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訓鳥——想養好一隻畫眉鳥和其他鳥類 就需吸取經驗

老北京的訓鳥分兩大類:

老北京的訓鳥——想養好一隻畫眉鳥和其他鳥類 就需吸取經驗

一、打彈類

梧桐(黑頭蠟嘴雀) 、皂灰(黑尾蠟嘴雀)、老西兒(錫嘴雀) 、燕雀、太平鳥等

打彈的目的是讓鳥飛盤 ,所謂飛盤也就是鳥在天空中轉圈飛行謂之盤 。一圈為一盤兩圈為兩盤 ,依此類推最好的梧桐能飛10多盤 。太平鳥主要是為了觀賞, 打彈只可打食彈 ,也就是空中接食物。 老西兒打蛋不飛盤 ,直上直下接彈 。燕雀也可走盤,但多是轟盤 ,也就是讓鳥驚嚇後飛盤 ,燕雀脾氣大不親人, 是最難訓練的架養鳥 ,是訓鳥的最高境界!

大家常玩的還是梧桐和皂灰, 梧桐親人, 好訓養, 在空中飛的大氣穩重,是訓鳥飛盤的首選。 皂灰比梧桐稍難訓,但飛起來比梧桐翅兒, 它的不足是脾氣急幾乎放不出大盤來。

二、表演類:

交嘴雀、黃雀、松雀、朱頂雀等

節目有:叼臉譜,叼錢,空中接繡球,開箱子,叼八卦旗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交嘴雀,活(也就是表演的節目)最全。

空中叼繡球:人一手拿鳥一手拿鐵絲纏線的繡球,同時拋向天空,鳥在繡球飛到最高點時接到後飛回人手上,最好的可把球拋到10多米高。如果是兩個人,可一人拿彈弓向天上彈出繡球,另一個同時拋鳥,高度還可高數米。

開箱取寶:鳥飛到一個內有機關的小箱子前,用嘴打開箱蓋,從中把旗子、錢等物件一件件的叼出來。

八卦旗:用一個六角型的盒子,盒內有數層,每層有8個小旗子,鳥每叼完8個小旗子這一層的檔板就會落下,又會出現8個小旗子,依此類推,可叼到兩層或數層。

馴鳥的準備工作

1、心理準備

心理準備是必要的。你要養一隻動物就要對他負責,對鳥有愛心、耐心,才能訊好鳥。馴鳥不同於籠養鳥,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尤其是剛開始的一週,鳥是生鳥,不適應脖套,容易吊死 ,這時人24小時不應離鳥。人長期的和鳥接觸給他食物,鳥會明白有你才會有食物,鳥才能馴服然後再訓練節目。如果是上班族沒有這樣的時間就不會練出好的鳥來,架上的鳥沒時間餵養很容易死 ,所以我建議沒時間的人不要養架養鳥 ,養鳥之前要考慮你是不是有能力馴養一隻鳥, 有能力對他負責!

2、物質準備

現在我說一下養鳥的用具

(1)槓 木質圓棍長約72釐米。站鳥端直經1釐米左右,另一端稍細,便於人手拿握。72釐米是老北京年間用的尺寸,現在可短些,60到65釐米就可以了,前端用線綁上10釐米,讓鳥站著不滑。

(2)脖套 (北京叫倒栽兒)這是套在鳥脖子上用線編制的繩套 。

(3)轉環 (鉤子)為了不使鳥脖子下的繩打卷的一種必備品,也可用釣魚的轉環代替和脖套連接

(4)槓繩 連接鉤子和槓的繩子,長可控制在20釐米左右,不要太長,太長容易蹭折鳥的翅膀。

(5)彈 北京用塑料珠子,底彈(小的一個)直徑0.8釐米,蓋彈1.2釐米

(6)吹筒 鳥飛到一定高度蓋彈手扔不上去了,就要用吹筒了。吹筒內經略大於1.2釐米,底下一頭放一個小堵,為了不使彈掉下去。可吹數米到30多米高,是梧桐盤飛的重要工具

(7)表演用具 箱子 、八卦旗盒子 、繡球等, 這些是基本用具

不理解訓的鳥有很多,但是最難的還是梧桐,因為別的鳥都有極限,比如交子開箱子會開了,知道從裡面取東西了,訓練就完成了。只有打彈放盤的鳥沒有極限,永遠沒有最高境界,這次你放一盤,下次可以放兩盤,還可以放三盤;現在飛10米高,還能飛20米高,還能飛30米高,永遠都可以進步。現在我就以梧桐為例正式的給大家講講訓鳥!

