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真的很醜。
01
前幾天,重慶的商場裡,一個小孩不小心將手裡的冰淇淋灑在了地上。
清潔工阿姨看到了,說了小孩幾句。
小孩的媽媽聽到後頓時情緒激動起來,對著清潔工阿姨破口大罵,就差拳打腳踢了。
圍觀的人都在勸這位媽媽,但她仍然不依不饒、咄咄相逼。
一直沉默著的清潔工阿姨,突然間跪下了,並不斷磕頭。
也許對她來說,下跪的恥辱,遠比不上手裡這份維持生計的工作重要。
小孩媽媽發火的原因,想必不外乎出於身份感和優越感:
一個身份卑微的清潔工,憑什麼說她家的小孩不好?
然而,對底層人員的態度,有時候足以暴露出一個人的人品。
做人最忌諱的,便是太有身份感。
陝西科技大學的葛教授,僅僅因為垃圾車擋了他的道,就對可憐的清潔工阿姨拳腳相加。
把人打得滿臉是血後,還不忘上前踩上幾腳。
與葛教授同行的女伴,對清潔工口出狂言:
“你掙多少錢,我掙多少錢,你擋著我掙錢!”
北京一位衣冠楚楚的轎車車主,僅僅因為順豐快遞小哥把他的車剮了,就出手掌摑。
快遞小哥多次道歉,車主卻嘴裡飆著髒話,1分鐘內扇了小哥6個耳光。
咸陽一位美團客戶,僅僅因為外賣小哥送餐晚點8分鐘,就把人打骨折了。
他輪起一根棒球棍,像見到仇人般往外賣小哥頭部打。
外賣小哥道歉後,卻被要求自扇巴掌,否則性命堪憂。
這樣的新聞,還少嗎?
知乎網友盧寒冰說:“一個人如果欺下,必然畏上。無他,人性也。”
那些打心眼裡瞧不起底層人員的人;
那些需要通過打壓弱者來彰顯自己身份的人;
那些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真的很醜。
02
作家柴靜,有一次去四川大山裡採訪。
村子裡的人們做了一大桌子的菜招待她,是前所未有的豐盛。
柴靜坐在一個留守的小男孩身邊,小男孩大概5、6歲左右。
吃飯的時候,小男孩用筷子夾起一塊排骨,沒夾穩,掉到了柴靜腳邊。
柴靜隨手將排骨撿起來,扔在了門邊的垃圾堆旁。
接下來的整個採訪過程中,小男孩一直在走神,眼睛老盯著外面看。
爺爺在旁邊提醒他要看鏡頭,他便害羞地對著鏡頭回答了兩個問題。
之後,眼睛卻又不自覺地朝外面看去。
柴靜問小男孩:“你總看向那邊,是在等誰回來嗎?”
小男孩咬著嘴唇,喃喃地說了一句話。
柴靜起先沒聽清,湊近小男孩的臉才聽到他說:
“我......我能撿回那個嗎?洗洗還能吃。”
柴靜震驚了:僅僅是一塊掉在地上的排骨,卻是山區孩子生活裡全部的幸福。
人間實苦,有多少掙扎在底層的人們,拼盡全力才能過完這平凡的一生。
他們起早貪黑、努力生存,他們如螻蟻般微不足道,卻又苦苦支撐。
正如村上春樹在《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中寫道:
世上存在著不能流淚的悲哀,這種悲哀無法向人解釋。
即使解釋,人家也不會理解。
它永遠一成不變,如無風夜晚的雪花靜靜沉積在心底。
你永遠不知道別人經歷過什麼,又有什麼資格俯視、貶低他人?
那些覺得自己高高在上,將別人踩進塵埃裡的人,實在是冷血至極。
03
拾遺君說過:
一個人修養的高低,往往不是表現在他對待上司、權貴、朋友的態度上,而是看他是否尊重“比他地位低”的人。
越是有修養的人,越沒有身份感。
就像演員胡歌,之前出席了話劇《如夢之夢》5週年發佈會。
發佈會現場,有位“媽媽粉”對胡歌說:
“我的老母親今年89歲,身患癌症,她也很喜歡你,希望你能寫句話鼓勵她一下。”
這位“媽媽粉”是大學的退休教師,年事已高,無法跨上高高的舞臺。
胡歌馬上趴倒在舞臺上,以一種半跪的姿勢為她簽字。
一位患有抑鬱症的粉絲,和胡歌說了自己的痛苦經歷。
胡歌真誠地聽完她的故事,並鄭重地為她寫下一句:
“人生是一場難得的修行,不要輕易交白卷。”
胡歌就是這樣一個人,即使榮譽加身,他也不曾擺過明星架子,對人永遠謙卑。
正如倉央嘉措所說:
“我以為別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
慢慢的我明白了,別人尊重我,是因為別人很優秀。
優秀的人更懂得尊重別人。對人恭敬,其實是在莊嚴你自己。”
真正強大的人,從不把優越感寫在臉上。
他們對這個世界永遠心懷善意,他們懂得尊重每個人的高度。
04
前幾天,這樣一條微博上了熱搜:
4名農民工打了一輛出租車,卻光著膀子上了車。
原來,他們怕弄髒了座椅,於是統一脫了上衣。
將衣服翻過來細心地鋪在出租車的座椅上後,他們才有序地上了車。
那些被“人上人”所鄙視的勞動者,在他們看似小心翼翼的卑微背後,是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貴陽的一對農民工夫婦,脫鞋進便利店買東西,害怕把地板弄髒。
南京的一位農民工大叔,在地鐵上把外套脫了給孩子墊坐在車廂地板上,也是害怕坐髒了座位。
西安的一個農民工兄弟,在進銀行前,脫鞋跪著到ATM機前存錢。
生活不易,每份職業都值得被尊重。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太多在窮困苦難中艱難前行的人:
有人一輩子生活在大山裡,臨死前唯一的願望就是能吃上一碗泡麵;
有人冒著生命危險在景區的懸崖峭壁做垃圾工,每天撿上千斤的垃圾;
有人常年在外漂泊打拼,大年夜都不能回家與妻兒團聚。
他們站在最黑暗的角落裡,心裡依舊渴望光明。
木心說過:有教養的人士,對車伕、浴室侍應生、任何傳遞物品的人,從來不會敷衍搪塞。
《教養》中說:衡量一個人的教養,很關鍵的一點就是取決於:他是否懂得別人的不易,是否願意尊重別人的卑微。
真正的善良,不喧譁,自有聲。
閱讀更多 有聽管理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