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元明資本田源博士:新藥投資「泡沫」和「金礦」並存的時代

藥明康德團隊打造

“十年後中國新藥研發領域將出現三個標誌性事件:一是“航母級”生物醫藥企業將出現;二是從“海歸”到“歸海”;三是本土人才和本土原創新藥的大批產生。”元明資本創始合夥人田源博士如此預測。

編者按:今年6月初,元明資本戰略性領投美國Mevion公司1.5億美元;6月下旬,阿諾醫藥宣佈獲得5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由元明資本領投。7月20日,亞盛醫藥宣佈獲得10億元人民幣的C輪融資,由元明方圓美元基金領投。在這三項剛剛發生的大額融資項目中,元明資本創始合夥人田源博士是重要的主導者。

田源博士自2010年以來,就開始致力於推動中國資本投資中美兩國生命科學創新企業,在創新藥研發領域具有紮實的實戰經驗。尤其近幾年來,隨著中國醫藥產業環境不斷變化,作為投資人,他和他的團隊的投資策略也在與時俱進。2015年之前,他的目光主要聚焦在國外,尋找創新項目。2015年,被稱為中國新藥研發改革元年,元明資本成立,並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投資了包括百濟神州、亞盛醫藥等一系列創新公司。談及這些,田源博士說:“我們可以說趕上了最好的機會,我們能夠感受到時代脈搏的跳動。”

當前,全球生物醫藥投融資和IPO空前活躍,中國創新生物技術公司和投資者也迎來“港交所改革”的大好機遇。值此時機,藥明康德深度對話田源博士,聽他描述他心目中的中國醫藥投資的當下和未來。

對話元明資本田源博士:新藥投資“泡沫”和“金礦”並存的時代

田源博士是元明資本創始合夥人,在創立元明資本之前,田源先生曾創立中國國際期貨公司,聯合創立物美超市聯鎖企業和亞布力滑雪場,還擔任過中國誠通集團董事長。田源先生獲得武漢大學經濟學碩士、博士學位,獲得過中國經濟學最高獎---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同時,他也是香港聯交所生物科技諮詢小組成員和中國藥促會投資委員會主任委員。

“泡沫”和“金礦”並存的時代

中國新藥投資正處在黃金時期的初期階段,這個階段是'泡沫'和'金礦'並存的局面。”田源博士在談到中國新藥投資現狀時做出了這樣的判斷。在他看來,中國新藥投資還處於初期發展階段,類似於美國上世紀70、80年代的狀態,一批新藥研發公司嶄露頭角,公認的公司如貝達藥業、深圳微芯及百濟神州等正在開發或已經開發出最初的一批新藥。

他認為,之所以有“金礦”,源於幾個因素:中國醫藥審評審批政策改革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科學技術的重大進步尤其是基因科學的突破性進展給生物技術行業帶來了快速發展;大量海歸人才的聚集也大大加速了行業進步。“上世紀90年代之前,以基因泰克為代表的生物醫藥的繁榮持續十幾年後進入了低潮甚至進入停滯不前,2010年金融危機後,以基因相關的生物科學研究帶來了生物技術領域的快速發展,科學界對靶標、突變以及免疫等方面的突破性認識,帶動了政策和市場的改變。”田源博士進一步解釋。

但隨之而來的是,市場上很多項目的投資價格也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很多生物技術公司價格暴漲,有些公司在1年之內價格可以漲3~5倍,甚至一些沒有價值的項目也可以融到很多錢,這些並非真實的價值。這就是“泡沫”的產生。

到底誰是金礦,誰是泡沫,最終會由研發數據決定。”田源博士分析認為,目前之所以存在這種問題,根源在於信息的不對稱,對於藥物機理和靶點及數據的理解,一是新藥研發公司與新藥投資機構信息不對稱,二是新藥投資機構與市場出資人信息不對稱。這兩種信息不對稱是泡沫出現的根本原因。當這兩種不對稱不斷放大時,泡沫由此而生。他指出,作為投資人,要通過詳實的專業盡職調查及高級專業人才的深度參與,通過嚴格的風險控制,才能避免投資陷入泡沫困境。

但他也同時認為:“如果一個公司能夠研發出來一個重磅炸彈,無論多貴都不算貴。”

對話元明資本田源博士:新藥投資“泡沫”和“金礦”並存的時代

港交所一定會成為中國的“納斯達克”

港交所自今年4月份改革以來,給近幾年迅速發展的一些創新研發公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目前已經有包括信達生物、華領醫藥、歌禮制藥等在內的多家生物研發新銳申請在港交所上市。田源博士也主導投資了亞盛醫藥C輪、阿諾醫藥B輪投資和戰略性投資美國Mevion公司,這些公司都有望在不遠的將來陸續登陸港交所。