選鳥

選鳥是訓鳥的第一步,北京玩梧桐講究墨嘴的鳥最好,墨嘴就是指鳥的嘴上全部是黑色而沒有黃色的部分。這樣的鳥是當年的小鳥,脾氣小容易馴化,但缺點是體質弱,到天冷以後飛行能力就會有所下降。 梧桐的嘴前端有黃色後端黑色的稱為截嘴,這樣的鳥通常是當年或2年的鳥,特點是脾氣相對不大,飛行能力好體質也不錯。 梧桐的嘴大部分是黃色後端有星星點點的黑色稱為燻嘴,多是2年的鳥,和截嘴沒有區別,只是沒有截嘴好看,觀賞性稍差。如果全是黃色的稱為蠟嘴或老嘴,是兩年以上的鳥,這樣的鳥難調教,但飛行能力好,據說唐山一代的人愛玩老嘴。

墨嘴的鳥極為少見,是因為稀少所以人們才喜愛,飛的太弱,飛的一般不好,只是作為觀賞用。在北京人們大多玩截嘴梧桐。

一隻好的鳥應具備:

1嘴長、闊 這樣的嘴形含彈穩不愛掉落

2身形緊湊 鳥有力

3眼睛有神 健康

4翅 膀 翅膀應再尾後交叉 俗稱剪子膀 打開細看無斷羽

5腿 腳 腳瓦無外傷 腳趾無殘疾 

6尾 尾收緊無缺羽,尤其注意兩側的尾羽,尾羽應為12根 

7鼻 孔 鼻孔應乾燥無黏液,有黏液是感冒的先兆,應特別注意 

其實一隻鳥的好壞不只是在它的形象問題,也就是說上面說的選鳥只代表鳥健康、完整、漂亮,但是真正鳥能不能飛得好在於鳥是否明白人的指令,那就是看鳥得內在素質了,這是表面看不出來的!

老北京的訓鳥——想養好一隻畫眉鳥和其他鳥類 就需吸取經驗

訓鳥的程序

1、栓鳥

鳥到手後如果健康, 膘合適,就可以栓好上槓。 鳥上槓後如不老實可噴水,不過儘量少噴鳥的肚子,多噴頭和後背 ,噴肚子鳥容易引起不適。鳥上槓後頭天不要離人以免鳥吊死.鳥過一天就可以在槓上盤飛自如後就可以訓練了。

2、叫遠

鳥經一到三天後,已不太怕人 膘已下來了(具體膘大小說不清大家自己體會 ),鳥已嘰餓就可以叫遠了。 叫遠是指人叫鳥到手上吃食。叫遠是訓鳥的根本,訓鳥的第一前提是鳥先不跑。有人曾經問我說你的鳥沒栓著為什麼不跑啊 ,我說一直我在用線栓著它,他說線在哪呢,我告訴他其實沒有線,這根線在心理裡。就像武功高手一樣,手中無劍心中有劍。在我心中總有一根無形的線栓著這個鳥,所以它永遠跑不了。這根線打哪來就在叫遠上,叫遠不光是讓鳥明白飛到手上就會有食物,還要讓它形成一種對人的依賴。叫遠一定要紮實。具體的做法是手上放數粒麻子,讓鳥飛到手上後吃,吃兩粒後把鳥放回槓上,重複上述動作,由近及遠,距離慢慢增大。

叼東西的鳥

所謂叼東西的技藝鳥主要有交嘴雀,黃雀,朱點,金翅。金翅和朱點價格便宜,但是技藝有限,玩賞價值不是很高.最具代表性的還是交嘴雀和黃雀.

交嘴雀分青,紅,花3種。有人認為紅的為公,青的為母,這種說法大錯特錯。就好像說白人黑人是兩個性別一樣。但是花交嘴的確是青紅雜交出來的。左搭公右搭母(這裡有必要說明看搭左右是看下嘴岔,交嘴的上嘴岔是正的)有一定的準確性,不過還不是百分百。花交嘴雖是雜交出來,嘴也有左右搭之分,沒有驗證過是不是“騾子”。黃雀的公母問題就沒什麼好解釋的了,一般玩鳥人都會認識.除了當年的小公(麻鳥)和母鳥有些近似,仔細看區別也很大,公鳥的頭部黑紋是點狀的,母鳥則是條狀。

