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扯皮,說點正經的吧!無圖,考慮好再點吧!

當代陶瓷藝術市場七大特徵

天天扯皮,說點正經的吧!無圖,考慮好再點吧!

近幾年的中國當代陶瓷藝術品市場,它有哪些規律值得我們陶瓷愛好者總結?它又有哪些新的變化、新的趨勢和新的特徵值得我們玩味?

特徵一:當代陶瓷藝術市場在盤整中前行

我國當代陶瓷藝術市場經過2009年至2011年高速發展後,受國家經濟形勢下行等大環境影響,以及“千萬元買大師頭銜”、“當代陶瓷雅賄”等幾篇媒體報道的披露,最近兩年相繼開始調整,盤整仍在繼續。

從北京、上海、石家莊、太原、鄭州、武漢、廈門、深圳、景德鎮等幾個藝術品交易場所的信息反饋來看,年初當代陶瓷藝術品購藏群體進一步持幣待購,人氣進一步低落。一些現當代藝術瓷的經銷商店鋪,以前車水馬龍場景,如今卻是冷冷清清,很多商鋪甚至都沒有開門營業。一些商鋪聚集區,還經常看到商鋪轉讓的告示。陶瓷藝術經紀人李根正表示,從去年以來,買家數量急劇減少,從總量上看,基本上減少了40%以上。

據石家莊熊窯瓷業董事長熊訓宏透露,他們很努力工作,但生意還是不夠好,公司處於半停產的狀態,客戶來的也很少了。

而景德鎮江夏陶瓷董事長徐銘志也表示,尚之夏陶瓷從2008年開始銷售是一路攀升,大概高峰期2010年的時候,銷售額在七八千萬左右。2012年銷售額有所回落,到今年為止銷售額大約只有高峰時期的四分之二。

特徵二:拍賣會成為陶瓷藝術市場晴雨表

2013年年初,很多藝術家都反映市場難做,但7月份在深圳舉辦的“華彩瓷韻”景德鎮當代藝術陶瓷拍賣會,總成交額1600餘萬元,成交率超過75%,顯示當代藝術陶瓷市場有升溫的跡象。

緊接著10月份的2013中國景德鎮國際藝術陶瓷拍賣會,共拍出藝術品103件,成拍率72.03%,總成交額6196.96萬元,摘得歷年瓷博會國際藝術陶瓷專場拍賣會成交額桂冠。其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戴榮華創作於上世紀90年代的粉彩雙面釉瓷板四條屏《四美圖》,還以1100萬元的落槌價成為標王。

景德鎮華藝拍賣公司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激動地說,藝術瓷收藏市場經歷了長時間的沉澱後,人心在聚集,2013年秋季出現了回暖跡象。接下來的中國嘉德等各大拍賣公司春拍較往年相比將更加精彩,預示著2014年將迎來藝術瓷收藏市場的“春天”。

很顯然,在陶瓷藝術品流通體系尚不完善的2014年,有著公開拍賣記錄和拍賣價格的拍賣會,已成為了陶瓷藝術品市場的晴雨表和風向標。

特徵三:陶瓷大師強者恆強

如果硬要把當代藝術陶瓷名人名家分個三六九等的話,那麼無疑如王錫良、張松茂、秦錫麟、李菊生、鍾蓮生等國家級大師、資深美術教授當之無愧列為第一軍團。這些處於藝術陶瓷金字塔頂層的領軍人物,個人品牌影響力大、藝術風格獨特、在學術界或陶藝界有較高地位,市場認可度高,象往年一樣,2013年作品依然供不應求。

在市場上,王錫良的粉彩人物及山水、秦錫麟現代民間青花和現代陶藝、李菊生高溫顏色釉裝飾、黃賣九青花分水、賴德全釉上珍珠彩等代表作品是一“瓷”難求,即使收藏家交全款訂單,也要少則1個月,多則半年以上,才能拿到貨。由於有的大師年事已高,甚至有的買家等上兩三年,也不一定能拿到藏品。

預計2014年,隨著收藏家隊伍的進一步理性,藝術市場這種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現象將呈擴大趨勢,而位居陶瓷大師頂端的“大師中的大師”、“極品中的極品”則更受大資本、大企業、大藏家的追捧!

