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端午节在家无事,应朋友之约去南太行走走。问朋友此行的目的地,言说是在晋豫交界处的大山深处的陵川的马圪当乡,他告诉我,这里崇山峻岭中景点众多,且人文历史积淀丰厚,此行一定不虚,怀着一种向往之情,遂欣然随行。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此行五人一辆车自驾行,早六点半出发。路上作作功课,知道了陵川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南端最高地带,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西连高平,西南连泽州县,北、西北与长治市的壶关,长治县毗邻,东部和南部与河南省辉县市、林州市、修武县毗邻。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这里不仅有王莽岭风景区,还有锡崖沟、凤凰欢乐谷等好玩的地方。避开熙熙攘攘的游人,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陵川的马圪当乡,朋友说这里的景致大多还属于原生态的,不会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的。本应在辉县下高速,车载导航也和我们开了个玩笑,生生的把我们给导到了获嘉,高速下道口有一辆车出毛病了,堵在了离下道口的一里地的地方,足足等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此后,我们南辕北辙,由此向北返,途中盘山公路上又遇落石,到了马圪当乡驻地吴家湾已时至十一点多钟。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半年前朋友曾来过,属轻车熟路,到了这里一看境况迥异,我们好像错了。半年前还是土房,而现在路两边似乎一夜之间冒出了许多新的楼房,由于大批驴友的到来打破了此地的宁静,活跃了此地的经济,让藏在深山中的小镇也渐渐热闹起来。下榻在一个叫太行星辰的小店,老板姓王,是一个刚结婚的小青年,人很热情,头脑活,挺实在的,是友友上次来新结识的一个朋友。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到了午饭时候,简单吃点,有点累,在客房休息一下。没曾想一觉睡到了下午三点钟,赶紧起来,出去转转。小王介绍我们去离此地不远的红豆杉大峡谷看看,行前也听说此地不错,于是驾车前行。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红豆杉大峡谷位于马圪当乡双底村附近。双底村是一个不足百户小山村,小村四面笔直的山峰山体高大,下部山体笔直,中上部长着茂密的植被,人处在山底下,仰望高山,简直透不过气来,也经常会迷失方向。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据坐落在山根下的兴隆化农家客栈的老板介绍,黄围山景区景色优美,景区内不仅有红豆杉大峡谷,还有白陉古道、七十二拐等景点。由此右拐,可达红豆杉大峡谷,左行可穿行白陉古道和七十二道拐。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我们商量,鉴于红豆杉大峡谷比较有名,去红豆杉大峡谷看看。用了二十多分钟的时间,沿小路下到了大峡谷内,置身其中,真真感到了一股不同的气势,它绝不同于普通的峡谷,自然风光秀丽,原始气息浓郁,湖光山色倒映,河道两侧绝壁如削、怪石峥嵘、造型奇特;河床底部三步一泉,五步一溪,十步一潭,清泉流淌,喷珠溅玉,时而急湍而下,时而微流细浪,时而平静如湖,至此犹如坠入世外桃源的感觉。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一个小瀑布位于红豆杉峡谷入口处,因其形状很像黄河壶口瀑布而被人们称为“小壶口”。据当地人介绍:峡谷气候暖温湿润,两侧生长着数万棵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具有6500多万年的生长历史,为第三纪遗存世界珍惜植物,世称"活化石"红豆杉树,因红豆杉叶片在冬天都是绿的,当地人称其为“冬青”,红豆杉树的枝、叶、根、茎、果均可提取抗癌药物紫杉醇,不知真假,没时间去考证。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大峡谷深幽奇险,长约30多公里,沿峡谷一直向里,可以到达马武寨、老龙口、抱犊、八里沟景区,南太行那原始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地质遗产景观,在此峡谷内可尽览。由于峡谷景观大同小异,也许是没少游览了峡谷景观,我们决定到此为止,回返,左行上山,去看一看白陉古道。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双底村,原名“磢底村”(磢,意思是两山夹缝),自古就是山西与河南之间的交通要塞,村西、村北有3000多年的白陉古道、七十二拐。白陉即孟门陉,位于河南辉县的太行山南关山,连接山西陵川县马圪当大峡谷,全程百余公里。白陉古道因傍白鹿山而过,得名白陉;“陉”: 音xíng, 通常指是山脉中断的地方,即山口。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太行山古有八陉,由南向北为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滏口陉,井陉,飞狐陉,蒲阴陉,军都陉,皆为华北平原与太行山之冲要。据史料载:白陉为“太行八陉”之第三陉。白陉古道在太行山南端,离王屋山不远。太行白陉谷深千余米,顺河床蜿蜒。它东起河南辉县博壁镇,向西经过山西陵川、横水河至上党(潞安)与太行陉、滏口陉会合,全长约150公里。此陉可南渡黄河,攻汴、郑,东向山东菏泽、大名府,北窥安阳、邯郸,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要隘。白陉不仅是一条军事要道,而且是一条商贾通道。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碑文记:“凡潞泽两郡,自西北而来者熙熙攘攘,莫不由之”。“至辉之薄壁,或通获嘉、修武,或达淇卫、汴梁,或历彰德而通山左”,成为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史上占重要地位的晋商通货东西,交流南北的重要商道,成为太行山中的“丝绸之路”。这条古道大部已损毁,现在只有陵川境内的长山底、武家湾、甘河、双底一段约五公里保留了原始风貌。