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咸、路粘、人難纏」成了過去時,羅何村如今成了金窩窩

“水鹹、路粘、人難纏”成了過去時,羅何村如今成了金窩窩

泥窩窩變成金窩窩

路面整潔乾淨,平方連城一線,家家門口放著小轎車,這是在幾年前,大家想都不敢想的事。提起筆者家鄉,大荔縣羌白鎮羅何村,首先想到的是村上的路,村裡的人有一句順口溜“晴天吃灰、雨天吃泥,夏天能開船,冬天能滑冰”。這樣的局面是怎樣形成的呢?

在新世紀初期,羅何村是全縣比較早修水泥路的村莊,然而在當時的條件下,沒有修下水道和相關配套設施,不到三年時間裡,路基全面損壞,水泥路變成了大坑小坑連接的溝壑路,騎個自行車,能掉到坑裡去,在十里八村裡流傳著一句話“羅何村水鹹(han)、路粘(ran)、人難纏”。原本每年幾萬畝水棗不愁賣,沒等到上市,全國各地客商早早就來到村子扎莊收棗,而現在,車開不進來,眼看棗馬上就紅了,快爛到地裡了,沒有一個客商來,村民們只能自己開著農用車到別的村子買棗,本來一塊1元,拉過去就成了八角,費時、費力又費工,也買不上價。在看看更值錢的黃花菜,在當時條件下一斤4元左右,每畝地大概產量在500斤,也因為同樣的局面,拉到別的村,最高就值個3.8元,一畝地就損失100元,這些都是因為路不好。看著鄰村家家修新房,家家買摩托,在看看自己村上好幾年,都沒有誰家修過房,買過摩托,村民們看在眼裡,急在心頭幾次村民大會,也沒有解決實際問題。那這些問題到底改咋辦呢?

時間一晃,好幾年過去,村上的路還是坑坑窪窪,年輕的一代的80後、90後出去打工的都不想回來,村裡的棗、黃花菜只剩下老一輩人在種植,眼看著種地的人越來越少,村民們的心情更加煩躁,不知道以後這地咋辦啊,這路還修不修。然而在2012年底,隨著十八大會議的勝利召開,村民的生活發生了潛移默化的轉變。縣公路局在村裡考察道路問題,讓村民看到了修路的希望,2013年開春過完年,施工隊就到了村裡,經過2個月的施工,全村的道路全部修好,不僅加寬了1.5米,而且路兩邊全部修了下水道,這樣在也不用怕下雨損壞路基了。“這以後種的黃花菜、冬棗都不用拉到鄰村去買了,”筆者鄰家劉爺爺高興的向村民說著。

如今,大荔縣在美麗鄉村建設上下大力氣,羅何村緊鄰沙苑景區,村民們在自己家地裡種植黃花菜、冬棗等作物的同時,在農閒時節,大家基本上都在景區打工掙錢。外出務工的人看著村裡的變化,在家掙的錢比外面打工掙的還多,紛紛回村,村裡的人氣也上來了。全村4000多名村民,基本沒有貧困戶。大家過年期間大家扭秧歌、鬧社火、一片其樂融融的景象。 (文/李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