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 7售價暴跌 魅族的冬天爲何這麼冷?

多位高管離職、旗艦新產品Pro7價格暴跌……在群雄環視的手機市場,儘管靈魂人物黃章已經出山,魅族為何還遭遇如此重挫?

Pro 7售價暴跌   魅族的冬天為何這麼冷?

如果不能順利度過冬天,那麼春天也就不值得期待。對於無數手機廠商來說,年末的這一仗,相當重要,11月28號就有三場手機發佈會,各家都虎視眈眈,蓄勢待發。然而對於魅族——這家已經成立了14年的公司來說,2017年的冬天,似乎格外寒冷。

01

高管離職售價暴跌

魅族高端機Pro7的失敗或已成為定局,兩位高管被指為其失敗買單。日前有媒體報道,魅族事業部銷售副總裁褚淳岷離職,和他一起走的,還有大部分其團隊的銷售員工。另一位,則是來自華為,和魅族CMO楊柘同期加入魅族的潘一寬,入職不到4個月後即離職。此前,他擔任魅族事業部副總裁,負責銷售。

在網上,魅族粉絲吐槽:“產品爛,導致銷量不好,結果產品經理不下臺,讓銷售來背鍋。”

Pro 7售價暴跌   魅族的冬天為何這麼冷?

的確,如果產品消費者不買賬,那就算銷售再給力,也難以力挽狂瀾。

來看看這款號稱高端機的Pro7,首先遭人詬病的就是它的定價,魅族Pro 7系列的起售價高達2880元,頂配的Pro 7Plus更是達到了4080元,這是一個相對比較高的價格,尤其在整體硬件配置大幅下降的情況下,更讓購買者不滿的是,作為一款高端機,它搭載的是聯發科的HelioP25處理器。

Pro 7售價暴跌   魅族的冬天為何這麼冷?

在整個市場都在追求全面屏、追求新技術的情況下,魅族反而走了雙面屏這條路。看似創新之舉,但市場卻不買賬:沒人買,沒人用,之前的老爺爺水軍反而遭到網友的奚落和吐槽。就算用了,也有不少人給出不如Pro 6 Plus的評價。

而價格也反映出了這一點,魅族官網上Pro 7降價近500元,而全新魅族Pro 7的某寶售價已經跌至1500+,這讓賣家都欲哭無淚。短短4個月的時間,第三方的終端零售價就蒸發1300元以上,相比之下,已經上市了一年的Pro 6 Plus價格(2199元)則更為堅挺。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Pro 7是敗了,並且是毫無招架能力的敗了。

02

黃章再次出山

和小米、華為不同,魅族有一根頂樑柱——黃章。而黃章,也總是在魅族出現危機之時出山,拯救公司上下於危難之際。

2013年,魅族創辦11年,銷售未突破100億元門檻,黃章選擇上市魅藍、加速產品更迭,這一戰略持續兩年,在2015年顯出出色成果,手機銷量達到2000萬臺,成功增加受眾認知度,成為增速最快的手機品牌。

而後,2016年黃章半隱退,魅族又陷入了戰略失誤,幾乎每月都開發佈會,一年弄了十幾次,此時藍綠兩廠開始大走農村包圍城市、門店打敗線上的路線,小米、華為則各自摸著石頭過河。此時的魅族,又退了。

Pro 7售價暴跌   魅族的冬天為何這麼冷?

看到情況不佳,黃章坐不住了,他便又一次公開復出、掌舵魅族。今年5月,魅族一分為三,拆分為魅族、魅藍、flyme三個事業部,他親自掛帥魅族事業部,主導魅族及魅族高端品牌的相關業務。

提起黃章,很多人都會想起兩句話,“不喜歡就滾”“又不是不能用”,從中可以揣測出他的脾氣。但對於做一款好手機,他很堅持,這次出山,還是為了2018年的更好的高端機。

但他又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企業掌舵者,總是踩一腳油門,然後又松,接著再踩一腳油門,一方面想著“去家長化”,另一方面,又總是忍不住回來看看公司,“拉拉扯扯”,導致魅族現在,依然更像是——黃章的魅族。

這對於手機企業來說,也許不是一件好事,雖說喬布斯的蘋果值得稱讚,然而在庫克掌舵之時,卻是一片唱衰之聲。

03

為何遭遇重挫?

和酷派不同,魅族一直都在做手機,也從來沒站錯隊。可為什麼,2014年過後,反而遭遇這般悽慘過冬局面呢?

更大的原因是,公司的架構和組織戰略。組織戰略說起來飄忽,對企業來說也至關重要。一提起魅族,可能更多人第一反應還是——小而美。那個時候,魅族定位清晰,對標的就是蘋果。然而隨著蘋果學三星,魅族也順著走了大屏,開始擠兌小米,處處和小米對著幹,卻忽略了市場營銷,線下鋪路,如今,到處都是軟肋:線上營銷,不及小米;廣告推廣,永遠慢半拍,甚至都不如金立,更別說藍綠兩廠的線下鋪設了。

Pro 7售價暴跌   魅族的冬天為何這麼冷?

但魅族依然還有機會。就看下一款手機能不能成功扳回一城了。

除了短期的國內市場,魅族可能也需要考慮長久的戰略方向,包括“出海”、盈利及上市,這些也都是黃章及魅族要考慮的問題。

除此之外,魅族及黃章也要做出一個抉擇:是一根柱子撐住,還是忍痛讓黃章離開。如果始終猶豫,那就很有可能,只能在小作坊和大公司之間徘徊。

Pro 7售價暴跌   魅族的冬天為何這麼冷?

牛牛觀察聚焦資本和TMT領域的焦點事件

已入駐今日頭條、百家號、搜狐、網易等媒體平臺

WeMedia成員

(欲瞭解更多觀察內容,請上“牛牛網”www.2news.cn提取,茶水請自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