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紅色印記


清豐單拐革命舊址是抗日戰爭後期、解放戰爭初期我黨領導的全國最大的冀魯豫邊區根據地的政治軍事指揮中心,當時這些領導機關領導開展了整黨整風運動、民主民生運動、鞏固和發展了冀魯豫邊區革命根據地,領導指揮邊區軍民發動了對日偽軍的攻勢作戰和戰略作戰,為中華民族取得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作出了最大的貢獻, 在中華民族解放戰爭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鄭州二七紀念塔是為紀念二七工人大罷工而建,為雙身並聯式塔身,共14層,每層頂角為仿古挑角飛簷,綠色琉璃瓦覆頂。塔頂建有鐘樓,六面直徑2.7米的大鐘,整點報時演奏《東方紅》樂曲。鐘樓上高矗一枚紅五星。塔平面為東西相連的兩個五邊形,從東西方向看為單塔,從南北方向看則為雙塔。

劉少奇紀念館位於開封市北土街10號院,原來是開封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陳列館座西朝東,大門上方館名《劉少奇在開封陳列館》為薄一波題寫。前院南北兩側培上有大型碑刻,分別鐫刻有劉少奇同志《記共產黨員的修養》手稿局部和鄧小平、陳雲、李先念、彭真等領導人的題詞。前廳門上懸掛著鄧小平題寫的的《緬懷劉少奇》匾額。 1969年10月17日,重病中的劉少奇同志被秘密送到開封“監護”,在開封度過了他生命的最後


走進焦裕祿紀念園,你會猛然被一股崇敬的暖流包圍,高19.64米的漢白玉紀念碑、掩映在蒼松翠柏中的烈士墓,會讓你真切感受到什麼是莊嚴肅穆和永垂不朽。 紀念館內300餘幅圖片、90多件遺物、3D動畫、多媒體放映生動再現了黨的好乾部焦裕祿烈士的一件件感人事蹟。焦桐林裡你親手栽下二代焦桐苗的同時,也將焦裕祿精神種在了心田。走出紀念園,你會由衷地感嘆:這不僅是一次紅色之旅,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

南街村景區是國家旅遊局首批命名的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 國家4A級景區,河南省著名紅色旅遊景點之一,通過近幾年的發展,南街村旅遊以發展模式、教育理念、發展方針、分配辦法、生活方式及創建共產主義小社區偉大實踐為特色,全面展示南街村獨特的紅色人文景觀。

紅色追思:楊靖宇將軍的故居,是他的誕生地,也見證著他的青少年時代,記載著不凡的革命歷史。這裡所保存的珍貴文物生動地再現了當時的歷史和將軍光輝的一生。

楊靖宇將軍舊居紀念館位於駐馬店市南5公里,京廣鐵路東側的驛城區古城鄉的李灣村,始建於1966年秋,後在十年動亂中停工,1981年擴建後開放,建築面積為4466平方米。

竹溝是中國共產黨民主革命時期的一塊重要根據地,位於伏牛山、桐柏山餘脈交錯的小盆地,三面環山,一面靠水,大沙河繞鎮而過。竹溝以“簧竹茂盛”得名,泛指確山西部山區,東臨平漢鐵路,西通襄樊、南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劉少奇、李先念、彭雪楓、張震、王國華以及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經濟學家斐濟華等曾在這裡戰鬥或工作過。


紀念廣場上的《豐碑》群雕是河南省最大的紀念園雕。紀念館所在地原為本地名紳葉逢雨先生在清嘉慶年間擴建的住宅,依山而建,錯落有致,飛簷走角,雕樑畫棟,代表當時桐柏典型的建築風格。葉家在三軍會師桐柏後,主動騰出房間作為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軍區、中原行署機關的辦公場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