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限薪令」懸念:惶恐之中,「靴子」會如何落地?

明星“限薪令”懸念:惶恐之中,“靴子”會如何落地?

近三年裡,一線流量明星價格最高的漲了10倍,但“限薪令”其實早已有之,如今再次重申,真能限住嗎?而針對影視圈的稅收整改政策,這一次會以何種方式落地?

這個暑期檔,熒幕、熒屏輪番熱鬧,影視行業卻有些安靜。

“大家都在觀望,新的稅收政策未定,沒有人想做、敢做出頭鳥。”電話裡,在影視行業打拼近6年、去年自建影視公司的小高彷徨不已,“稅務大地震,幾千家影視企業面臨倒閉,一堆劇組停工,逼死中小企業啊。”

3個月前,小高沒有想到,自己奉為偶像的范冰冰會成為影視行業的“催命符”,暴露出明星的天價片酬問題以及背後的稅收亂象,倒逼行業整改。

除視頻網站及影視製作公司發佈聯合聲明,抵制天價片酬外,最引發關注的就是明星工作室徵稅稅率大幅提升至42%的傳言,但截至8月29日,作為全國三分之一影視公司註冊地所在的上海松江區稅務局,對無冕財經表示並未收到相關稅收政策調整通知。

事實上,明星天價片酬早在2016年就引發過監管,但高片酬仍不時觸動公眾神經。這一次,限薪令、稅收整改會讓一切有所改變嗎?

限不住的天價片酬?

2016年8月23日,導演汪俊領著周迅、霍建華等主演舉行古裝宮廷劇《如懿傳》開機儀式,沒想到很快遭遇一場風波。

《如懿傳》開機的第3天,央視新聞頻道播出一段長達16分鐘的報道,披露《如懿傳》兩位主角共拿走1.5億元片酬,直指影視行業的天價片酬現象。報道播出後,輿論迅速被點燃,“遏制明星天價片酬”的呼籲一聲高過一聲,但吃瓜群眾忘記了,他們早在3年前見證過相似的劇情。

2013年12月,央視《新聞直播間》專題報道國內明星片酬過高,打響媒體炮轟天價片酬的第一槍。同年,中國廣播電視製片、導演、編劇、演員四大委員會聯手聲明,倡議全體會員自覺抵制一味攀比片酬的不良風氣。

無奈輿論就像一陣風,天價片酬愈演愈烈。

單看新麗傳媒一家影視公司,就給三位演員支付了近1.5億元片酬。據招股書顯示,2014年,就電視劇《虎媽貓爸》付給趙薇的趙趙(上海)影視文化工作室4279萬元;2016年,就電視劇《如懿傳》分別付給天津欣喜相逢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東陽橫店連俊傑影視文化工作室5350萬元、5071.7萬元,“據合同約定,介紹邀請並保證周迅、霍建華出演《如懿傳》”。

明星“限薪令”懸念:惶恐之中,“靴子”會如何落地?

▲部分明星僅靠一部戲就拿到高額片酬。

“演員永遠是一種稀缺資源。”一輪輪的討伐明星高片酬熱潮中,電影《心花路放》製片人王易冰指出根本的問題,“一線明星的票房號召力或是收視率的撬動能力都是製片方所渴望的,但一線演員數量有限,供不應求是普遍現象,價高者自然是因為需求太過旺盛。”

面對天價片酬這顆沉痾已久的“毒瘤”,監管曾多次亮劍。2016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組發佈的關於巡視整改的通報中提到,要遏制明星“天價”片酬;2017年,四部門聯合發佈“明星限薪令”,要求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員不超過總片酬的70%。

明星“限薪令”懸念:惶恐之中,“靴子”會如何落地?

▲2017年9月四部門就電視劇片酬問題發佈文件。

然多次“圍剿”收效甚微,明星片酬依然野蠻生長。據業內人士透露,三年裡一線流量明星價格少則翻了2倍,最多的漲到10倍,超一線明星過億元的片酬也進一步拉大了和其他演員的片酬差。

“如何繞過限薪令各有招數,”對於限制天價片酬,上述業內人士並不樂觀,“拋開被曝光的陰陽合同不談,他們還能通過劇中兼任多職、工作室合作等更隱晦的方式保障原定的收入。”

2016年,據華視娛樂招股書顯示,孫儷拍攝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取得6048萬元片酬。與此同時,孫儷工作室還通過為該劇提供策劃服務及宣傳推廣工作獲得2016萬元服務費。

無獨有偶,2017年,倪妮的南京雲鷹低飛影視文化工作室因電視劇《天盛長歌》取得9778萬元收入。華策影視解釋稱,此金額“包括演出經紀在內的多項供應內容服務”,但並未解釋具體包含哪些服務。

該劇的另一主演陳坤取得6890萬元片酬外,其控股99%的東申影業還是《天盛長歌》出品方之一。有業內人士猜測陳坤通過投資分紅獲取另一部分片酬。

與陳坤相比,楊冪更為諳熟此道,其主演的多部作品均通過名下經紀公司嘉行傳媒參與投資。據嘉行傳媒2017年年報披露,公司與華策影視旗下子公司劇芯文化達成的1.5億元交易款,應來自於華策影視為電視劇《談判官》支付的承製費用,而楊冪工作室直接取得的酬勞僅為3424萬元。

再進一步解讀財報發現,片方與明星之間的合同很多是以個人工作室的名義進行簽約,理論上的“片酬”成為該工作室的收入,而非明星個人的勞務報酬。

稅收“靴子”會如何落地?

