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迅范冰冰互撕好戲延期,古裝劇到底得罪了誰?

周迅范冰冰互撕好戲延期,古裝劇到底得罪了誰?

2018年電視劇市場的開年格外冷清,《如懿傳》、《巴清傳》兩部開年預定的大劇攜手缺席,其他古裝劇也寥寥無幾。在政策限制和市場調整的夾擊下,2018年古裝劇不容樂觀,這場持續許久的資本盛宴,或許已經快到了曲終人散的時候。

往年開年,大製作的古裝題材劇扎堆電視臺,一派繁榮中也充滿著濃濃的火藥味,今年卻成了小體量現實題材劇的天下,古裝劇市場迎來近五年最冷的“水逆期”。

一邊是政策不斷給古裝劇裝上“金箍”,一邊是投入越來越大收益卻越來越小的市場現狀,古裝劇口碑和收視率不斷“倒掛”,從資本追逐的熱點,正在被打入“冷宮”,經歷著肅殺的“寒冬”。

多部古裝劇失約開年檔

每年年初,電視劇的收視大戰都要靠一部古裝劇來“武動”乾坤。今年,這股風卻悄然停歇了。各大衛視的開年劇幾乎清一色小體量現實題材,鮮見古裝劇的身影,現實題材劇以絕對的數量優勢壓倒了古裝劇。

去年年末,周迅、霍建華主演的《如懿傳》就發佈了一系列海報,精美的畫質在網上引起不小動靜,這部年度第一古裝鉅製也在磨刀霍霍準備征戰2018跨年檔,可此後該片播出卻一再延期,從跨年檔變成開年檔,又從開年檔淪為延期播放,最後該劇製片人乾脆在微博上低姿態請求網友“你們跟電視臺反映一下唄”。目前,該劇檔期依舊未定,不少觀眾甚至擔心2018年無緣看到這部古裝大劇。

周迅范冰冰互撕好戲延期,古裝劇到底得罪了誰?

《如懿傳》劇照

另一部可以和《如懿傳》並駕齊驅的古裝片境遇也沒好到哪裡,由范冰冰領銜的《贏天下》為了順利播出改名《巴清傳》,眼看就要在跨年檔和觀眾見面,誰知半路上卻殺出個程咬金,一位秦始皇粉絲寫了7000字的討伐檄文向廣電總局遞舉報,指責該劇多處篡改歷史,之後它就從兩大衛視的排播名單裡暫時消失了,和《如懿傳》一樣,不知何時才能播出。

周迅范冰冰互撕好戲延期,古裝劇到底得罪了誰?

周迅范冰冰互撕好戲延期,古裝劇到底得罪了誰?

其實不止這兩部製作豪華、演員陣容逆天的頭部古裝劇遭遇播出變故,2018年慘遭碰壁,延播待播的古裝劇不在少數。從文娛價值官(ID:wenyujiazhiguan)記者從多家制作公司拿到的名單來看,2018年各家制作公司幾乎都積壓了不少古裝劇,其中不乏電影咖加盟,投資超過3億的頭部內容。

周迅范冰冰互撕好戲延期,古裝劇到底得罪了誰?

文娛價值官制圖

同時,古裝劇的遇冷不僅僅體現在排播數量上,更體現在收視率上,以3月1日衛視黃金檔電視劇收視排名為例,上榜的20部劇裡,只有兩部古裝劇,《花謝花飛花滿天》和《楚喬傳》平均收視率都在0.2上下,而且都是三線衛視二輪播出,如此慘淡的收視和現實題材電視劇相去甚遠。

周迅范冰冰互撕好戲延期,古裝劇到底得罪了誰?

事實上,這幾年來古裝劇一直風光無限,尤其是2014年到2015年,連續兩年的收視冠軍由《羋月傳》和《武媚娘傳奇》包攬,即使是去年,收視率排名前十的電視劇中古裝劇還能佔據兩席。不過2018年一開年,隨著《如懿傳》、《巴清傳》延期,古裝劇的市場形勢突然嚴峻起來,業內也確實感到風向變了。

多方夾擊下的古裝劇前景堪憂

1、政策收緊

業內人士表示,作為今年最重要的兩部古裝劇,《如懿傳》、《巴清傳》對政策和市場都有著晴雨表的作用。這兩年,政策對古裝劇一直是趨於收緊的,更多的是鼓勵現實主義題材。雖然目前廣電總局尚未正式出臺2018年“限古令”,但從整體趨勢來看,各大衛視和製作公司對今年古裝劇的政策走向基本上都是“看緊”。

周迅范冰冰互撕好戲延期,古裝劇到底得罪了誰?

