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怒怼希特勒的胖子,用漫画感动世界70年

相信不少人看过《父与子》漫画故事,秃头、胖胖的大胡子爸爸,机灵、调皮的儿子,这一对父子的幽默与温馨风靡世界。当我们捧腹大笑之时,又有多少人知道《父与子》背后的故事有多心酸。

一个怒怼希特勒的胖子,用漫画感动世界70年

1930年,一个名叫埃·奥·卜劳恩结婚了,次年他的儿子出生,名字叫克里斯蒂安,人生一切的美好扑面而来。然而当时的德国在希特勒的统治之下,正处于一个恐怖疯狂的年代,卜劳恩于1933年发表了一幅讽刺纳粹希特勒的漫画,被纳粹党盯上了,被禁止画政治漫画。

后来,经过出版社交涉,卜劳恩得以用《父与子》重新拿起画笔,1934年12月13日,《柏林画报》上刊载了《父与子》的第一个漫画故事——《糟糕的家庭作业》。卜劳恩发表了大量的漫画,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期,画了将近200篇《父与子》的漫画故事,于1933年至1937年在《柏林画报》上陆续连载。

一个怒怼希特勒的胖子,用漫画感动世界70年

《父与子》凝聚了作者对父亲的深深思念和对儿子的浓浓爱意。书中取材于作者卜劳恩与父亲和儿子的生活点滴,表现的是人类最无私的亲情,书中有对于普通生活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有偶获巨额财富后依旧保持本心的生活观,有面对困境的乐观精神和非凡的创造力;而在这所有爆笑捧腹的图画背后,则是饱满到溢出的亲情和爱。

在那样一个恐怖的年代,《父与子》就像是一缕亮光,带给善良的人们幽默与欢笑,温暖了无数因恐怖而受伤的心灵。

《父与子》可以说是作者埃·奥·卜劳恩和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真实写照,联邦德国《斯卡拉》杂志发表过一幅卜劳恩伏在地上给儿子当马骑的照片,当时克里斯蒂安只有3岁,卜劳恩注释道:“尽管卜劳恩与儿子克里斯蒂安在一起的无忧无虑的日子很短暂,但连环漫画《父与子》的素材多来源于此。”

一个怒怼希特勒的胖子,用漫画感动世界70年

1944年,卜劳恩遭到纳粹分子告发指控为“反国家言论罪”,最终卜劳恩选择自杀于狱中。他在留给妻子的遗书中,写道:“……我为德国而画画……还望把他(克里斯蒂安)哺养成人。带着幸福的微笑,我去了。”

二战后,《父与子》才得以集结出版,《父与子》传入中国,得到鲁迅、丰子恺推崇备至,这部作品陪伴了几代中国人,至今仍备受追捧。斯人已逝,但《父与子》仍然温暖着人们,历久弥新,历经70余年而不衰。

《父与子》是德国的,也是世界的,没有太多文字,只是用日常的一幕幕记录下了生活的瞬间,但却是那样动情感人。书中德国式的幽默没有矫揉造作,只有真实、睿智。

一个怒怼希特勒的胖子,用漫画感动世界70年

其实天下的父亲都是这样的,他们在你脆弱时挺身而出,在你困难时倾囊而助,在你迷茫时指明方向,在你郁闷时开心逗笑,在你小有成绩时自豪骄傲,在你孤独时陪伴左右。父与子,也可以温柔如水;父与子,也可以相拥而眠;父与子,也可以轻松幽默。

他可能是个笨笨的男人,但是在你这里他会变得聪明体贴。他可能是个平凡的家长,但是在你这里他会变得绝顶聪明。当然,更多的时候,他在外面拼命厮杀,英勇无比,但是在你这里却是一副呆头呆脑,任你欺负,只有在你可能遇到危险时,他才会穿起盔甲,为你而战!他们不会说太多,他们只是默默地,为你开辟出一片绿洲,让你快乐无忧。

一个怒怼希特勒的胖子,用漫画感动世界70年

《父与子》可以让你发现父子关系中不为人知的那一面,也可以让你体验到男人们也可以如此温馨柔软,当然,你还会看见你自己、你的父亲、你的儿子。不管你的父亲是严厉的,还是沉默的,他都有秃头大胡子爸爸那慈祥和蔼的一面;不管你的儿子是调皮的,还是叛逆的,他也都有留着刺猬头儿子那聪明可爱的一面。

假如你有开不了口的爱,想要知道该建立怎样的父子关系,你想回忆、想要怀念你与父亲、你与儿子的点点滴滴,你想要你的父亲、儿子开怀一笑,或者你渴望温暖与感动,你都可以重温《父与子》。

一个怒怼希特勒的胖子,用漫画感动世界70年

伟大的作品,尤其是喜剧作品,就是这样让你笑着流泪,就像现实的父子关系,一点一滴皆是温暖,虽无言,却深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