。

18年1-7月的新能源車廠家銷量分化。部分傳統優勢勢力新能源企業表現較強,比亞迪、北汽、上汽、奇瑞、五菱、長安等表現很好。18年7月部分主力企業銷量尚未釋放,北汽新能源本月低於比亞迪。

2. 歷年純電動主力廠家銷量走勢

新能源狭义乘用车7月销7.1万同比增7成 .

總體新能源車中,17年新能源銷量是比亞迪絕對領先,但近期的北汽新能源在純電動領域超越比亞迪成為銷量領軍,而且部分月份的單一車型也超過比亞迪總量。

7月的江淮汽車和奇瑞汽車的新能源表現很強,傳統車企的營銷和適應環境能力很強。民企的眾泰也是表現較優秀。

3. 插電混新能源車企業表現

新能源狭义乘用车7月销7.1万同比增7成 .

插電混動是外資品牌實力超強,只是沒展示。內資新能源插混企業較少,掌握技術的難度較大,因此需要獨立的體系化掌握技術,比亞迪就是獨立掌握技術的優秀典型。雖然很多企業也有實力研發插混新能源車型,但零部件體系在外資為主,因此插混的發展面臨諸多複雜技術和產業課題。7月的上汽和比亞迪的插混車型也是表現較好,尤其是上汽和寶馬的新能源的表現走強。

混動車型主要主要是豐田和本田的普通混動的表現很突出,普通混合動力月度走勢相對平穩。18年1-7月一汽豐田呈現了一個超強的走勢,一汽豐田保持了8000臺的規模,7月的走勢也是較好。而廣州豐田普通混動的走勢也是相對平穩的,7月生產銷售較少。

廣州本田的新能源車,目前穩定在2000臺左右的規模,而東風本田的普通混動車型、上海通用的混動車型表現也是很突出的。由於沒有政策的影響,因此普通混動車型在年初到年末的走勢,保持一個相對平穩的態勢。

4. 7月純電動主力車型批發銷量增長很強

新能源狭义乘用车7月销7.1万同比增7成 .

18年電動車銷量較高的是北汽EC系電動、比亞迪E5、奇瑞EQ系列、奔奔等。

7月的微型電動車走弱,中大型電動車市場的A0級SUV有亮點。18年7月相對走強的電動車主要是A0級電動車,比亞迪元EV、北汽EX系列表現較強。微型電動車的江淮IEV、奇瑞EQ、吉利知豆等表現較強,北京市場的需求車型比亞迪E5\北汽EU260等表現的較平穩較強。本月的蔚來ES8也是銷量達到1331臺,表現很好。

5. 插電混動主力車型批發銷量增長較穩

插電混動車型的7月同比增長很強,也是新政下的較好表現。插混1-2月表現強屬於搶抓18年補貼的較好辦法,3-5月是突破限購和補貼問題的突破。比亞迪繼續保持插混的強勢地位,同時表現較好的是榮威ERX5等新品。上海插混的市場優勢仍較明顯,廣州和深圳市場的新能源表現目前一般,非限購地區的插混也有突破趨勢。本月的吉利插混有1483臺銷量,比亞迪的高價線路面臨向下延伸的更多機遇。民企的新能源爭奪更有強烈的充分競爭性,未來插混車型將有較好增長。

6.

普通混動主力車型批發銷量增長較強

新能源狭义乘用车7月销7.1万同比增7成 .

18年1-7月份普通混合動力主力車型表現較好,豐田和本田的混動表現相對突出,其他國際車企的混動也是基本到位。隨著插電混動化的趨勢,前期佈局普混的部分國內車企逐步停止普混的銷量,逐步轉向插混。未來的插混有更好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