“拿高薪沒問題,問題是賺大錢了還偷稅。”令人玩味的是,儘管天價片酬早在十多年前便成為網友茶餘飯後的談資,其身後的稅收亂象卻直至今年才被擺在聚光燈下。

5月28日,崔永元怒懟范冰冰4天拿走6000萬元,如同導火索般迅速將“陰陽合同”燃燒至明星逃稅避稅問題。很快,不斷髮酵的事件引起國家稅務局總局重視,除了責成稅務機關調查核實外,還表示將在已部署開展對部分高收入影視從業人員依法納稅情況進行評估調查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風險防控措施,加大徵管力度。

自7月以來,不斷有媒體報道稱,全國明星工作室的稅收政策將由核定徵稅改為查賬徵稅,即個人所得稅統一徵收35%、綜合稅率從6%左右增加至42%,且需按照新稅制一次性補繳6個月的稅款。如果屬實,明星個人工作室與中小型影視宣傳公司將成重災區。

“稅收政策一旦收緊,明星個人工作室(這種形式)岌岌可危,但明星的最終收入不見得會少。”小高告訴無冕財經,“與2012年的香菸限價令相似,明星在市場中握有更多的話語權、議價權,此番限制天價片酬也好、整改稅收政策也罷,最終埋單者還會是影視公司。”

“影視公司開給明星的片酬一般是稅後價,稅率上升導致的稅費增加,也會由影視公司來一一補足。”在小高看來,儘管陰陽合同暴露了明星偷漏稅問題,監管部門如何查證核實面臨一個艱難的過程,此外還有巧立名目、乾股投資等暗箱操作,“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明星“限薪令”懸念:惶恐之中,“靴子”會如何落地?

▲網上流傳的明星逃稅“潛規則”。

“有許多明星已經主動選擇了降薪,以前8000萬的現在只要2000萬。”不過導演朱先生有著不同的看法,“熱錢都走了,影視行業沒錢了,想坑也沒傻子了。”

對此,有法律工作者表示,目前尚未有確切的公開文件下達到執行層面,但“蝴蝶扇動了翅膀,影響已經產生”。

8月,優愛騰三大視頻網站聯合華策影視、正午陽光、慈文傳媒、新麗傳媒等六大影視製作公司發佈《關於抵制不合理片酬、抵制行業不正之風的聯合聲明》,明確指出總片酬不得超過5000萬元(含稅)。

“作為網絡播放平臺,一旦有片子違反上述倡議,三大視頻平臺身體力行地拒絕購買、播放的話,確實會觸動和影響到一批孵化投資、拍攝、製作、發行放映的合作者。”天馳君泰律所合夥人、小強娛樂法創始人鄭小強告訴無冕財經,“目前優愛騰以及六大影視公司在業界都有著相當的知名度與實力,它們聯合起來會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明星收入也肯定會受到影響。”鄭小強強調,崔永元把明星高片酬、陰陽合同、涉稅問題變成一枚核彈,引發各方面關注,基於“再不處理便是失職”的議論,監管部門會聯合行業、社會把這些事往前推動。

但現在看來,推動顯然沒有公眾期待的那麼快。

8月15日,自媒體“一起拍電影”援引行業人士爆料稱“胳膊拗不過大腿!稅收政策可能先不改了,維持原狀!”據該行業人士表述,目前國內相應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達不到可以針對單一行業直接提升稅率的程度,“並不是不想拿明星開刀”。8月17日,據新浪娛樂報道,現在查稅工作仍在進行,查稅之後具體有何措施和調整還有待明確。

明星“限薪令”懸念:惶恐之中,“靴子”會如何落地?

▲影視圈對於稅收整改處於觀望之中。

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次針對影視行業的嚴查更像應對行業本身的一次清理,但想依靠提升稅率來實現壯士斷臂,眼下看來仍具有較大的難度和阻力。

8月29日,無冕財經致電上海市松江區稅務局詢問影視文化類企業徵稅模式的消息,對方回覆稱,未曾收到修改核定徵收為查賬徵收的通知,42%稅率更是沒有的事,有通知將會第一時間公佈。據瞭解,目前全國範圍裡三分之一的影視企業註冊在松江,影視企業體量最大。

“但還是有很多項目陷入了停滯當中,現在演員不敢輕易簽約,片方也不知道怎麼納稅、定片酬,大家都還在等待。”真真假假的傳言不斷湧現,擔憂和恐慌情緒在業內蔓延,影視圈一邊聽信一邊觀望,等著靴子的落地。

| 新英體育與蘇寧體育的相愛相殺 |

| 巨人網絡的彷徨 | 新麗傳媒155億賣身閱文 |

| 在線音樂“寡頭”誕生史 | 范冰冰與稅改 |

| 《藥神》背後的“賭神” | “後世界杯”戰役 |

| “娛樂之王”的對戰 | “隱形富豪”多益網絡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