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洛陽古街30年的美食菜粿攤,從兒時1角錢吃到如今...

在臺商投資區洛陽古街遍佈的商店中,它不過是角落裡的一個攤子,但卻承載了幾代人的兒時記憶。

那是一份關於舌尖的記憶,以至於不少孩童成家立業後,總還忍不住靠近它,回味過往。這個攤子便是古街與菜行街交叉口的菜粿攤,一個賣了30年菜粿的攤子。

開張 售賣稀罕油炸品贏食客

攤主董月珍,生在古街,長在古街,嫁在古街。她今年60歲,育有3個女兒。小女兒出生前,她四處給人打小工,到小女兒4個月時,她心血來潮,想在古街上擺攤做點小買賣。“逢年過節,油炸品是稀罕物,最讓人回味。”於是,她搭個架子,放上油鍋,用木炭燒火,就開張了。

[回憶]洛陽古街30年的美食菜粿攤,從兒時1角錢吃到如今...

剛剛出爐的炸菜粿外酥裡嫩

雖說這個攤子被古街人口口相傳為“菜粿攤”,但其實從開張起,它售賣的油炸種類就不少,除了菜粿,還有飯煎、蚵煎、炸芋頭、炸糯米糕和炸滿煎糕等。其中,蚵煎、飯煎、炸芋頭和炸糯米糕由她自備食材,而菜粿和炸滿煎糕則是向別人進貨來後期加工。

這幾年來,這個小攤子也發生了一些與時俱進的變化。比如,前年,木炭燒火改為使用煤氣爐。又比如,油炸種類也變化了,有了年輕人喜歡吃的炸丸子和炸香腸等。另外,經濟水平高了,單單的飯煎已經不能滿足當下人的美味追逐,於是,董月珍在飯煎里加入蚵、肉絲和韭菜,這種升級版飯煎即便價格高了,但依舊贏得食客。

[回憶]洛陽古街30年的美食菜粿攤,從兒時1角錢吃到如今...

食客 兒時美食記憶念念不忘

這個存在30年之久的攤子見證了董月珍逝去的青春年華,也見證了小輩一代人的成長。35歲的古街人吳曉洋就是其中一位顧客。

“5塊飯煎、5塊蚵煎、10塊菜粿。”一到攤位,吳曉洋就說出自己要的油炸品。等待期間,在記者的詢問下,他回憶了過往,令他自己意外的是,他竟然和這個攤子結了30年的不解之緣。菜粿攤開始經營後,他就開始光顧了。他還記得,以前菜粿一塊賣1角錢,家裡人給的錢少,一般只有五分錢,所以他就只能買到小塊的菜粿,“外酥裡嫩的菜粿,真是小時候最解饞的美味了。”他說,長大後,在外地工作,每次回古街,總是會來買幾塊菜粿,“吃過很多更美味的東西,但總是情不自禁地想來買幾塊菜粿吃。”

惠安黃塘鎮的姜小姐當天經過古街也買了幾塊菜粿帶回家。她說,親戚在古街上開店,她十來歲時走親戚知道了古街上有這道美味,從此就唸念不忘。後來,家裡有誰經過古街,都會不約而同地買幾塊帶回家,只是她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了,這個攤子竟然還開著。

按時間算,董月珍撲在這個攤子上的時間夠長,她凌晨四五點起來準備食材,六點多就出來擺攤,一直到天黑了才回家。所以,若是有一天不能擺攤了,不但食客不捨,她也定是不捨的。

[回憶]洛陽古街30年的美食菜粿攤,從兒時1角錢吃到如今...

期盼 融入古街復興越做越好

那麼,這個菜粿攤還要開多久呢?董月珍給出的答案是“做到不能做為止。”她說,家裡3個女兒都有工作,不會來接她這個攤子,所以,

直到她老得做不動了,這個攤子就只能收攤了。

不過,外地人若恰逢在農曆五月至八月來買菜粿吃閉門羹,可別以為菜粿攤已經收攤了。原來,每年的夏季,由於天太熱,食材容易壞,董月珍在這段時間內是不經營的。

古街復興正當時,臺商投資區實施的洛陽古街保護利用策劃正在紮實有序地推進中。作為古街人,董月珍期待著古街復興,期待著自己的生意能融入古街的復興中,越做越好。

老字號縫紉店

[回憶]洛陽古街30年的美食菜粿攤,從兒時1角錢吃到如今...

打棉被的店

[回憶]洛陽古街30年的美食菜粿攤,從兒時1角錢吃到如今...

沒有名字的招牌店

[回憶]洛陽古街30年的美食菜粿攤,從兒時1角錢吃到如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