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宇:40 歲生日那天頓悟,讓我想通了人生理財的 4 個原則

羅振宇:40 歲生日那天頓悟,讓我想通了人生理財的 4 個原則


大家想一想,羅胖有一天死了,埋在那兒,墓碑上會寫什麼?會寫羅胖,其實非常簡單,一九七三到二零几几年,其實就是一段時間,其他不用寫。人其實就是這麼簡單的一段時間。



來源:不凡商業(ID:bufanbiz)

羅振宇受邀做一個理財的演講,但他說自己不是家裡負責理財的人,不適合講。但他還是講了4個理財原則,只不過,他理的這個財,不是手裡的錢,而是更重要的財富,你的時間,你的資源,你跟別人的寫作管理,你的人生......

這些財富怎麼打理,羅振宇的有自己獨到的看法。我看了很受啟發,分享給你。

01

人就是一段實踐,一段時間

今天這個話題特別私密,怎麼理財?我講這個話題其實特別不合適,我們家到底有多少錢,存哪兒了,我完全不知道,我在家裡不是負責理財的人。

但是我有一些原則,可以跟大家做一個彙報。講我們家怎麼理財之前,我先說一下我對這個事情的基本看法,人到底是什麼?我自己的結論很簡單,人就是一段實踐。

大家想一想,羅胖有一天死了,埋在那兒,墓碑上會寫什麼?會寫羅胖,其實非常簡單,一九七三到二零几几年,其實就是一段時間,其他不用寫。人其實就是這麼簡單的一段時間。

02

40歲生日那天晚上

我意識到一個問題

我自己為什麼決定要去做羅輯思維這件事?其實跟我知道自己逼近40歲有關係。

因為40歲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年份,40歲之前你所有的人生姿態都是彎腰的,因為老覺得後面的時間是比前面長的,所以可以無窮的,以登頂的心態去經營自己的人生,後面還長,所以眼前很多事情可以不做,留到以後去做。

比如說孝敬父母,比如說對自己好一點這種事,都覺得以後掙了錢再去做。

但是一到40歲的時候,整個心態就會發生逆轉,至少我自己就是這樣。

40歲生日那天晚上,我突然意識到這個問題,我後面的時間很可能比前面要短,也就是說人生處於一個下山的狀態。

下山的時候就自然會把頭抬起來往下走,每走一步其實都是倒計時。

比我年長的朋友可能心裡不高興,說這個幹什麼?但是這個是我的真實心態。40歲之後,我每天早上都想這個問題,假設這是我人生的最後一天,我會怎麼做?帶著這樣的心態去想的時候,很多事情你會調整。

第一,你絕對不會幹壞事。因為你沒有機會去回補了。

第二,儘可能幹好事。比如說孝敬父母,因為很有可能後面沒有機會。

第三,不會輕易把自己饒過。這一年過年我是在美國過的,大概住了10天,我住在一個度假別墅裡,天那麼藍,地那麼綠,人又那麼傻,美國人各個都缺心眼,就覺得那不是天堂的狀態嗎?什麼也不用幹,腦子放空。

但是我住第6天的時候心裡發慌,在中國的時候會感覺到周邊的世界在呼嘯而去,覺得特別累。但是在美國住的10天,我感覺我自己的生命在呼嘯而去。會反覆問自己一個問題,這輩子就這樣?

03

增量財富:

未來你可能掙多少錢?

40歲之後我決定要做很刻薄自己的事,就是現在做的羅輯思維。

大家很可能無法想象我做這件事有多艱難,比如說每天早晨發60秒的語音,頭一天晚上錄好,第二天發出去,要順利說到正好60秒,不順利的話要說50、60遍,這是經常發生的事。

我錄一次視頻,大概50分鐘左右的視頻,大概要錄20小時左右,每一段話要反覆說、反覆說,一直說到我覺得邏輯非常周嚴,表達比較滿意,因為我做的知識服務,要對用戶的時間負責,所以大概要說20、30遍,然後才比較滿意。

我長期有慢性咽炎,就是說話太多,也是我不太出來參加活動的原因。40歲之後做這件事就是抓緊時間,我生怕到了那一天,眼睛一閉,再說什麼就來不及了。

我不是叫苦,創業者所有的苦都是自己找的,不是訴自己的苦難,我只是想告訴大家,40歲的人突然意識到生命的寶貴,如果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再來看理財這個話題,得到的結論可能就不一樣了。

很多人理財實際上是假設自己可以無窮無盡生存下去,比如說我的父母,他們那輩理財就是這樣的觀念,所有人都儲蓄,但是未必花錢,因為時間模型是錯的,覺得自己可以永生,把現在的生活無限制苛刻的對待自己,把財富的兌現放在未來。

我們這代人都知道,很不明智,因為生命是有限的。

對於個人財富狀態來講,可以清晰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增量財富,一部分是存量財富。

所謂的存量財富,就是指過去掙了多少錢,所謂的增量財富,就是未來可能掙多少錢。如果站在時間這個緯度上看,會發現增量財富可以理解為縮量。

04

存量財富:

你怎麼處置已經獲得的財富?