業界刷屏的帖子

四大一線衛視相關人士都透露,黃金檔古裝劇配額只會越來越少,之前廣電總局已經出臺政策,規定古裝劇總集數不得超過當年該衛視黃金時段所有播出劇目總集數的15%,目前這個硬槓槓短期看不可能會改變,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動輒七八十集的古裝劇一部就會消耗完一家衛視的全年配額,風險太大。

所以今年整體來看,無論是廣電總局的政策風向,還是電視臺的購劇策略,都向現實題材、古裝正劇靠攏,使得電視臺對古裝劇的需求進一步壓縮。當然,這對觀眾來說並非壞事,古裝劇讓路給青春偶像、刑偵涉案、都市情感等現實主義題材,打破了往年均是高昂造價的古裝劇壟斷開年檔的規律,給了觀眾更多選擇。

2、市場遇冷

經過幾年的瘋狂式開發,古裝劇的市場也到了必須冷靜和調整的十字路口。古裝劇發展到今天,屢屢創造收視佳績,市場一片欣欣向榮,但一片繁榮之下,其實泡沫和風險也在不斷累積。古裝劇質量良莠不齊,歪曲歷史,戲說成風的痼疾一直都在,而且愈演愈烈。與此同時,熱錢卻在不斷湧入這個領域,戲越拍越多,投資規模也越來越大,古裝劇庫存和產量已經遠遠超過了市場的消化能力。

統計顯示,2017年國產電視劇產量突破15000集,其中只有8000集能夠在電視臺播出,按照廣電總局15%的古裝劇配額,國內市場一年對古裝劇的最大消化量只有1200集。而去年一年,國內古裝劇的產量為190部,共計8623集,遠遠超出了市場的容量,這意味著有近7000集的古裝劇無法播出。以每集投資100萬元計算,也就是70億元打了水漂,造成了極大的浪費。

從成本控制的角度考慮,古裝劇越拍越長,已經成為業內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相對於其他劇種明顯更費錢的古裝劇,常常需要拉長集數來收回成本,這就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一方面是衛視黃金時段配額越來越少,一方面則是古裝劇注水越來越嚴重,泡泡越吹越大,成本回收也越來越困難。

資本盛宴還能持續多久?

過去幾年,古裝劇基本都沿用“流量演員+大IP”的模式,只需要靠“小鮮肉”和“小鮮花”的臉蛋就可以迅速圈錢,但政策和市場的調整讓很多業內人都擔心這場資本盛宴還能這樣玩多久?

就內容本身來說,古裝劇現在處於一種兩難的狀態,太嚴肅了可看性不足,太娛樂化又失掉了歷史的厚重感,這個“度”其實很難把握,要想拍出既符合電視臺和觀眾需求,又保持內容本身的厚重的作品其實是很難的,以往那種賺快錢的模式已經行不通了。

短期來看,即使從現在停拍古裝劇,近兩年積壓的庫存也要消化至少5年,目前待播的古裝劇,大多是在《如懿傳》賣出了單集1500萬元的天價後開始拍攝的,這也讓很多製作公司心急如焚,動輒幾億投資的古裝劇積壓,天價資金無法回籠,一些孤注一擲的小公司面臨巨大考驗。按照今年的播出形勢,資方繼續入局做古裝劇的風潮可能會相對平息,之前豪賭的公司現在有點騎虎難下了。

為了消化庫存,開年以來,包括《獨孤天下》、《烈火如歌》在內的多部古裝劇轉戰網站。不過,這種轉網播出並不能完全解決古裝劇目前的困境,除了收入減少讓製片方無法完全收回成本外,網播會讓競爭更加激烈,不僅要直面全網的劇集,也要和正在電視臺熱播的電視劇短兵相接,增加了風險。

周迅范冰冰互撕好戲延期,古裝劇到底得罪了誰?

《烈火如歌》在優酷平臺播出

總而言之,古裝劇原來那種粗放的製作模式已經難以維持,市場的趨冷有時並非壞事,也能讓從業者自省,從內容、製作等產業鏈上的每一個環節下功夫,不一味迎合資本、一味求全,當真正把泡沫擠掉後,古裝IP劇的市場還是有潛力的。

1.文章為文娛價值官原創作品,首發於文娛價值官微信公眾號ID:wenyujiazhiguan

2.歡迎轉載,轉載時請在文章開頭註明“文章轉自文娛價值官ID:wenyujiazhiguan”

周迅范冰冰互撕好戲延期,古裝劇到底得罪了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