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素質教育嗎?孩子到底該學什麼?

陶藝在幼兒素質教育的領域裡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近年來被廣大學校認同和重視,在社會上產生了非常好的影響。隨著現代化社會向多元化方向發展,素質教育下產生的"社會產品"應該是使孩子們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審美、學會創造的多元化人才。

你真的瞭解素質教育嗎?孩子到底該學什麼?

陶藝教育的必要性

當今時代,開展幼兒陶藝教育是歷史的必然,是新《綱要》對幼兒發展需求的新理念。

首先,陶瓷藝術作為藝術的一朵奇葩,屬於世界性的藝術語言形式。國外陶藝發展非常快,他們都走在我國曾是“陶瓷大國”之前。中國作為陶瓷古國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近半個世紀發展日新月異,我們有理由也有責任讓這門藝術在我們的孩子手中得到繼承和發揚,只有讓幼兒紮根於民族文化傳統,才能維繫著文明的進程。

其次,陶這種藝術充滿了純天然的氣息和生命力,對孩子親近、迴歸自然的誘惑是不言而喻的,我們應當發展幼兒使用原始材料的本能,在陶藝活動中尋找自己,發展自己,塑造一個個全新的幼兒心理世界。

再次,陶藝的製作與欣賞對幼兒動腦和動手能力具有一定的協調作用,對智力開發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不僅能訓練他們的視覺、觸覺和動覺之間的配合,還可以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思維力,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目的和本質,是美育的生動體現,對提高整個國民的文化素質也有著深遠的意義。

最後,教育部相當重視:2000年教育部頒發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美術教學大綱》指出:“有條件的學校可增加陶藝的教學內容”;教育部長陳至立曾多次指出:“陶藝是我們民族的瑰寶,歷史悠久,技藝精湛,揚名寰宇,並且以物載道,蘊含著深厚宏博的中華文化精神,陶藝教育可以讓學生直觀地、生動地瞭解自己國家的燦爛文化,培養學生對自己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時,創作陶藝的過程,是學生通過自己雙手將自己想象變成具體成果的過程,這是學生所學知識的展示,是他們觀察力和創造力的展示”。

你真的瞭解素質教育嗎?孩子到底該學什麼?

在我國,1956年中央工藝美院陶瓷系成為新中國第一個完整的陶瓷系科。1958年,中國迄今為止唯一的一所陶瓷高等學府——景德鎮陶瓷學院在千年古鎮誕生。隨後,各大美術學院相繼開設了陶藝課程,西安美院於2002年成立陶藝專業。師範院校中率先開設陶藝課的是山西師範大學美術系。

從2002年開始,教育廳就下發文件要把陶藝逐步地加入中小學課堂,5年過去了,陶藝教育在中國教育部的關注下迅速發展,前幾年還是比較冷門的處女地,如今已成為教育熱點,各大城市的中小學幼兒園都在大力提倡陶藝教學和籌建屬於自己的陶藝教學基地,有些省份如江西、上海等已經把陶藝作為一門課程,讓孩子能夠盡情地領略到陶藝之美,也開始逐漸出現一批小小陶藝家。全國許多省市幼兒園的實踐證明,陶藝教育是素質教育非常有效的載體。

目前,世界教育領域普遍開始重視學習的綜合化,注重加強學習內容的聯繫性,引導學生在各個不同層次綜合所學的知識,以放大學習的功效,學科的交叉與融合是21世紀教育發展的趨勢。如著名美學家滕守堯曾指出的:“現代教育的核心是藝術教育,藝術可以在各學科中發揮核心輻射的作用,藝術必須融合或輻射到各個學科中,各個學科的教學過程也因為藝術的輻射而變得更有趣味”。

陶藝的教學作為一種教育的載體是整合其它學科的。首先,陶藝教學和美術教學中的手工製作、雕塑、幼兒畫等教學相整合,當幼兒把書本上平面的繪畫內容用陶藝的形式立體地呈現出來時,就已意識到其實繪畫與陶藝是相輔相成的,就已構建了大綜合的陶藝教學特色之路;其次,陶藝創作於歷史學科、音樂學科、語文學科、美術學科、社會等學科自然地、有機聯繫地整合,以陶藝教育為載體,發揮陶藝的核心輻射作用;再次,利用其它學科的教學活動給幼兒帶來的情緒體驗進行陶藝創作,如,語文課中學的一個童話故事,體育課中學的一個鍛鍊動作,音樂課中學的一段優美旋律等等,給學生帶來的心靈震撼都可用陶藝的形式把它表現出來。最後,陶藝教育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它與其他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幼兒在陶藝活動過程中,將獲得有關認知能力,有效地遷移到新的認知情景中。

你真的瞭解素質教育嗎?孩子到底該學什麼?

這,便是我們要進行陶藝教育的充分必要條件。目前陶藝市場的品牌屬“百變泥匠”最為出名了,要知道熱播綜藝《爸爸回來了》中的陶藝環節就是在百變泥匠中進行拍攝的,還有鄧超孫儷夫婦的傾情推薦,你還有什麼理由不來百變泥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