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開工業化大門!甘肅僅僅做了這樣一件事,就走上了快車道

1952年國慶節,

甘肅推開了工業化大門

一條鐵路見證了兩個時代,打開了甘肅高速進入工業化時代的大門。這條鐵路就是天蘭鐵路。

如今,鐵路早已進入了高鐵時代。曾經冒著黑煙,噴著白氣的蒸汽機車,也漸漸從人們視野中消失了。見到火車,早已沒有了最初的激動與好奇。時代在進步,我們的生活也在改變。而在60多年前,留在人們心中修建鐵路的激情沒有絲毫改變,對火車的記憶絲毫沒有變。

推開工業化大門!甘肅僅僅做了這樣一件事,就走上了快車道

天蘭鐵路是指天水到蘭州的鐵路,它屬於隴海鐵路的一部分。這條鐵路早在1946年5月開工修建,然而到1949年才完成整個工程量的13%。新中國建立後,蘭州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建設的工業基地,交通運輸是首要解決的問題。天蘭鐵路於1950年4月重新開工建設,於到1952年10月通車。

同樣的鐵路,新舊兩個時代,建設速度卻截然不同。當年的築路大軍究竟留下怎樣的故事呢?

推開工業化大門!甘肅僅僅做了這樣一件事,就走上了快車道

今天,就讓我們聆聽楊楠講述他所知道的天蘭鐵路的故事。

大軍雲集,十餘萬建設者開進工地

我小時候,坐火車是一件很榮耀的事。那時,就聽見父輩們經常說起天蘭鐵路。沒想到幾十年後,我會蒐集天蘭鐵路的資料。這些年,我收集了不少有關天蘭鐵路的材料,走訪了一些老鐵路,也從中挖掘到了不少故事。

天蘭鐵路是1952年國慶節通車的。如今,又一個國慶節來臨,我想把我所瞭解的天蘭鐵路的故事講出來,讓更多的人知道當年修建這條鐵路的艱辛,以此作為對當年建設者的懷念。

天蘭鐵路是依靠人力,移山填溝修建起來的。當時,甘肅交通是國民黨政府留下的爛攤子。解放前,寶天線火車只通到天水,還因為各種原因時斷時續,而天蘭鐵路則是國民黨政府留下的雛形。尤其是解放戰爭中,國民黨為了阻止解放軍西進,將寶天鐵路東溝以西的14座橋涵炸燬,導致寶天段鐵路全線癱瘓。

推開工業化大門!甘肅僅僅做了這樣一件事,就走上了快車道

在這種條件下修鐵路,難度可想而知。面臨著地形複雜、施工條件差兩大難題。線路穿越西秦嶺的河谷地帶,要6次跨越渭河;而在隴西以西,又是黃土高原區和苦水區。施工中一些工地遠離水源,砂子還要到25裡外去拉,更不要說施工用水和生活用水。在當時的技術設備條件下,修鐵路無疑是一種挑戰。鐵路通車時,時任西北鐵路幹線工程局局長兼政委、黨委書記的王世泰在講話中,對施工隊伍做了簡單的統計,其中參加施工的解放軍7萬,民工2萬,數萬鐵路工人,大批工程技術人員。粗略估算,總集動員的人數達十五六萬。

解放軍是開路先鋒。新中國剛剛成立,許多地方的硝煙還未散,7萬子弟兵就一邊拿槍一邊拿鍬,投入了工程建設中。當時情況是,天寶鐵路的改造和天蘭鐵路的修建同時進行。駐紮在陝甘兩省的7萬大軍,成為開路先鋒。

推開工業化大門!甘肅僅僅做了這樣一件事,就走上了快車道

當時的施工條件極為艱苦,從我收集到的回憶材料和圖片上看,施工中基本沒有什麼大型機械工具。這一點在解放軍的施工中表現得尤為突出,他們主要的工具就鐵鍬、十字鎬。遇到開山鑿石用炸藥,其他的只能靠人力。解放軍戰士自己動手製作了很多設備,他們製作的吊杆,創造了高線運土法。高線運土法就是在高低兩個工地之間架設線,掛上竹筐,將高處的土通過線路用竹籃運到低處。這就解決了施工中翻越深溝運土的難題。鐵路修建土方量非常巨大,簡單說就是削山填溝,遇到這種情況,高線運土法起了很大作用,還推廣到了全線。

有人曾經做過估算,天蘭鐵路施工中每天需要汽車達2000輛。顯然,當時的條件遠遠滿足不了這一需求,同時,還有另外一個難題。王世泰曾說,即便有2000輛汽車,要把這麼多汽車開到工地也是大問題。由此可見天蘭鐵路修築的艱辛。

關內最長隧洞,一條鐵路見證了兩個時代

民工是天蘭鐵路上的重要力量,來自天水、定西、武都、商洛、綏德等地民工參加修建。他們大部分是翻身的農民,也有一部分來自城市貧民。在當時修鐵路是件新鮮事,起初人們也並沒有意識到,鐵路會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巨大變化。他們只是抱著建設國家的想法來到工地。