就技藝而言交嘴雀要勝一籌。可以教會叼錢,開箱,八卦,繡球等。最喜歡選擇花交嘴,原因就是靈,學東西快。上架認食以後開始叫遠飛食,以後聯繫叼硬幣或紙票。只要會叼東西以後,交嘴基本就見什麼叼什麼了,繡球和八卦的小旗不用特意認也會叼。開箱所用的箱子扣有一個小的機關,鳥過去後用嘴掰開機關箱子就打開了,裡面放上各種小玩具(最好是臉譜),鳥來回的叼取玩具,引人發笑。繡球其實和打彈差不多,不過是交嘴雀只打一個而已。再就是八卦,一個八角型的紙盒,內分幾層,每層有8展小旗,小旗底部有連接分層的機關,待鳥叼完一層的小旗以後最下一層就會自己脫落,露出裡面的一層。如此反覆,最後一層脫落以後會再出現一幅對聯,上面一般寫一些吉祥如意的話,讓人心情愉快。在北方的春節廟會上,基本都能看見交嘴雀表演,尤其引得孩子們駐足。現在玩交嘴雀的一般老人較多,因為不用耗費大量體力,也能過玩的隱。

黃雀雖然技藝方面差一些,但還可以聽叫,所以也是很多人的首選,一樣也可以玩和交嘴雀同樣的技藝。黃雀的體力沒有交嘴大,用的道具相應要小一號。除了箱子扣的機關有些不一樣,它的嘴不能象交嘴一樣向兩側拜開,其它技藝就是大同小異了。舊時候算命先生都養黃雀,用它來叼籤兒,併名曰靈雀占卜,不過是一個小計量而已。各有所好吧,不論是交嘴還是黃雀,都是入門級的玩賞技藝鳥。初學者最好從這裡入手,基本功紮實了再去玩打彈的鳥,會有更好的技術。就像老人說的,先學會走再跑。

還有關於叼東西,蠟嘴是含住東西容易,但嘴頭絕沒有交嘴靈巧,它的異型嘴可以在空中叼住山核桃,其它鳥就不會了。硬幣在平放時候沒有鳥比交嘴摳起硬幣更利落。而蠟嘴在叼硬幣時候會一次或兩次的鞏固叼住的東西。

提水桶的馴練

小鳥提水桶在外行人眼裡好像很神奇的,其實這個一點難度都沒有。這和小鳥的天性有關係,即使一隻從沒馴過的籠鳥,它也會低下身子夠下面的食物的。能提水桶的小鳥很多,有黃雀、朱點紅、金翅、交嘴、錫嘴等。 先做一隻小水桶,要垠據鳥的個頭做,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比如讓黃雀叼的小桶,最簡單的就是用酒瓶子蓋,上面用銅絲做個拎頭就行了。要想做的講究點就用竹筒做一隻漂亮的。

具體馴練方法如下:

1、先在小桶裡放幾粒蘇子讓鳥吃,等鳥兒對小桶熟悉後,把小桶往下放一點,鳥會向下叼桶的拎頭叼上來,這時獎勵它一粒蘇子再把桶放下去。鳥看到桶裡的食物還會向下夠的,經過兩三次這樣的練習後,就可以把吊桶的線放長點了,鳥兒就會自己叼著繩子一截一截的向上叼了,叼上一截用腳踩住,再叼上一截用腳踩住,這樣就學會提水桶了。這是鳥的天性,沒什麼技巧的。

2、最後小水桶裡即使不放蘇子,你把小桶掛在鳥的槓上,向它一指,它也會提上來的。獎勵鳥兒一粒食物,把桶放下去,這樣就算成功了。

馴鳥技藝----升旗

今天教大家一項雕蟲小技,非常的簡單,做一根小旗杆,一面小紅旗,把小紅旗上拴上繩子,安在旗杆上 紅旗落下,把鳥兒領到旗杆下,鳥兒會叼住紅旗上的繩子一截一截的向下拉,小紅旗也就隨著向上升起,就像我們平時升旗一樣馴練方法:

開始時先把要讓它叼的繩子上拴上食物,隔一小段拴一粒,這樣鳥兒會向下叼繩子,而吃到拴著的食物,旗子也就慢慢的升起來了,以後慢慢的減少拴食物的數量,即使不在繩子上拴食物鳥兒也會一截一截的向下叼繩子了,每叼一截獎勵它一粒食物,慢慢的減少獎勵它的次數,也就是說以後讓它向下叼兩截繩子、三截繩、甚至更長的距離時再獎勵它一粒食物,到最後讓它一口氣把旗子升到頂上時再給它食物,這樣就算馴練成功了。