我剛才講了,人一過40歲之後,過一天少一天,用一個縮量的時間,獲得的增量,這是人生理財的第一個問題。

第二就是存量,存量財富也是時間,如果大家學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講過非常精彩的話,什麼是商品的價值?是凝結在這個商品中的平均固定勞動時間。

這是馬克思特別精彩的一個判斷,人類所有享受的財富本質上都是凝結到具體的產品和服務理念的時間,只不過不是你的時間,是別人的時間。

所以,面對自己的存量財富,其實是怎麼處理自己已經獲得的自己和他人的時間問題。

如果把自己的財富這樣一剖為二,有的東西就比較清楚。比如說我自己來之前想了一下,我大概心中有四個原則,今天跟大家分享。


01

原則一:別做不划算的事兒

你沒有機會再彌補了

第一個原則,絕對不要為了存量的時間去花時間,因為這不值。

比如說我就特別看不慣我的朋友圈40歲以下的人去炒股,因為太花時間。你就是賺了,你都是賠了,因為那是存量的時間,你要用增量或者縮量的未來的時間去不斷的保護你原來的存量時間,這實際上是一件特別不划算的事情。

02

原則二:迴避風險

因為心情也是你的重要資產

第二個原則,一定要回避存量時間面對的風險。

比如說到今天為止,還有一些理財機構找到我,跟我講我有10%的理財產品,要不要投?

我們剛才在貴賓室也講這個問題,也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是我心裡有大概的標準。

按今天的中國來講,超過5%的金融產品的回報率就是扯,它背後一定有沒告訴你的風險。如果今天告訴我有一個風險極小的10%年利率的金融產品,基本上可以判定這個人是個騙子。

高風險的東西我是不碰的,為什麼?

原因很簡單,因為萬一風險降臨到我的身上,它會影響到我的心情。誰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但是我對自己的心情,覺得這是特別重要的資產。

我之前把微博關了,為什麼關了呢?就是因為我不願意聽別人罵我。這其實不是傲慢,是我對自己情緒的管理,我們都是人,都生活在社會當中,都因為別人目前誇獎自己而感覺到得意,都會因為別人謾罵自己感到沮喪。

03

原則三

堅信自己未來掙的錢肯定更多

第三個原則,我這輩子最大的財產還沒有到來,就是增量部分,或者說縮量部分,我未來掙的錢肯定比現在擁有得更多。

我說這個可能有點不厚道,我自己是個創業者,作為這樣的一個創業者,可能敢講這樣的話,有的人未必願意說這樣的話。

我的判斷還是有那麼一點影子:我一直認為中國在未來的20年裡,它的經濟會好到各位不相信的程度。什麼叫好到各位不相信的程度?就是倒轉30年,我們現在再回到30年前,你能相信今天中國會發展成這樣?你能相信我們今天會過上這樣的日子嗎?

這就叫好到不相信的程度。

為什麼?因為我不太相信有的經濟學家那種聳人聽聞的判斷,比如跟我很熟的一個經濟學家謝國忠,一直都在唱衰中國經濟,他在中國經濟學家當中有一個著名的稱號叫“不走的表”,反正他每天都能說對兩回,但是永遠都不動。

經濟學家有的時候聳人聽聞,這個也很正常。為什麼判斷中國經濟會特別好?很簡單,中國人是全世界最想發財的人。

這一代中國人是跑在一個本身前進速度就特別快的船上,所以不可能不好。抓住中國的一切財產,我覺得都是可投資物,比如說北京的房產,我剛才還在講未來10年北京的房產再翻一倍一點問題都沒有,當然有一些好的金融產品去抓住,我覺得問題不大。

如果在中國再去創業,或者說不去創業,就在創業公司裡待著,個人財富狀況的改變也會超出你的預期。

我想跟大家交流一個話題,很多人可能會說,我不是創業者,我也沒有那個野心,也受不起那個罪,或者說現在有一個工作,要不要去創業還拿不定主意。

其實你想這個問題都想多了,沒有人是真正有勇氣的人,你聽到所有關於他人勇氣的故事,我基本可以跟你打保票,都是胡扯。

就像很多人說羅胖有勇氣,把央視給炒了,我跟記者可以這樣說,但實際情況是我在央視混不下去了,當時我的領導看不上我,他現在坐牢了,他叫郭振璽。他老覺得我不聽話,其實我挺聽話的。