大家知道,美國資本市場有收購,或在納斯達克上市兩個資本退出通道,尤其納斯達克容納了幾百家生物技術的上市,但國內在這一方面卻並不完善。港交所改革後,行業對其寄予厚望。田源博士對於港交所的未來很有信心,他堅信:“港交所一定會成為中國的納斯達克。”

樂觀有之,更多還是理性。田源博士同時指出,從改革到成熟這一進程還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解決以下幾個問題:一是監管政策和法規的成熟。目前港交所的監管策略考慮了促進發展和防範風險兩個方面,比如要求擬IPO的企業至少有1個項目有條件進入2期臨床,以及15億元港幣的募集金額等要求。基於風險的考量,港交所比納斯達克的要求更加嚴格。

二是投資人的成熟。在成熟市場上,通常有非常多的專業投資人,非專業投資人較少。因為專業投資人對一家公司的價值判斷,對在研藥物的機理分析,以及競價等能力較強。但在香港市場,目前專業投資人還比較少。而投資人的不成熟,往往會帶來大的市場波動性,比如一個項目的臨床失敗,就會帶來公司估值的嚴重下降。這樣的情況尚未出現,但未來是難免的,如何避免股價的大幅波動,需要成熟的投資人。三是生物技術公司的成熟。目前來看,我國的創新生物技術公司還需要一個逐漸成熟的過程,以應對企業發展過程中需面臨的挑戰。四是專業分析師的稀缺。目前市場上還缺乏有科學素養的專業高級分析師,是這個市場的短板,補這個短板也需要很長時間。

十年後,中國新藥研發領域將出現三大標誌性事件

田源博士一直強調要關注創新,往遠處看。“要關注創新,多看看5~10年後行業的主流是什麼,要選擇在行業發展的初期進入,而不是到了大家都介入的時候再進入。” 田源博士說。從元明資本的投資組合來看,可以說在新藥投資上有著非常成功的歷史,除了阿諾醫藥和亞盛醫藥,業內知名企業如百濟神州、長風藥業、藥明巨諾等均在其中。

田源博士對於這些中國未來的創新能力很有信心。“我們相信,中國的優秀企業會成長為中國的“基因泰克”、中國的“輝瑞”,具有這樣潛力的公司,我們會連續投資。”他預測,十年後中國新藥研發領域將出現這三個標誌性事件一是“航母級”生物醫藥企業將出現。“十年後,中國會出現3家以上市值過千億美元的公司,這樣企業的出現也是生態系統所需要的。”二是從“海歸”到“歸海”。“大量海歸回國創業,如信達、歌禮和百濟神州等均是代表;十年後的‘歸海’,意味著這一批人創立的公司將會到國外設立研發中心,實現從中國走向世界。那時整個行業水平也會升級到可以與歐美平等競爭和相互交流。”三是本土人才和本土原創新藥的大批產生。“目前中國的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和生物技術公司的諸多原創靶點尚在孕育之中,在資本市場的助推下,一些項目資產有望成為炸彈級的新藥。”

對話元明資本田源博士:新藥投資“泡沫”和“金礦”並存的時代

醫藥投資——跨界的快樂

田源博士除了是投資人,他也是中國企業家論壇的創始人、主席,同時也是中美商業領袖圓桌會議的創始人和會議主席,以及各種中美企業家高端會議的核心組織者,在中美兩國商界具有非常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從事投資幾十年,他參與過多個行業的投資活動。但他認為,最令他愉快的是醫藥行業,為此他還寫過自己的心得體會——《跨界的快樂》。在他看來,雖然醫藥行業的投資難度大,但打交道的人都是最優秀的人才,因為醫藥行業本身的特點已經把最優秀的人篩選了出來,向最優秀的人學習是他一直以來的習慣。

最近,田源博士當選為中國藥促會投資委員會主任委員。他願意致力於此,也出於他對於行業發展的一份責任心。一方面,他希望能夠提升投資人在行業的地位和影響力。“傳統觀點總認為,研發藥物是科學家,在他看來,這種觀點是狹隘的。新藥投資人也是做藥的人,投資人的資源分配決定新藥研發的方向。就行業發展歷史來看,基因泰克就是由風險投資家及和醫藥科學家共同創業,但是目前這一點還沒有形成行業共識。”

另一方面,他希望促進行業內的合作和行業生態的健康發展,希望推動投資行業內部優秀的投資機構之間的交流,以及投資界和新藥研發企業之間良好的互動和相互支持。更重要的是,他也希望一如既往,繼續積極參與、改善和優化中國醫藥創新生態環境。自港交所改革以來,他多次往返香港和大陸,積極推進中國生物醫藥企業與香港資本市場的合作,為行業發展貢獻心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