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未來可能不需要電線了!

什麼?未來可能不需要電線了!

這年頭,沒有手機真得不行。連接所有親朋好友同事上司的微信在裡面,全部身家都壓在了支付寶裡面,打發擠地鐵和餐館排隊的無聊時間還要靠手機裡面的劇和綜藝節目……

但現在手機坑爹的續航問題,唉,那些由於手機沒電引發的慘案不說也罷……

出門必須自己帶著充電線和充電寶(其實並不像宣傳的那樣,共享充電寶的市場滲透率還是不理想),儘管這樣勉強解決了充電的問題,但線纜和沉重的充電寶帶來的麻煩事同樣讓人頭疼。

有沒有覺得惱人的充電線甚至會妨礙你在《王者榮耀》裡大殺特殺?

現在各大手機廠商宣傳自家產品時的噱頭,已經開始不約而同地轉到“充電”這一痛點上來了。

無線充電技術受到關注!

什麼?未來可能不需要電線了!

什麼?未來可能不需要電線了!

其實無線充電技術並不是最近才有的。

■早在1890年,物理學家兼電氣工程師尼古拉·特斯拉(NikolaTesla)就已經提出了無線輸電的構想。(沒錯,就是你知道的那個特斯拉先生)

■2007年,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在美國《科學》雜誌的網站上發表研究成果,經過多次試驗,他們已經能成功為一個兩米外的60瓦燈泡供電。

■近幾年,一些通信廠商加緊研製可無線充電的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等新產品。

什麼?未來可能不需要電線了!

無線充電不僅在消費電子領域有所突破,在電動汽車領域,也迎來發展契機。

靜態無線充電方式

什麼?未來可能不需要電線了!

動態無線充電方式

什麼?未來可能不需要電線了!

在不久的將來,你的電動汽車不僅能停車即充,無需電線,而且在某些路段,還可能實現運行中隨時充電。

無線充電到底是怎麼實現的?

目前,無線充電方式主要有 4 種:

『電磁感應無線充電方式』

基本原理:電流通過線圈,線圈產生磁場,對附近線圈產生感應電動勢,從而產生電流。

什麼?未來可能不需要電線了!

優點:適合短距離(幾毫米~幾釐米)充電,充電效率高(80%)

缺點:特定擺放位置,才能精確充電;金屬感應接觸會發熱

『磁共振無線充電方式 』

基本原理:發送端能量遇到共振頻率相同的接收端,通過產生的共振效應進行電能傳輸。

什麼?未來可能不需要電線了!

優點:適合遠距離大功率充電(不要想到特高壓那種遠距離大功率去啦,這個也就是幾釐米~幾米的距離,數千瓦的功率)

缺點:充電效率較低,只有50%

『無線電波式充電方式 』

基本原理:將環境電磁波轉換為電流,通過電路傳輸電流。

什麼?未來可能不需要電線了!

優點:適合遠距離(大於10米)小功率(100多毫瓦)充電,可實現自動隨時隨地充電

缺點:轉換效率較低,只有30%多,充電時間較長

『電場耦合式』

基本原理:利用通過沿垂直方向耦合兩組非對稱偶極子而產生的感應電場來傳輸電力。

什麼?未來可能不需要電線了!

優點:適合短距離(幾毫米~幾釐米)充電,轉換效率較高(70%~80%),發熱較低,位置可不固定

缺點:體積較大,功率較小(幾瓦)

來,看這個表更一目瞭然

什麼?未來可能不需要電線了!

上面說這四種屬於基本原理,聰明的人類還在不斷拓展、發明新的無線充電方式,其中,有的是這些基本原理的延伸應用,有的則是徹底革新,甚至有點異想天開。未來,誰說得準呢,說不定哪種就成為主流走入尋常百姓家了呢。來看看下面這幾種:

WiFi無線充電

什麼?未來可能不需要電線了!

今年4月份獲悉,某國最新專利“雙頻天線的無線充電和通信系統”已通過專利局審核,專利核心內容為:使用WiFi為手機、平板充電。

2015年的,某大學的研究人員就研發了這項技術。當時該團隊通過路由器WiFi信號充電的最長有效距離為28英尺(約為8.53米),並且在充電的過程中仍然可以正常訪問互聯網。

超聲波無線充電

什麼?未來可能不需要電線了!

工作原理是發出超聲波,帶動一個“壓電式換能器”中“壓電晶體”的振動,從而產生電流。按照某公司的描述,他們的產品可以在4米左右同時為多個移動設備供電。

試圖用超聲波給手機充電的某公司,從創業之初便飽受爭議。這只是一個22歲女孩的胡思亂想嗎?2017年2月3日,該公司第一次展示了這項技術。儘管現場不 讓拍攝,還是有視頻流傳了出來。影片中可以清晰看到展示者手拿一臺智能手機靠近桌子上的一臺設備(沒有貼著),然後手機上就出現了正在充電的圖示。

紅外光無線充電

2017年6月,有一家公司對外展示了紅外線激光無線充電技術。它可以讓玩具火車無需電池或者其他動力就在軌道上不斷運行如果用手遮住激光,玩具火車就會因為失去動力而停止運動。

其實,早在2015年2月,該公司就演示過其早期產品:

什麼?未來可能不需要電線了!

什麼?未來可能不需要電線了!

紅外光充電發射機被安裝在天花板上,為分別搭載了兼容盒和軟件狗的智能手機和無線揚聲器充電。

它的工作原理是:發射機通過紅外激光發射能量到接收器,光伏電池將光轉換成能量。每個發射機可以與8米範圍內的三個設備配對,並且可以傳輸高達3瓦的功率,足以為智能手機充電。

量子物理學無線充電

什麼?未來可能不需要電線了!

目前的電磁感應無線充電方式,要求電源和設備之間的距離固定。如果設備移動,這種方式就會面臨挑戰。某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無線充電器:可自動調整無線電波的頻率(這個是針對上面我們提到的第三種無線充電基本方式:無線電波充電),以應對充電距離的變化。

研究人員利用一種被稱為“宇稱-時間對稱(PT對稱)”的量子物理學原理做到了這一點。用這個系統給運動中的電動汽車充電非常理想。

除了為消費數碼產品、電動汽車充電,隨著無線充電技術的發展,未來還可能用於物流(為送貨的無人機充電)、醫療(心律調整器、神經刺激器等將不再需要內置電池)等更廣泛的領域。

說不定未來某天,大規模遠距離輸電也會無線傳輸呢。據說,一支團隊正在考慮利用激光和氣球技術將電力輸送至災區,他們還在考慮在太空中收集太陽能,並將其傳送回地球——因為沒有地球大氣的阻隔,太空中可以收集的太陽能比地球上多得多。

當然,人類的安全和健康也是需要考慮進去的。趨利避害,讓科技不斷改變、優化人類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