04

原則四:優化協作

理財,就是經營自己的資源

人和人類社會最大的好處是什麼?你只要把自己放在最好的協作關係當中,這個潮流自然會讓你往前走。

馮侖曾經講過,他說任何一個女孩子人生都有兩種安排方式,第一種安排方式就是三陪小姐的方式,19歲盈利能力達到巔峰。

還有一種是良家婦女的安排方式,19歲的時候大學沒有畢業,窮得一塌糊塗,大學畢業的時候男朋友跟你一樣窮得一塌糊塗,但是你進入一個公司,好好做,50歲的時候你有兒有女有家庭,也有很好的很體面的收入,人生走的是上坡路。

三陪19歲達到人生巔峰,她也在想未來的人生安排,將來開個花店或者服裝店,但是你會發現她很難走這條路,因為社會協作關係敗壞掉了。她19歲見盡了人生醜態,一直走下坡路,因為十幾歲的時候就進入了一般特別壞的協作關係的狀態。

馮侖講這個例子,他其實是在講什麼?

人生也是理財,關鍵的眼光就是你是不是能夠觀察到複利。

我在央視的時候,我覺得我還算是好人,我離開央視之後,幫我掙到第一票大錢的一個人,是我原來在欄目組的掃地阿姨。

她給我介紹了一個生意機會,我掙到了離開央視的第一票大錢,我就拍著胸口說好險,我當年在央視是製片人,那個時候央視的製片人就是土皇帝,財權,人權,一把抓,一年要批出好幾千萬的錢。

如果那個時候不是用一顆還算不錯的心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你想一個掃地阿姨,你走了之後,她會給你提供這樣的機會嗎?我離開央視之後,我拍著胸脯說,好在還算是個好人。

很多人在想到底要不要創業?我說別想這個問題,你就想一個問題,你甭管是公務員,還是大公司的職業經理人,你周邊那個最能幹的人將來創業願不願意帶著你,你就用這個標尺來衡量自己,不要想怎麼創業的問題,因為創業往往是一個偶然因素觸發的,讓你進入全新的協作系統。

你現在就在你的協作系統當中,反覆叩問自己是不是做到讓我現在的每一個協作者覺得我很棒。如果他遇到機會,他願不願意把這個機會拿來和我分享。

所以什麼是理財?我覺得就是經營自己的資源。

所有的人都不要指望你像一個站在山顛的巨人一樣可以俯瞰山谷,你知道一切形勢,知道一切資產價格的未來走向,不可能的,所有專家都做不到。他說能做到,就是吹牛逼。

怎麼辦?很簡單,優化自己身邊的協作關係就行了。

別人有好事願意帶上你,為什麼?因為你對他有用,你是一個靠譜的人。所以,有那麼一句話,我在創業的過程中一直深信,做好眼下的這一件事情,儘可能排除別人對自己做好眼下這件事情的一切影響,然後等待美好的結果自然呈現。

我們公司寫了一句話放在牆上,到我們辦公室參觀的人最樂意看的兩句話,一句是“腳踩西瓜皮,踩到哪裡是哪裡”。

就是永遠不要做長久規劃,就近期所能的做到最好,如果做不到最好,就持續改進它,就想這一件事,不想今後怎麼樣。

第二,“羅輯思維,我們從來不認為是一家聰明的公司,而是一家很吃苦的公司”,這就是我們公司貼在牆上的話,把它翻譯成“我們願意優化當下的協作關係,把事情在當下做得更好,我們不往前看,就看當下”。

這是我跟大家講的所謂理財的第四個原則,經營好自己當下的協作關係,好好跟著當下的協作關係走,一定會得到很好的回報。

我們這一代地球人,如果說有什麼理財真正的法門,那就活在中國,活在中國的創業圈的周邊,活在中國最好的創業公司的周邊,活在中國最好的創業產業的周邊,我覺得這本身就是一種理財。

總而言之,人就這麼短的一輩子,誰有錢,你都不妨到殯儀館去看一看,那是沒有行李架的,什麼都帶不走。經營好自己,是最好的理財,包括你已經有的財富,也是變成未來經營自己的那個縮量時間的助力。

理財最愚蠢的一種方式,就是把自己擁有的存量變成自己的負擔。那些天天去炒股的人,我看著他們特別可憐,早上一開始就要關注大量的財經新聞,9點多鐘開市的時候一直盯盤,一直到下午,就為自己那天存量的資本在擔心。

我覺得這樣的人生根本不值一過。

你所有的存量資產都應該用於滋養現在的生命,幫助你更好的往前走,成為心裡上的靠山和寄託。

羅振宇:40 歲生日那天頓悟,讓我想通了人生理財的 4 個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