特徵四:中青年藝術家兩極分化

近幾年,對中青年藝術家來說,可謂幾家歡樂幾家愁?對於那些有實力、有潛質、有創新精神,且作品又有特色的中青年藝術家來說,日子過的還挺滋潤。

如青年藝術家潘長傑的珍珠彩仕女作品,運用珍珠彩形式來塑造人物的形象,具有創新美、構圖美、線型美、色彩美等裝飾審美特點,從而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收藏家的關注與青睞。又如擅長青花分水的青年藝術家黃景鋒,作品意境開闊、情感濃烈,頗具生活氣息和現代審美情趣,受到了市場的歡迎。

而那些剛出道不久、個人藝術風格不鮮明,還沒得到市場認可的青年藝術家,仍在接受著市場的痛苦考驗,有的連生存都很困難。

筆者從幾個主要陶瓷藝術品交易平臺所反饋的信息來看,也充分印證了這一觀點。

特徵五:陶瓷油畫受市場追捧

從視覺上既有很強的油畫效果,又有陶瓷細膩、色彩豐富的特點,給人一種全新感覺和強烈印象,具有當代中國新文人精神氣質的陶瓷油畫,已成為2013年當代陶瓷中最受追捧的瓷繪樣式之一。

究其原因,據景德鎮在線總經理兼國家陶瓷電子商務中心負責人“老貓”分析,陶瓷油畫走熱全國,一方面是這類風格作品,同時具有油畫和陶瓷藝術雙重屬性,易於被欣賞、接受;另一方面,就是因為這種作品,太費工耗時,具有較好的收藏升值潛力。他介紹說,一件油畫作品,一般要花十天到半個月工夫,反覆燒製7到8次才能完成,在燒製過程中成品率低,而這類繪畫,筆工非常細膩,只有中青年作者才能有這樣的眼力、精力和體力,估計過了五十、六十歲以後,想畫也畫不成了,所以這類作品收藏潛力特別高。

另據中國陶瓷油畫藝術院負責人介紹,因陶瓷材質平整光滑便於創作,可保存時間又非常長久,色彩豐富逼真,因此,陶瓷油畫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

特徵六:當代陶瓷成為民營企業及政府官員投資新寵

據景德鎮市陶瓷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曹新民透露,他今年在山西、北京、河北等地考察時,發現民營企業家進入陶瓷收藏投資領域的人數越來越多。

而一位不願署名且也是陶瓷藝術收藏者的中央企業老總向筆者證實了這一觀點。由於他身處瓷都景德鎮,因公務需要經常與一些藝術家、藝術機構打交道,為此,經常接到外地的政府官員同學、老鄉以及民營企業家朋友打來的電話,請求他代為購藏藝術陶瓷,2013年這種情況尤為突出。

對於民營企業及政府官員熱衷於陶瓷藝術品投資和收藏的這種現象,中國藝術品市場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西沐認為,在貨幣超發及通貨澎脹高預期下,陶瓷藝術品必然成為財富人群資產保值與增值的主要工具。此外,陶瓷藝術品對於拓展文化產業、合理避稅,以及擴大企業的知名度,塑造企業形象也發揮著積極作用。

顯然,在房地產受到宏觀調控,股市上竄下跳,其他投資品種稀少的當代中國,陶瓷藝術品已成為民營企業及政府官員投資收藏新寵,預計2014年仍將加速這種趨勢。

特徵七:陶藝媒體、陶瓷評論欣欣向榮

近年來,除景德鎮地區主辦的十幾家當代陶瓷藝術類媒體外,外埠媒體也有加速進入陶瓷藝術媒體的趨勢。

如全國著名的綜合類門戶網站——新浪網於2013年10月份開通了“江西陶瓷”頻道,把辦公地點選在景德鎮,零距離對接景德鎮當代陶瓷藝術;全國著名的藝術類門戶網站——雅昌藝術網也於2013年開通了“江西站”,重點關注當代藝術陶瓷,並也把辦公地點選在景德鎮;我國權威網站——人民網也開闢了“瓷器”頻道,致力於傳播推廣中國陶瓷文化。此外,由國家文化部主辦的中國文化報開闢了《名瓷市場》專刊;據悉,由中國文聯主辦的中國藝術報也將開闢藝術陶瓷專刊,給本已火熱的藝術媒體再添一把“火”。

與此同時,作為藝術媒體的主要“填充物”——陶瓷評論,自然也是水漲船高。論權威性,當屬中國文化報——《名瓷市場》專刊,近年來發表的《“名作”比“名號”更重要》、《當代藝術陶瓷收藏“四忌”》等評論文章高屋建瓴,觀點鮮明,極受讀者喜愛;作為黨報,景德鎮日報開辦的《瓷苑》專刊在景德鎮市具有極高的影響力。《真善美是藝術創作與評論的標準》、《從江南銅屋到景德鎮“瓷宮”》等文章分析精闢,建議中肯,得到了讀者的高度認同;論發行,瓷都晚報-《瓷器》有得一拼,其充分利用瓷都晚報的渠道優勢及民營企業的活力,加之精細的策劃,把《瓷器》雜誌搞得紅紅火火;論特色,《瓷都美術家》雜誌依託景德鎮市文聯影響力及市陶瓷評論家協會的人脈,經常組織文化沙龍,針對藝術市場熱點及時發出自己的批評之聲,近年來雜誌也辦得有聲有色。

可以說是繁榮的藝術媒體、精彩的評論文章共同推動著當代藝術陶瓷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的一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