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兩個室友都當上了部長,但只有一個人能當主席

上高中時,我們班有個男生,每次都能考年級第一,為了能沾染一些學霸的仙氣,我每次遇到不會的題目都去問學霸,學霸也很熱情,

每次把題目捋了一遍以後再和我講解題方法,從重要的定理到一些小定理,他都給我講的清清楚楚,我聽的也十分爽快。

當時我同桌也十分優秀,但相比於年級第一總覺得差了點什麼。有時候問他題目,他總能把大方向講清楚,但對於一些小的知識點,他卻匆匆略過。

按照他的解題思路做題時,我總會卡住,對照著他的答案,我遇到不懂的東西問他為什麼時,他總是不耐煩的回應我:“哎呀!老師就是這麼說的,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差不多就行了~”

我兩個室友都當上了部長,但只有一個人能當主席

後來幾次模擬考,學霸一如既往的年級第一,而我同桌的排名掉了幾十名。甚至在離高考一個月的時候,他還在頻繁的問我題目,有許多不懂得地方。

高考結束以後,年級第一去了985,而我那個同桌,差點本二都沒考上。

有一次在小巷裡的飯館吃飯,飯館裝修的十分簡陋,卻十分乾淨,我一進門,老闆就笑嘻嘻的對我說:“來啦!隨便坐。”

我隨意找了個位置坐下,老闆雙手遞給我菜單:“您慢慢看,我家的菜都是今天早上剛買的,您不信就去廚房瞧瞧。”

我兩個室友都當上了部長,但只有一個人能當主席

我問:“你家有什麼特色菜啊?”老闆立馬告訴我他們家的特色菜,什麼菜有什麼樣的特色,口味怎麼樣,他都說的一清二楚。

吃飯的時候,我看著老闆收拾桌子,他小心翼翼的把碗放盆裡,先拿抹布擦了一遍桌子,後又用乾淨的毛巾再擦了一遍。

幾年後再去那裡吃飯的時候,他們家已經變成了連鎖店。

剛上大學那會兒,我們宿舍幾個人其樂融融,一起吃飯,一起上課,一起回宿舍。但漸漸的,我發現宿舍的幾個人生活軌跡不一樣了,大家起床的時間不一,上課也有些人坐前排,有些人坐後排,只有在晚上睡覺時,大家才會聚在一起說說笑笑。

一年過去了,其中兩個室友成了部長和副部長。

我兩個室友都當上了部長,但只有一個人能當主席

又一年過去了,當了部長的兩個人,部長成了學生會主席,另外一個副部長落選了。

大三過去了,沒當上主席的人也沒找到實習,回家在父母找的公司上班,生活平淡無奇。而學生會主席因為工作出色,輔導員主動給了他一個知名企業的實習崗位。

再後來,那個當上學生會主席的人每個月拿著三萬的薪資,那個曾經當過副部長的同學每月只有七八千的月薪。

當上主席的室友看似順風順水,但只有我知道,在學生會每次需要幫忙的時候他都積極的參與,需要寫PPT的時候,他會改好幾遍,直到滿意為止。當部長培訓部員的時候,他每次都傾囊相授,整個部門都被他所折服。

我兩個室友都當上了部長,但只有一個人能當主席

而那個止步於副部長的人,在活動時從不露面,任務也只是勉強完成,有些部員甚至只見過他一面。什麼都差不多就行。

其實,那些對自己不將就的人,大多都活得不賴。

對自己不將就,生活也就講究了。對待學問不會一知半解,對待工作不會馬馬虎虎。

講究的人雖不能把工作做到完美,卻在逐步趨向極致。在一絲不苟的同時,他們一步步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而差不多的人,始終逃不過自己的能力圈,能力也沒有什麼長進。

拿跨臺階作比喻,如果兩個人都只能跨30cm的臺階,“差不多先生”每次只走30cm,而“精緻男人”每次都要跨比前一次多一釐米的距離。兩個人走了100步以後,“差不多先生”走了30米,“精緻男人”比“差不多先生”卻多走將近50 米。

當然,這是一個誇張的比喻,但“精緻男人”和“差不多先生”孰優孰劣,你還不清楚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