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個方法,定能打開記憶力大門

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很大一部分原因與記憶力不好有關。所以說有一個好的記憶力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

問題是怎樣才能掌握得法,擁有好的記憶力呢?這是值得我們每個家長需要思考的問題。

這個問題包括我在內都有些困惑,我也在摸索能提高記憶的方法。今天借這個機會,把我思慮已久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歸納總結到一起供大家參考。

掌握記憶方法和掌握其他學習方法一樣,掌握得當會遊刃有餘,掌握不當,跟沒掌握一樣。

我們說的這個記憶當然不是指單純的背誦課文,這個記憶是要經得起時間的消磨,仍然在以後漫長的學習中,可以想起來,幫到自己,才能算得上是一種真正行之有效的記憶。

要我看首先是理解,特別是對一些枯燥乏味的東西。比如記數學的知識點,就要比記語文的知識點要難多了。也就是說,抽象的東西難記形象的東西好記。

我們知道,有些數字儘管枯燥無味,很長,很難記,像圓周率。但只要你掌握了方法,一樣很好記。3.14159…山頂一寺一壺酒…這樣的記法很形象,很有質感。給我們的啟示也很大!

這個例子說明,不管它有多抽象,多枯燥,只要掌握的方法得當,就沒有什麼不能長久記牢的。

記圓周率的這個方法記住了,恐怕一輩子都不會忘。

真正好的記憶說的就是一個記憶長久的問題,不是書呆子似的死記硬背,那叫做讀死書,死讀書。但死記硬背也不是一點好處沒有,用記憶法來歸類就叫機械記憶。

機械記憶和精細複述都可以使信息轉入到長時記憶中,不過需要強調一點,這裡面有著階段性和特殊性。

小學老師會有這樣要求,他會讓你把一篇課文完整地、一字不漏地背出來。這樣的過程我們誰都經歷過,然而事實上這種方式確實提高了記憶的精確性。對有些需要精確記憶的,這種方法也不失為是一種好的方法。

像兒童、少年時期,由於經驗閱歷不夠、理解能力低,這時候就不得不採用機械複述的方法。孩子不經過大量的複述和誦讀,離開這樣的基礎作鋪墊,以後的記憶會更難。

經過大量的湧讀,增強了記憶,我們不能否認誦讀深層的記憶給我們帶來的好處。現在我們只要觸碰到那個記憶的神經,想要知道的東西就會源源不斷的浮現在腦海當中。

而強調系統訓練的理論認為,只有經過系統的訓練,記憶才變得可靠和長久。他們相信系統訓練,他們還認為你怎麼知道你掌握不了記憶,是你一直在找什麼是最好的記憶,卻沒有找到最恰當的記憶方法。

我們都上過學,對自己有個怎樣的記憶,都還能記得。我印象深的是,晚上去補習,課堂上做筆記是肯定的,晚上回來的路上,還會邊走邊複述課堂上的重點,遇到想不起來的,會翻開寫在手心裡的要加強記憶的提綱看。

那時候就是憑自己想到的記憶方法在運用,把要記得單詞,要領會的古漢語意思,外國人名都寫在手心裡,手心寫不下就寫成撲克牌大小的卡片放在口袋裡,想不起來就拿出來看,方法有些老土,還是挺管用。就是現在來看這種方法也不過時。

但比起成套的,系統的記憶增強和記憶訓練方法,還是有欠缺的。

一.注意集中

對於想要記憶的部分,又不能排除外界幹憂,注意力難以集中。這種不能專心致志的記憶,留在大腦皮層的就會比較淺,遺忘的就比較快。一個上課不認真聽講,東張西望,上課經常開小差的小孩,記憶的效果肯定沒有專心致志孩子的效果好。

二.提高興趣

記憶本來就是一些相對於難記的東西才有難度,成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果把那些枯燥乏味的東西,都變得像遊戲那樣有吸引力。這個興趣刺激大腦皮層,主觀能動性瞬間得到加強。本來還堅不可摧呢,瞬間會被到來的興趣土崩瓦解。這樣記憶的效果比強記死記好多了。所以,爸爸媽媽們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三.理解記憶

就是說不管何種知識,學的透,學的深。對需要透徹掌握的都能理解和領悟。這樣會自然而然的促進記憶,而且還記憶深刻。

四.鞏固記憶

我們知道,每學過一門課程,總要對前面的課程進行一下複習,才能讓學到的知識得以鞏固。及時複習是鞏固記憶的有效辦法。通過及時的複習,能夠及時糾正記憶過程中出現的錯誤,使得記憶中的遺漏也能夠得到彌補,使學習內容難點記得更牢。

根據記憶力曲線分析,如果記憶的內容在20分鐘後不復習,就會遺忘40%以上,9個小時後就會遺忘65%左右。

記憶力曲線給予我們的啟發是,在學習一些東西之後,及時複習很重要。這個曲線還告訴我們,在遺忘點出現之前複習,還能避免遺忘的出現,把知識變成更多的長期記憶,從而保留終身,降低遺忘概率。