推開工業化大門!甘肅僅僅做了這樣一件事,就走上了快車道

天蘭鐵路見證了兩個時代。國民黨政府強迫民工參加施工。我曾經走訪過一些參加天蘭鐵路修建的老人。他們說,國民黨政府純粹是強迫民工幹活,純粹屬於義務勞動,不提供吃住,沒有任何的報酬,而且施工進展緩慢,看不到任何鐵路的影子,施工時民工大批逃跑。而新中國修建鐵路的模式和國民黨時期截然不同。修鐵路中採取按勞付酬的辦法,不僅調動了民工的積極性,而且也帶動著改變了農村的面貌。當時,給定西、渭源、會寧三縣的民工工資就達190多億元(舊幣),還給天水民工隊購買馬拉犁54副。到鐵路工地上幹活,在開拓人們眼界的同時,還讓不少民工學到了一技之長。許多民工學會了掛線、抄水平、鋪設輕便鐵軌、使用風鑽等等技術。在不知不覺中,他們有了一技之長。修完鐵路後,有些民工參軍了,有些民工留在了鐵路上,返回村子的民工也成為當地的積極分子。

推開工業化大門!甘肅僅僅做了這樣一件事,就走上了快車道

天蘭鐵路的41號隧洞,長達數華里,這既是天蘭路上施工條件最為艱苦的隧洞,也是我國關內的第一條長隧洞。可惜的是當年的老資料由於保密的原因,沒有透露41號隧洞的具體長度和位置。不過一些材料上給我們反映出當年修建41號隧洞的艱辛。41號隧洞1951年4月12日開始開工,施工現場一片荒涼,僅僅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就用去了一個月的時間。

為了打通這條隧洞,施工隊伍投入了精兵強將。可是,只挖了15公尺,就遇到了難題,山體中是紅色粘土結成的硬塊,洋鎬挖不動,炸藥沒效果,最後只能用鋼釺鐵錘,一下一下往下敲。當挖到150米深時,又遇到了新問題。通風設施跟不上,也沒有照明設備。建設者點著植物油燈,艱難施工。幹不了多久,人就招架不住了,不少人從洞裡出來就出現了嘔吐昏迷的狀態。

推開工業化大門!甘肅僅僅做了這樣一件事,就走上了快車道

在這樣艱難的條件下,施工隊伍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將隧洞貫通了。

女推土機手, 令人難忘的施工場景

此時,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人們也爆發了極大的建設熱情。在鐵路建設中,大型機械設備是很稀少的。國家雖然盡最大努力,抽調了施工機械,投入到工程建設中,但大部分施工靠人力。

當時,工地上有個女子推土機小組,轟動一時。女推土機手名叫胡友梅,是西北鐵路幹線工程局第二工程隊的女職工。修建鐵路時才20歲。1951年元月,她下定決心學開推土機。當時,孩子還在吃奶,她毅然給孩子斷了奶,然後在風言風語中學習開推土機。這下,在工地上引發了轟動。她的家人也不願意她學習。推土機雖說是先進的施工機械,但同現在相比無疑很簡陋,連駕駛室也沒有,基本都是露天操作。當時,十月份天蘭鐵路沿線的氣溫就到了零下幾十攝氏度。其中的艱辛不言而喻,但她堅持不懈,學會開推土機。後來,劉鳳琴、王淑芬也學會了駕駛推土機,三人組成了一個女子推土機小組。成為艱辛施工現場亮點。

推開工業化大門!甘肅僅僅做了這樣一件事,就走上了快車道

翻閱資料,我們發現當時還有蘇聯專家幫助設計,指導施工。天蘭沿線修建了大量排水設施,這些用片石和水泥砌就的水溝,保證了線路的安全,這也是吸取了蘇聯的先進經驗而來的。

我看到過一篇從桑園峽到蘭州東站之間釘道釘的材料,這是天蘭鐵路最後衝刺階段。也是比較考驗施工隊伍的五公里。這裡不是石頭溝就是背山面河的險坡,在如此狹窄的地方鋪軌,非常容易出事。當時,用的木頭枕木,一根就是100多斤,1600根枕木全部靠著人扛過來。8月23日凌晨三點多鐘,鐵路線就延伸到了東崗鎮,到這天晚上9點時,鐵路就到了蘭州東站。工業化的大門就這樣被推開了。

推開工業化大門!甘肅僅僅做了這樣一件事,就走上了快車道

推開工業化大門!甘肅僅僅做了這樣一件事,就走上了快車道

當時的新聞報道評價說,天蘭鐵路通車是西北工業化的開端。的確是這樣的,有了天蘭鐵路,甘肅的各項基建工程有了充足的材料供應,工程建設大大加快,有條件建設各種大型工廠,為將來的工業化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這條鐵路的完工推開了甘肅工業化的大門。

推開工業化大門!甘肅僅僅做了這樣一件事,就走上了快車道

推開工業化大門!甘肅僅僅做了這樣一件事,就走上了快車道

推開工業化大門!甘肅僅僅做了這樣一件事,就走上了快車道

王文元(蘭州老王)原創作品。轉發惠己利人!讚賞堅持動力!留言精神鼓勵!

歡迎朋友們轉發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