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錢鍾書先生

錢鍾書先生一生淡泊名利,自甘寂寞,堅守自己的生活原則,他是名人,但卻從來不願當名人,為人低調是他的一貫做法。

不願拋頭露面的錢鍾書。錢鍾書先生學識淵博、才華出眾,是我國的文化名人。可是他從不喜歡拋頭露面,還經常拒絕記者的採訪。有一次,錢鍾書先生生病住院,巧的是和夏衍先生住在了同一病房。住院期間,正好是夏衍先生的生日,吃生日蛋糕時,夏衍先生的孫女送了一大塊蛋糕給錢鍾書先生。當時,有記者從後面偷偷拍攝,錢鍾書先生沒有發現,當記者大著膽子轉到前面來的時候,錢鍾書先生居然拉起被子連人帶蛋糕一起蓋了起來。

不願記者採訪的錢鍾書。有一次,香港記者林湄到北京想採訪錢鍾書先生,因為怕遭到錢鍾書先生的拒絕,邀請了當時《文藝報》的副主編吳泰昌幫忙。吳泰昌先生先給錢鍾書先生打電話,果然遭到了錢鍾書先生的拒絕,隨後,吳泰昌先生帶著林湄搞突然襲擊,才見到了錢鍾書先生。

不迷信錢的錢鍾書先生。錢鍾書先生一生淡泊名利、自甘寂寞,然而媒體卻總是想讓這位不願意露面的人露面。有一次,媒體要錄製文化名人,錢鍾書先生不願參加,媒體人打電話說:“被錄製的文化名人,還可以得到一筆可觀的報酬——錢。”沒想到錢鍾書先生用一句“我都姓了一輩子錢,難道還迷信嗎?”婉言謝絕。

深居簡出、閉門謝客的錢鍾書。曾有一英國女士打電話給錢鍾書先生,說看了《圍城》後非常想見見作者。錢鍾書先生在電話裡委婉地打了一個比喻說:“假如你吃了一個雞蛋,還覺得味道不錯的話,那又何必要見這個下蛋的母雞呢?”是的,從來沒有吃完雞蛋又想見母雞的人,錢鍾書先生回絕的話真是絕妙的比喻。

拒絕高薪邀請的錢鍾書。上世紀80年代,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曾竭誠邀請錢鍾書先生前往講學半年,開價16萬美金,交通、住宿、餐飲費另行提供,可攜夫人同往。他們只希望由錢鍾書每兩星期授一次課,每次40分鐘,半年講12次課。像這樣的薪酬,著實讓人咋舌,可錢鍾書先生卻拒絕了。錢鍾書先生對校方的特使說:“你們的研究生的論文我都看過了,就這種水平,我給他們講課,他們聽得懂嗎?”可見,錢鍾書先生追求的是學識,不是報酬。

不願賣破詞典的錢鍾書。英國一家老牌出版社也不知從什麼渠道得知錢鍾書先生有一部寫滿了批語的英文大辭典,他們專門派出兩個人遠渡重洋,叩開錢府的門,出重金請求賣給他們。錢鍾書先生說:“不賣。”

不願出國的錢鍾書。美國好菜塢片商與錢鍾書先生簽署了《圍城》版權協議後,多次盛邀錢鍾書夫婦,如果時間方便的話可以做客觀光,隨便吃住,或監督影片製作,錢鍾書先生都搖頭婉拒。錢鍾書先生說:“我現在是中國式的硬木椅子,擱在那兒挺結實,搬搬就散架了。”

錢鍾書先生是我國一代大師,曾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清華大學教授,代表作品有《圍城》《管錐編》《談藝錄》《寫在人生邊上》《人·獸·鬼》。錢鍾書先生在文學研究和文學創作方面,特別是在科學地揚棄中國傳統文化和有選擇地借鑑外來文化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錢鍾書先生的精神品質是高尚的,值得我們學習。

以下是摘錄的錢鍾書先生的名言,和大家共賞。

“有了門,我們可以出去;有了窗,我們可以不必出去。”

“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

“把忍受變成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最大勝利,靈魂可以自主,也可以自欺。”

“有雞鴨的地方:糞多;有年輕女人的地方:話多。”

“得學位是為了把論文哄過自己的先生;教書是把講義哄過自己的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