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患者發現膽囊結石,需要治療嗎?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肝病患者自我保健意識的不斷增強,以及肝臟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在肝病患者隨訪檢查中的普及,臨床門診常常可以看到肝病患者無任何症狀,但在常規的肝病複檢中發現了膽囊結石,患者時常會問醫師:這是否需要治療,是內科保守還是外科手術?

臨床上,肝病患者的膽囊結石往往是通過體檢偶然發現的,有時結石不大,又沒有疼痛症狀,所以很多人並不理會,甚至10多年不予以治療。一般來說,大多數的膽囊結石患者沒有明顯腹脹、腹痛等症狀,但對於慢性肝病患者來說,如果在肝病複檢時發現膽囊結石,建議做個詳細的腹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明確膽囊結石位置、數目、大小以及膽囊壁是否增厚、有沒有膽囊萎縮、膽管是否有擴張、是否伴膽囊息肉等。

並非所有肝病患者伴膽囊結石都會有明顯的膽絞痛症狀,很多肝病患者在複檢中偶然發現有結石,而自己平時沒有症狀,或只有輕微的消化不良或者厭油膩感;膽囊結石是否引起膽絞痛的症狀與其形態、大小、個數,是否堵塞膽管及膽囊出口等因素密切關係。膽囊結石有大有小,有單發、多發,有的也會逐漸變大。一般來說,不大不小的結石(0.7~0.8cm左右)容易卡在膽囊管內,引起急性膽囊炎;而直徑更大一些的膽囊結石無法進入膽囊管,也就不會堵塞膽囊出口,在膽囊裡面“靜坐”,因此臨床一般較少症狀,通常在體檢時才發現;而直徑小一些的膽囊結石或者泥沙樣的膽囊結石則易掉到膽管裡,引起更麻煩的併發症如膽管炎、胰腺炎。因此是否需要治療,應當根據患者肝病的病情與膽囊結石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肝病患者發現膽囊結石,需要治療嗎?

首先

如果患者膽囊結石小於0.5cm,且結石的部位在膽囊體內,又沒有任何的臨床症狀,可以隨訪觀察,既然膽囊結石與您“和平共處”,沒有打擾您的生活,那麼您要做的就是定期腹部彩色多普勒複檢看看這位“老朋友”即可,可根據自身情況一般半年或一年複查一次,密切、動態觀察膽囊結石的變化,防患於未然;肝病患者伴膽囊結石即使結石較小,如不需手術治療,也要定期檢查。因為膽囊結石長期存在,會引起膽囊萎縮、鈣化,而鈣化性膽囊或瓷樣膽囊患者中,有一小部分存在進展為膽囊癌的可能。所以,無症狀膽囊結石雖無明顯自覺不適,但並非對人體沒有危害。定期檢查,儘早排除風險,一旦發現膽囊出現變化,就應該及時手術。

其次

如果患者膽囊結石大於3cm,且結石的部位在膽囊頸內,引起頻繁的膽絞痛或進食油膩後上腹痛加劇等症狀,則建議手術治療,因為首次膽絞痛出現後,70%的人一年內會再次發作;如患者因肝病需行腹腔手術,膽囊結石較大、病史又長達5年以上,也應建議患者手術治療;如果肝病患者發現膽囊壁明顯炎症性增厚或膽囊炎症性萎縮等情況,即便現在沒有症狀,也建議及時手術摘除膽囊,否則會引起膽囊炎發作、急性胰腺炎等,給肝病患者帶來較為嚴重的健康風險。

肝病患者伴膽囊結石是否需要手術

如果患者膽囊結石大於3cm,且結石的部位在膽囊頸內,引起頻繁的膽絞痛或進食油膩後上腹痛加劇等症狀,則建議手術治療,因為首次膽絞痛出現後,70%的人一年內會再次發作;如患者因肝病需行腹腔手術,膽囊結石較大、病史又長達5年以上,也應建議患者手術治療;如果肝病患者發現膽囊壁明顯炎症性增厚或膽囊炎症性萎縮等情況,即便現在沒有症狀,也建議及時手術摘除膽囊,否則會引起膽囊炎發作、急性胰腺炎等,給肝病患者帶來較為嚴重的健康風險。

肝病患者發現膽囊結石,需要治療嗎?

無論患者有無臨床症狀

患者應保持生活、飲食規律,治療並非一定要吃藥,應按時進餐、促進膽囊收縮,及時排空膽囊,防止膽囊結石進一步擴大;飲食結構要合理,適當增加纖維素較高食物,促進膽固醇的排洩,防止結石增大;減少動物性脂肪攝入,如肥肉及動物油脂,適量增加玉米油、葵花子油、花生油、豆油等植物油攝入比例;足量的新鮮蔬菜、水果,提供必要的維生素和適量纖維素。

肝病患者發現膽囊結石,需要治療嗎?

肝病患者尤其是肝硬化

伴有膽囊結石,如需手術,應首選技術成熟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膽囊切除是治療膽囊結石的有效方法,目前國內外廣泛開展的手術方式是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術後恢復快;同時操作小,取代了傳統的開腹膽囊切除術。 

膽囊結石在什麼情況下必須進行手術治療

選擇在什麼時間做手術等,不是患者或醫生按主觀意願能決定的,都是根據客觀具體的病情來考慮。目前微創保膽取石術是臨床上常用手術方式。、它具有創傷小、痛苦輕、恢復快、安全、併發症少、住院時間短的優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