蠟嘴開箱有很多種辦法,我是這樣訓練的,首先當然得做一個小箱子,箱子裡面可以用一根剎車線彎過來撐住,這樣箱蓋關閉後就會有彈性,然後就是做鎖勾,只要能輕輕釦住箱蓋不要被他的自然彈力打開就行,我們主要是訓練蠟嘴咬住鎖勾拉,這樣箱蓋就自然打開了,大家可以在箱子裡放一些東西讓他叼回主人手裡,比如:花、煙、錢、臉譜等等。我們可以首先在箱子裡放一些麻子,讓鳥看見了來捉,他來捉就馬上關閉箱子只露出一點縫隙讓他看見又啄不到他就會亂啄,小鳥吃不到麻子就急了這時就會啄一下鎖勾,當他啄鎖勾的時候主人立及獎勵吃一粒麻子,反覆操作鳥兒就會先啄鎖勾知道啄了鎖勾後會有麻子吃,當然在他啄開鎖勾的同時,箱子自身的彈力就打開了。就這麼簡單。

老北京的訓鳥——想養好一隻畫眉鳥和其他鳥類 就需吸取經驗

馴鳥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一、怎樣防止鳥被吊死

鳥在上架初期是很不老實的,在槓上亂飛,很容易掉下來,為了防止鳥兒掉下來飛不上去而吊死,馴鳥者應該用手持槓,在鳥兒掉下來時,輕輕的用槓向上提一下,讓鳥兒向上飛,然後再下落到比鳥稍低一點,鳥兒就會落在槓上了。當然,第一次鳥兒可能飛過了,或達不到,你可以再重試幾次。用不了幾次,當你的手不動鳥兒也能自己飛上槓了,這時就不用再擔心鳥兒會被吊死了。

二、線放拴多長合適

線的長短也是個不小的問題,太短了鳥容易落頭號,太長了鳥兒自己飛上槓有困難,並不是飛不上去,而是往一邊飛,不往槓上飛。

所以線要放在12-15釐米左右為宜。

三、離地面的高度

當然這個沒什麼問題,高點低點都行,但是有的人為了防止鳥兒上吊,乾脆把槓放的很低,使鳥兒掉下去後能著地,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因為這樣鳥兒會養成落地的毛病,如果確實沒時間,在開始的幾天可以,但是當鳥兒會自己飛回槓上時,就千萬要把鳥架提高,防止鳥兒能站到地上。

打彈的鳥

打彈的鳥有幾種:梧桐,皂兒,老西,燕雀,也有人玩牛悶或太平。其中後兩者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打彈,暫且不談。

這些鳥裡面說起梧桐,那是最傻,玩鳥的對梧桐的評價是:是個梧桐就能打兩個彈。可以看出它是非常容易馴練的。皂兒和老西各有不同,皂兒上架有點麻煩,愛鬧,訓練卻比較容易。老西上架不難但馴練有些難度,而且不一定每拴一個都能馴練出來。再就是燕雀,上架就是一關,以後步步費勁,成功率很低。

所有架養鳥不論老或者小都可以加以馴練。最好不要選擇雛鳥,因為人工養大的鳥飛行能力比較差。就北京而言,都喜歡玩“本地鳥”,也就是說在北京當地捕捉的鳥。原因很簡單,馴練用的鳥基本都是在東北做窩生產,遷徙到北京境內時候已經擁有了非常好的飛行能力,這樣的鳥體制沒有問題,禁餓而且飛起來“衝”。現在北京鳥市上出售的鳥都是從東北經鐵路,陸路運輸來的,有的鳥是當年剛剛出窩的,在山上還沒飛兩圈就被捉到,體制非常不好,不太適於馴練。

以盤飛打彈為主的一般有梧桐和皂兒。其馴練方法基本一樣。用彈為底彈8mm蓋彈12mm。梧桐可以視作為教練鳥, 鳥本身沒有什麼智商,又實在,飛的好看,適合初玩者開始馴養(老玩家一樣鍾情於它)。選擇琵琶身,尾羽緊抱,身條順溜的。相對來說皂兒就麻煩了一點.不過打彈過程要比梧桐漂亮,羽速極快。要挑選長嘴(並不是梧桐的扣嘴),胸部微寬,尾巴緊。梧桐可以打2—3個彈,但是打3個彈的鳥據我自己玩或是聽說還沒有飛盤的,不過是嘴大而長,能卡住第三個彈,沒有什麼價值。最多的還是2個彈,多少盤就要看玩者的功夫了。馴練的方法智者見智,各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但終歸不離其綜:上架,開食,叫遠,飛食,串彈,食做,食起,打彈,變把,抻遠,拐彎,哄盤。從手仍蓋彈到吹桶、彈弓,娛樂觀賞性都相當好.