鞏固記憶法就是通過複習來完成的,而這有效的複習又分為三大點。

1 ) 我們複習前面學過的知識,還有一個較好的方法,叫351複習法。是這樣的:

當你把需要學習的內容全部記住後,要儘量在3個小時之內回憶一遍,接下來,分別在5小時內、10小時內、3天內、5天內、10天內複習一遍,經過這6次的學習,你對這部分內容的記憶會相當深刻,長期記憶就此形成。

2)整體複習

我們在小學會經常背課文,當遇到記不起來的段落和句子時,不要立即去查看,繼續往下背,等整篇文章背完後,再去想剛才究盡哪些地方遺忘了。因為內容的上下聯繫,這時候我們會覺得很容易把忘掉的那部分想起來。

3)回憶記憶法

回憶過程所用的時間越多,記憶的效率越高。這裡的“回憶”,指的是把記住的知識在頭腦中再回想一遍。在背誦東西的時候,我們就需要這種刻意的回憶。比如,在朗讀一小段文章後,開始回憶這部分內容,先通過回憶驗證哪些記住了、哪些沒有記住,沒有記住的部分再看書背誦。相對於反覆的朗誦,通過回憶背誦具有更好的效果。

五.鏈接記憶法

找到需要記憶的內容和內容之間的鏈接點,形成一個記憶鏈條,從而更快地記住大量的內容。如果遇到不熟悉的或者抽象難理解的內容,就需要把它進行轉換,變為生動、直觀的形象內容

六.聯想記憶法

圖像是開發大腦的最重要的手段,一幅圖像能抵上1萬字的記憶。

不管這話是真是假,這種方法是利用聯想,使思維發散,產生畫面感。聯想的畫面越誇張越能讓人印象深刻,因為人們通常無法記住每天見到的那些不起眼的小事,但是對那些古怪的場景卻是印象深刻。

記憶法也是人通過實踐總結出來的,什麼是適合自己的記憶法就是最好的記憶法。還有很多像:提煉記憶法;串聯接法;樹幹記憶法、協同記憶法等,在這兒就不一一例舉了。

但還有一些有關記憶需要注意的,我再多說兩句。

① 尋找最佳記憶時間:

其實孩子的記憶能力是有最佳時間的,在早上九點到十一點,下午的三點到四點,以及晚上的七點到十點,都是記憶的最佳時間。在這些時間段讓孩子去記憶,效果最好。

② 給大腦明確的驅動力

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度,使建立的暫時神經得到鞏固,在大腦皮層留下較深刻的印記,從而使記憶更準確和持久。這樣也能更集中注意力,只有聚精會神的去記憶,才能有良好的記憶效果。

③ 在積極思維中記憶。

對所記事物進行積極思考並思維加工打下深刻理解的基礎,所記內容才會保持長久。比如數學概念、定理、規律等,孩子在記憶這些內容時,不宜採取逐字逐句死記硬背的方式,而是應該先理解其含義,藉助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進行思考和分析,把握其中的特點和邏輯關係,才能讓知識保留在腦海中。

④ 良好的情緒有助於記憶

孩子的記憶大多與當時的情緒體驗有關,也許當時的記憶內容會忘記,但是當時的情緒效果會保留在腦海中。積極的情緒伴有愉快、滿足、喜悅體驗,使人樂觀、自信;而消極的情緒伴有不安、痛苦、孤獨等體驗,給人帶來不同程度的消極影響。因此,給孩子創造一個和諧的環境,培養孩子積極的情緒,讓孩子產生安全愉快的體驗,有利於提高孩子的記憶力。

⑤ 音樂、睡眠與記憶的關係

當感到大腦疲倦了,我們不妨停下來聽一段音樂,會使疲憊的大腦得到極大的舒緩。大腦也是需要休息的,休息與大腦越用越好說法並不矛盾。除了聽一些輕鬆愉快的音樂以外,記憶還與睡眠有著極大的關係,如果一個人的睡眠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證,那麼他的記憶和大腦一樣,都處在疲憊狀態,而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和發揮。

最後再羅嗦兩句,有關開發右腦的話題。

開發右腦潛能,能提高記憶力,這種觀點認為右腦是人類先天的記憶寶庫。

開發右腦就是側重於左側運動。主要是有意識的加強左側肢體的運動功能。這個左側肢體的運動不能簡單的理解為甩甩膀子,踢踢腿就可以做到增強記憶的。這個左側肢體的活動,要有同右側肢體那樣和物體緊密接觸的技巧性和靈活性,只有這樣方能激發右腦的記憶功能。

如果孩子剛學用筷子用調羹,無意中用到了左手,正常情況下,會遭到大人的阻止和糾正。你就別去糾正了,等到形成習慣,你想改變都沒機會。

我們習慣了用右手右腳向前的人不妨改換用左手左腳向前,有意為之,如:打羽毛球、打乒乓球、打籃球、踢足球、踢鍵子等運動。有意導向孩子左側肢體運動。

左撇子聰明不是沒有道理。

專注育兒類文章寫作,喜歡的多多關注哦!

有了這個方法,定能打開記憶力大門
有了這個方法,定能打開記憶力大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