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右玉聆聽「綠水青山」的聲音

在右玉聆听“绿水青山”的声音

在右玉聆听“绿水青山”的声音
在右玉聆听“绿水青山”的声音在右玉聆听“绿水青山”的声音

9月5日晚,右玉縣6萬畝南山森林公園裡,華燈璀璨,樂曲飄揚。2018右玉森林音樂會奏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旋律。《民族管絃樂專場》《山西民歌專場》《交響樂專場》,讓山、水、樹、人的美融匯成大自然的和諧之聲。

本次音樂會由省委宣傳部、朔州市委、朔州市人民政府主辦。山西演藝集團、朔州市委宣傳部、右玉縣委、右玉縣人民政府承辦。旨在大力宣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

右玉縣,位於晉蒙交界、毛烏素沙漠邊緣,向來是大風口,解放初期林木覆蓋率不到0.3%,風沙肆虐,全縣土地沙化面積高達76%。據《朔平府志》記載:“每遇大風,晝晦如夜,人物咫尺不辨,禾苗被拔,房屋多摧,牲畜亦傷。”曾有到此飽受其苦的外國專家斷言,這裡不適宜人類居住,建議舉縣搬遷。

1949年,首任縣委書記張榮懷上任。行走在右玉的荒山禿嶺間,他看到的是“十山九禿頭”的荒涼,聽到的是老百姓“春種一坡,秋收一甕;除去籽種,吃上一頓”的哀嘆。一家一家走西口逃荒的情景更是深深刺痛了他的心。

百姓生存,成為擺在這位縣委書記面前的第一要務。

在一個長滿小老楊的偏僻山溝,張榮懷找到了答案:農民說,有了樹的保護,糧食收成比別處高几成。

“人要想在右玉生存,樹就要在右玉紮根!”

在結束近4個月全縣徒步考察後,張榮懷在縣委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想風沙住,就得多栽樹;要想家家富,每人十棵樹!”

會後,他立即帶著全縣幹部,前往右玉蒼頭河邊,揮鍬挖坑種下了第一棵小老楊……

此後,一任連著一任幹,種樹成為頭等大事。

一片片,一層層,漫山遍野……小老楊單棵看上去,不夠高大粗壯,但樹冠獨立倔強。在高地上放眼望去,一棵一棵緊緊相連,層層疊疊鋪展開來,蔚為壯觀。

小老楊,學名小葉楊,因為它根系深長,耐寒耐旱,栽植於乾旱沙丘地裡也能頑強生長,故而,右玉人親切地稱之為“小老楊”。

正是有了這一棵棵小老楊,右玉才擋住了從年頭刮到年尾的大風沙。

如今的右玉,已擁有150萬畝綠化面積,相當於近一個半新加坡的國土面積,估算有1億棵樹,按照一米一棵的距離測算,排起來相當於10萬公里,可繞赤道兩圈半。綠進一尺,沙退一寸。自2005年以來,右玉再沒有出現沙塵暴天氣。

綠色帶來了良好生態,區域小氣候已經形成:平均風速降低29.2%,年平均降水量較周邊地區多三四十毫米。

經過近70年全縣幹部群眾堅持不懈植樹造林、改善生態,全縣林木綠化率達到54%,森林覆蓋率高出全國平均水平近20個百分點。就是憑著股“莜麵愣子”勁兒,右玉人硬是將一個不毛之地變成塞上綠洲。樹種從過去的幾種變成現在的30多種,藥用植物達到45種,野生動物50多種。成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全縣域國家4A級旅遊景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入選全國首批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名單。不斷改善的自然生態環境,為右玉發展生態文化旅遊業提供了“美麗”資本。2017年,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右玉生態文化旅遊開發區,成為全省首家以生態文化旅遊產業為發展方向的開發區。右玉縣將按照殺虎口——右衛文化創意園、環縣城生態產業園、蒼頭河溼地體驗帶三大功能區佈局,堅持綠色發展不動搖,大力實施脫貧攻堅、旅遊興縣兩大戰略,著力構建以生態文化旅遊業為核心的綠色產業體系,變生態資本為經濟資本,欲打造“兩山”理論的樣板區和推動綠色發展的示範區。

據瞭解,2017年,右玉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7.1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87億元,財政總收入達到9.55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7億元,全縣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2717元、7161元。

近70年來,治沙造林的“接力棒”在右玉一代又一代人手中傳遞,書寫了沙漠變綠洲的傳奇,更是孕育了不朽的右玉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先後五次對右玉精神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右玉精神體現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迎難而上、艱苦奮鬥,是久久為功、利在長遠。”

今年6月,有著11.5萬人口的右玉全縣脫貧!

本報記者 何玉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