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影壇流失一半美女之謎

看《聲臨其境》的時候,我受到了嚴重的刺激,我發現有兩個演員是我的河南老鄉,但他們的英語水平,是我重新投胎都無法仰望的。突然有點與有榮焉,河南人老被說土、窮,這不也出了洋派堅特們?而且一下出倆!

我說的當然就是王洛勇和趙立新了。趙立新是鄭州人,王洛勇出生在洛陽,所以名字裡才有個洛字。王洛勇曾經讀過英文版《出師表》。表演含蓄蘊藉,感人至深,孔明去世那段看得我也要臨表涕零了。他的美式發音就不說了,作為第一位在百老匯演主角的華人演員,舉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就好像加拿大的大山在北京人藝演《茶館》男一號王利發,這種文化鴻溝比次元壁還難突破。

上世紀80年代,影壇流失一半美女之謎

精通六國外語的趙立新,初到外國一個俄語單詞都不認識。他頂著如果8個月語言不過關就會被送回中國的壓力,開始“軍事化學習”。每天8小時俄語強化訓練,不僅讓他打下優秀的語言基礎,在國內時自由散漫的性格也發生轉變。

上世紀80年代,影壇流失一半美女之謎

趙立新開玩笑說:跟俄國姑娘談戀愛,是掌握語言最快的方式,因為你要和她談情說愛,要吵架,總不能抱著字典。就這樣,他通過各種方式“強迫”自己快速適應國外語言環境。後來的他俄語好到甚至被人當作是當地人領養的孩子。

上世紀80年代,影壇流失一半美女之謎

王洛勇初到美國時,根本聽不懂老師說什麼,最後忍無可忍的教授對他說:聽不懂你就出去。他就這樣被趕出了教室。被人嘲發音不準,他就在嘴裡塞木塞,繼而是石頭,開發口腔肌肉,木頭都讓他夾碎了,終於練出了流利熟練的美式口音。

上世紀80年代,影壇流失一半美女之謎

後來的他,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攻下了英語話劇《蝴蝶君》的所有臺詞,成功征服了製作人。

王洛勇和趙立新,他們的驚人之處都是從零開始,再到可以用外語表演,這都是當困難擺在眼前,人直面壓力才能得到的突破。他們的這段經歷,不僅是對專業有利,也為他們多年後憑藉實力和堅韌性格行走演藝圈而打下根基。

人到絕境會逼出意想不到的能量,前一陣馮遠征口述過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叫《我穿牆而去》,講述了他在柏林求學的那段生涯。那篇敘述既精采又有趣,裡面講他失戀後祥林嫂一樣四處傾訴,用出國來逃避感情挫折;講他的同學達康書記吳剛為了逃課假裝腳氣病;馮遠征自己被有狐臭的參贊夫人抱個滿懷,“兩個大胸把我的臉擠在中間,狐臭貼上我的臉,就像糊住了一樣,我一掙脫開就大口喘氣。”還有一段印象深刻是他如何過語言關,當時他寄宿德國教授家,每次開口前先想好腹稿,可教授一回應,他就張口結舌。

馮遠征的演技和臺詞能力有目共睹。曾經德語只是“蹦詞兒”程度的他,為了強迫自己快速掌握德語,堅決不和中國人合租,遠離母語環境。如今已經可以帶著大批演員出國表演話劇,甚至還會用德語做夢。

上世紀80年代,影壇流失一半美女之謎

大部分人應該沒有王洛勇、趙立新、馮遠征這樣的膽色,他們性格狂放,不怕丟臉,國人普遍的含蓄性格,讓我們太怕丟人,對外語的恐懼心勝過了學習熱情。再者隨著科技進步,很多人為了逃避、偷懶,直接在手機下載翻譯軟件取代掌握英語的困難,我們這一代,遠不如老一輩更有學習的熱情和衝動。

上世紀有兩撥出國潮,第一撥是70年代末,有海外關係的批量離開;第二撥在1985年—1991年,這也是文藝界集體外流的一段日子,基本上中國最漂亮最有名的一半女明星都在那時出國了,隨便列一些名單,都是父母輩的偶像,你就把她們想作是當年的趙薇、楊冪。

比如:

和劉曉慶齊名的影后張瑜、龔雪,一代青年的夢中女神。

上世紀80年代,影壇流失一半美女之謎

上世紀80年代,影壇流失一半美女之謎

因為《喜盈門》走紅的洪學敏,甜歌皇后李玲玉。

上世紀80年代,影壇流失一半美女之謎

上世紀80年代,影壇流失一半美女之謎

嫁給德國老公的沈丹萍,李小璐的媽媽張偉欣,黑裡俏譚小燕,《末代皇帝》文繡的扮演者鄔君梅。

上世紀80年代,影壇流失一半美女之謎

與現在不同的是,那時出國太難了,哪怕你在中國家喻戶曉,拿到簽證的機率也不比其他人高。所以但凡有點留學機會,無論多費勁都是要出去的,而扔下課本十年的他們用成年人的記憶力去學初中生課程,除了極少數天才,大多數人靠的只有毅力。

成年人的記憶力雖然比不上少年兒童,但當你面對壓力時,學會一項技能意味著你才能接到工作,賺錢吃飽飯,才可以在另一個國家立足時……這些就壓力會轉化成強大的學習動力,不成功便成仁。

其實不光影視圈,各行各業都是如此,安於現狀的人總是離成功最遠的那個。想讓事業的廣度和高度再上一層樓,想讓眼界和見識更開闊,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斷提升自己,學習更多的新知識技能。而所有的技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離不開日積月累的沉澱,只有等到自己足夠優秀時,機會來臨的那一刻,你才能把握住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