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努力一下,他可能就喜歡上我了」

先問你一個問題:

在一次遊玩時,你在路上丟了100元錢,如果回去找,

你需要花費兩小時和100元錢的交通費,甚至面臨找不到的風險,請問你願不願意回去找丟失的100元錢。我想你會說不會。

“我再努力一下,他可能就喜歡上我了”

但在實際生活中,很多人會回去尋找丟失的100元錢,因為人們會放更多的注意在已經丟失的成本上。

比如,剛買的電影票突然不想看了,由於不願意讓花掉的錢“打水漂”,硬著頭皮去看一場兩小時無聊又尷尬的電影。

上文中丟失的100塊錢與買的電影票,在經濟學上我們稱之為“沉沒成本”,“沉沒成本”是指已經付出而不可收回的成本。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會被“沉沒成本”迷惑。

“我再努力一下,他可能就喜歡上我了”

在炒股界中,有這麼一句順口溜:“堅持到底,不一定勝利,持之以恆卻以失敗告終。”它指的是,在股票交易中,人們往往願意把收益良好的股票賣出,而不願意將持續下跌的股票賣出。

這是由於人們心中有一個心理賬戶用來評估收益,人們傾向於把自己應得的錢看得比額外獲得的錢更重要些,即更不願意失去自己已有的財產。

你是否願意拿100元錢買彩票,假設中150元錢的概率是50%,而不中獎的概率也是50%。

大多數人是不願意的,因為存在損失100元錢的風險。

那如果額外給你100元錢,你是否願意去拿100元錢去買彩票呢?

這時,願意買的人就多了。

人們對心理賬戶存在一定的期望,不願損失心理賬戶中的財產。

在感情中,也有沉沒成本的概念。

我的朋友小A,在男友談戀愛時,對男友無微不至,每次男友需要她時,她都陪著男友,但男友在不需要她的時候對她不理不睬,甚至幾天不聯繫她。

在偶然的一個場合中,她得知男友和另一個女的關係很是親密,儘管起了疑心,但小A還是保持和男友的身份。

我問小A,為什麼男友這麼冷淡還是不願意分手。小A告訴我,自己對男友付出了這麼多,不想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她想也許只要再努力一下,男友可能就會回心轉意。

“我再努力一下,他可能就喜歡上我了”

身邊有很多情侶,明知道雙方不合適,仍要繼續容忍,互相遷就,痛苦的相處著,無法對過去付出的情感、經歷釋懷。

都已經付出那麼多了,就這樣過去吧。多少人無法從沉沒成本中抽身出來?

在生活學習中,也有許多人中了沉沒成本的圈套。

遇到不會的題目,苦思冥想花了兩小時做不出來,卻還繼續咬牙做著。放棄了學習其他知識的機會。

明知道工作不適合自己,卻硬著頭皮幹下去。錯失了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

“我再努力一下,他可能就喜歡上我了”

在沉沒成本面前,一定不能心疼自己已經付出的時間、金錢和精力。而要問自己:“如果沒有發生這件事,我會怎麼做。”

上世紀80年代的英特爾是一家存儲器公司,由於日本存儲器的的價格優勢,讓英特爾公司連連虧損。面對競爭,英特爾陷入困境當中。

這時,英特爾總裁問摩爾:“如果我們都下臺,新總裁會採取什麼行動?”

摩爾答:“他會放棄存儲器的生意。”最終,英特爾轉型成為微處理器的公司,幫助公司渡過難關。

“我再努力一下,他可能就喜歡上我了”

盲目堅持,不如在困境中拷問自己:“我是否在沉沒成本中花費了太多的精力?拋去成本,我會怎麼做?”

而答案,就是擺脫困境的一條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