以直上直下打彈的只有老西。用彈為底彈6mm蓋彈10mm。馴養的方法稍微有些困難。因為老西的脾氣較為特殊,剛剛上架時候眼睛底色略微發紅,一定要熬到它眼睛底色白了,這時候才可以解開玩,不然10個能跑11個!講究的是玉嘴黃頦小菱角花。老西的尾巴短,拔高和直線下降方便,故而打彈方式別於其它鳥。上去接彈時候象火箭一樣,下來又象一塊轉頭,觀賞性也許沒有盤飛好看,但是玩者的娛樂性要超過梧桐和皂兒。除了上架,開食,叫遠,飛食,串彈,食做,食起,打彈和其它鳥一樣,以後就不要變把,直接往頭頂上扔,越來越高.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玩了。實在是玩著費盡麻煩。

還有就是燕雀,燕雀打彈別的鳥就都視而不見了,只有看見燕雀打彈才能知道燕雀的名字名副其實。馴放成功率很低,大多拴的時候就出問題,而且體型小,不禁餓,再加上脾氣秉性易變。用彈底彈2mm蓋彈4mm。有老話說:上架鳥玩出燕雀了,其它鳥也就不在話下了。可以看出馴練一隻燕雀的難度。挑選燕雀有毛色之分,有人愛素有人愛花,再就是差毛鳥。鳥要個大嘴寬厚,身體呈流線. 要經過上架,開食,叫遠,飛食,串彈,食做,食起,打彈,變把。不僅要有這些基本的,還要馴練腰轉以後才可以盤飛。放飛時候叫鳥過來,但不上手,鳥圍著人轉,也就是所說的腰轉。這時玩者開始哄鳥,手腳並用,還有用毛巾哄的,鳥在被哄的下四處低飛,就像雨燕一樣.等鳥飛到一個特定角度時候,玩者先扔出底彈,鳥接到以後就會自己向上飛,直至盤飛.再出蓋彈(講究的用一根葦杆叼在嘴裡吹出),鳥接住後徑直回到人手,速度極快.觀賞娛樂性極強,比之其它打彈鳥要強出數倍。現今玩燕雀的人不多了,玩的好的就更是鳳毛麟角,實在可惜。

蠟嘴開箱

鳥的放飛訓練與接物訓練

一.鳥的放飛訓練

1.上架飼養的訓練法:

將飼料置於訓練者的手心,給鳥啄食。每次喂料都用這種方法,經多次訓練後,鳥見手便不感害怕,反而會形成“手——有食物”的條件反射。然後在鳥啄食了幾粒飼料後,將手握成拳,使鳥啄食不到,多次後便形成“握拳——無食物”的第二個條件反射。以後,手稍離開鳥,使鳥能見飼料而啄食不到,飢餓時就會飛到手上來啄食。這樣啄食幾粒 後再握拳,使鳥啄食不到,就會飛回鳥架。這樣重複訓練多次後,再加長距離。訓練到距離超過1米時,可解開頸線任其自由來去。

2.籠養訓練法:

籠內食缸開始不放飼料,使鳥稍飢餓,然後將飼料置於竹片上,從鳥籠縫中伸入給鳥啄食。這飼料應是鳥喜愛吃的,如麻子、蘇子等。鳥在習慣於啄食竹片上飼料後,可逐漸把竹片移到籠門口餵食。以後,可打開籠門,讓鳥站立在籠門上啄食,並把竹片從籠前面伸入,讓鳥轉身,頭向裡、尾朝外地站立在籠門上啄食。這樣重複後,再使鳥在關閉的室內自由飛 翔。待它停止飛翔後,將鳥籠移近它,打開籠門,再將竹片從籠面伸入、引誘鳥站立在籠門啄食,並使竹 片逐漸後退,誘使它跳回籠內。這樣反覆地訓練1~2天后,鳥籠就可不移近它,鳥會自己飛入籠內啄食,形成飛入鳥籠 內就有飼料吃的條件反射。在這基礎上,才可訓練其他技藝,但要注意鳥籠不能任意調換,它對不熟悉的籠,是不會飛進去的。

老北京的訓鳥——想養好一隻畫眉鳥和其他鳥類 就需吸取經驗

老北京的訓鳥——想養好一隻畫眉鳥和其他鳥類 就需吸取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