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观察室:从猫王病到光头症《双点医院》试玩小记

 “谁想要玩真正的疾病模拟?那种游戏对我们来说毫无意义。”

在美术监制Gary Carr看来,无论是最初的《主题医院》,还是时隔21年后拾起牛蛙之名、重振旗鼓推出的《双点医院》都没有背离最初的娱乐主题。他与设计师Mark Webley从最开始就想要这样一款“模拟世界的碎片”般的游戏。

而选择了医院这样一个敏感又容易失去趣味的点(更为硬核考究的医疗业游戏可以参考《大制药厂》)之后,他们也刻意想要避免它与现实世界产生过多的交集。鼻毛症、透明症、光头病、猫王综合症等让人忍俊不禁的疾病也因此而来。

在日常浏览游戏资讯中初次见到《双点医院(Two Point Hospital)》的消息时,我一度以为这会是某款拙劣的模仿作。但这个念头在我点开网页下方的游戏视频时就烟消云散:那样熟悉的远视图,依然欢乐的BGM和恶趣味播报,还有一幕幕带给人强烈既视感的游戏画面……在下方的资料之中赫然能看到BULLFROG几个大字。

游戏观察室:从猫王病到光头症《双点医院》试玩小记


没错,它在第一时刻就已经告诉我们,它是《主题医院》的精神续作。

我该怎样确切的描述自己当时的惊讶?在我看来,这感觉和看到《暴力摩托》《三国群英传》《要塞》这种上古游戏归来完全是差不多级别的震惊。我还记得自己曾经把许多的周末都献给了《主题医院》,一度以废寝忘食的姿态盘踞在电脑显示器跟前游玩着这款当时我心中的最佳模拟经营游戏——一般以怒冲冲赶来揪着我耳朵催晚饭的母亲攻势画上句点。

游戏观察室:从猫王病到光头症《双点医院》试玩小记


你也许看过以这张图为封面的山寨大富翁,也算从侧面印证了《主题医院》当年的知名度

《主题医院》是牛蛙的第二款…也是最后一款《主题》系列作品。自上一作《主题公园》大获成功后,牛蛙便马不停蹄地开始填补起这一块“设计家游戏”系列的大蓝图,这张蓝图的第二块疆域,就是《主题医院》。和前作“公园”的主题相比,“医院”这个词自带了许多严肃正经的气息,但牛蛙仍然延续了前作幽默而透出一丝玩世不恭的风格,将其打造成了一款更“娱乐”化的游戏。

游戏观察室:从猫王病到光头症《双点医院》试玩小记


游戏观察室:从猫王病到光头症《双点医院》试玩小记

《主题医院》的主界面动画也显得十分有趣


与前作一样,在《主题医院》中,玩家需要扮演医院的管理者,从零开始负责设计和经营医院的各个部门,并且随时准备好应对大大小小的各类突发状况。和后续的许多模拟经营存在“分权”的操作不同,在本作之中,大到整个医院的发展规划,小到员工舒适度和清理呕吐物等杂事,都由玩家独自负责指挥。可不要小看在这其中积累起来的点点滴滴:如果因为设施规划不当,亦或者突然事件处理失误,都会导致各类恶性后果。而最被玩家熟知的广播“请病人不要死在走廊上”就是其代表。好在游戏刻意淡化了疾病给人的恐惧感,医疗事故看上去通常反而很好笑,也让玩家不至于有太多的心理负担。

游戏观察室:从猫王病到光头症《双点医院》试玩小记


和《城市天际线》《过山车之星》等更为成熟大气的模拟经营游戏不同,《主题医院》并未将游戏重点放在规划布局和更为细致化的经营细节上,很多时候玩家似乎只是挂着机切换游戏画面,靠观察医院之中正在发生的事情就可以获得不少乐趣。各类奇怪病症的病人的生活状态、治疗之中让人大开眼界的动画,还有诸如幽灵、死神等异想天开的游戏彩蛋,都让它的“观察”过程显得十分有趣。而输入作弊秘籍后广播会立刻通报“医院负责人是个骗子”这种让人捧腹的桥段,也尽显牛蛙的英式幽默。

《主题医院》当年无疑是成功的,但牛蛙之后的道路却未能以它的成功拉开更壮丽的画卷。1995年底,伴随着EA宣告正式收购牛蛙,这个刚刚迈出第二步——也是最成功的一步——的“设计家游戏”系列也就此魂断蓝桥。大量对开发计划的无端干涉导致牛蛙团队大量核心人员离职,而这样苟延残喘的状态一直维系到2001年,再无生气的牛蛙被EA宣告解散,这样一个在欧美电子游戏的PC黄金时代铸就数个传奇的工作室的旅途也走到尽头。


和许多时隔多年“新启动”“情怀重回”“再续前缘”的系列不同的是,再度回归的《双点医院》竟然的确是由当年的主设计师Mark Webley和主美术Gary Carr共同打造。从一步步预告视频以及最终上架于steam的版本之中我们都能够看出来,玩家这一次扮演的角色,以及在游戏之中需要处理的事务依然未变(除了可以将医院规模扩大到双点县之外)。

游戏观察室:从猫王病到光头症《双点医院》试玩小记


回到游戏本身的方方面面,《双点医院》拥有了全新的奇怪病状,也有了与此对应的全新治疗仪器和依然妙趣横生的治疗过程……但从本质来看,《双点医院》的游戏内核,甚至游玩体验的90%都和21年前的《主题医院》没有太大差异。与其说是“精神续作”,我更愿意将前者视为是一次“认认真真的重制与优化”。所有贴图从2D转为高清化3D,游戏的画面得到了大幅度的飞跃——我觉得最难得的部分是,这一切都是在在保留原作风格的基础上进行的,而并非是《暗黑2》到《暗黑3》这种风骨全改的进化。

游戏观察室:从猫王病到光头症《双点医院》试玩小记


没有莫名其妙的主线剧情,没有传统的关于疾病的严肃和沉重,在一款强调科学的“医院模拟”游戏里,你依然可以看见鬼魂和“抓鬼专业”的勤杂工人。《双点医院》的初心依然未变,这个团队的主创人员也依旧将工作重点停在“制作更加有趣的游戏”上,在我看来这是最为难得的部分。这样一款由同班人马打造的在硬件端有着不小进步,玩法却依旧趋同的游戏,其实也是玩家群体对这类“上古遗作”的最大期待。

从“大头症”、“起皱纹的脚踝”到如今的“灯泡头”和“缩头病”,从《主题医院》到《双点医院》,从曾经的牛蛙到如今的Two Point Studios,时光似乎只给这款游戏递上了一道传送门,玩着《主题医院》的少年从门里穿了过来,披上了胡须、脊椎炎和可能存在的啤酒肚,而它却依然是当初那个想要带给我们单纯快乐的、处处投出黑色幽默气息的游戏。对于这个回忆满满却也新鲜感十足的游戏,你怎么看?

游戏观察室:从猫王病到光头症《双点医院》试玩小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