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从小村西北部的“晋门”上山,我们便从号称“七十二拐”的约45度的山凹处“之”字形盘旋而上。我想,“七十二拐”在古代交通的理念上,肯定是旅人的噩梦,而在今天游途的探秘上,却是驴友们嬉戏的天堂,因为它真的是名副其实的一绝。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180度的急弯约有72个,坡度15--20度,道旁砌有沟槽,排水功能不错,故使这段古道历经3个千年不被水毁,至今完好保存。据行路人说,从山下到山上,直线距离不过400米,但转起弯来,不知道几里出去了,但是,攀爬还是比较轻松的。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路面全用石头铺筑,属山石的地方,全部凿平。根据坡道的缓急每隔3-5米便有竖石横栽,稍高出路面,可能是一为路坚,二为排水,三为防止车马打滑。说说笑笑的在浓荫中爬行了大约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眼前到了一小块平坦处,回望来时的路,山峰豁然开朗,青山远去,谷底阔大,绿染阡陌。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我们沿着古道拐过两个弯来到隘口,这是古代“白陉”中途的一个山神祠。其建筑不用木料,依崖靠壁,用青砖券拱而成,正中是供奉神位之处,两侧的空间可挡风雨,供行人歇脚。左右两边的墙壁上各镶嵌着石碑,左面的因年代久远字迹模糊,但右边石碑字迹清晰可辩。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碑头上书“界碑”,碑文起首内容为:“小磢之巅,钟磬号风,香烟含树,昔为山神祠,诚当两省之要害,是属往来之……”落款为“大清嘉庆十八年(1813)二月十六日合社仝立”。从文字记载的内容看出,这里过去确属商旅要害通道。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慢慢前行,从山神庙继续前行便到了悬天栈道,时而沿河,时而绕崖,有时缓慢爬坡向上,有时顺坡而下。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我们转过一个大弯,迎面看到悬崖下有一个天然石坎,外宽内窄象一个大喇叭,走进里面象个大厅,可容纳四五十个人站立。我仔细观察,见石坎顶部被烟火熏得漆黑,在底上一块大石上有一个石臼,直径约30多厘米,一看就知是过去捣米的工具。在石臼上边的崖壁缝隙中有一股流泻的清澈泉水,活象天然自来水,被聚在石臼旁人工石彻的小方池内,可供做饭饮用,整个石窝就是个天然居室,由此推断,这个石坎不仅是行人遮风避雨的地方,据说也是古代在这里设置的一个驿站。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行走在古道上,仿佛每一个脚步都踏在三千年历史的长廊中。该道宽约2米,整个路面全用石板铺砌而成。古道最狭窄处2米,宽处有3米,可供两支骡马队相对而过。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这里依然每隔10余米就坚立一排横石,在险要路段的边沿还砌着挡边石。古道虽然高悬半天空,但因在绝壁中部依地形修筑,有坡的地方较少,且全程宽阔平缓,坡度小,足可供三骑马并排行走。在路面的青石板上,我看到似乎是马蹄的印痕,我惊叹需要多少年的岁月,多少马队和驴驮的践踏才能留下这时代印证。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踩着那一个个马蹄盘踏出的石窝窝,历史的烽烟似在眼前燃烧,烈烈旌旗,浩浩铁骑,沿着这崇山峻岭间的道路奔走,抑或为了争夺一块地盘,抑或是为了掌握一方霸权,所有的大动干戈都在这里行进着……白陉是战争的序曲,是军队的流动的舟船,更是千百年来交通运输和商旅穿梭的大动脉。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走在这条茶马古道上,我好像听到战马嘶鸣,客商答语,轱辘声响,三千年古道沧桑,在我的眼前历历而过……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从行巅第一桥往前走,很快就来到黄围山景区的白陉古道入口处。稍作停留,沿着山间的公路回返,回到双底村已经晚上八点多钟。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中有落石惊心,不表。今天行程十多公里,回到客栈,几人小酌,借酒力ok放歌一曲,早早休息。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一夜无梦,六点早早起床,今天的目的地是魂牵梦绕许久的“十八缸”。为了避开蜂拥而至的驴友,我们六点半就早早出发,十多分钟就到达了地八洞河。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十八缸位于马圪当乡地八洞河西边的蝴蝶谷内。据说,蝴蝶谷里的蝴蝶不但数量大,而且种类多,每个水坑都停着一个品种的蝴蝶,这个坑是黑色的、那个坑是白色、另外一个坑又是黑色的,场面非常壮观与奇特。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不过,当地人对于蝴蝶谷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他们习惯于叫十八缸,但事实上这里有二十八缸,叫十八缸是为了好听好记。由于路滑难走,当地也极少有人进入这里。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从地八洞河村对面进入蝴蝶谷,沿路顺沟走,遇到岔口走右边小路进入峡谷深处;进山的路比较狭窄,山的两侧悬崖峭壁树木参天,随着一道道的绝佳景色,我们经过了短暂峡谷的缓慢预热后,十多分钟的时间,便来到十八缸的进门处。这里有一个当地人看守,因为我们是第一拨驴友,看门人刚刚起床。走不多远,第一缸就在眼前。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交了每人十元钱的进缸费用,看门人给我们准备好了梯子。据说,原来进缸的时候是固定的木梯,而现在为了收费,换成了移动搬运方便的铁梯。近前看看,到现在我才看清楚这个所谓的缸,其实缸,其形状的确像我们常见的缸,是经雨水常年冲刷而成。看,十八缸多处都是绝壁,就是一个个石臼天坑漏斗。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每个缸大小、深浅、形状不一,有的缸存水,有的缸漏水。在总体上,石缸的位置逐级升高。石臼天坑漏斗周围,花草芬芳,林木浓翠,绿树成荫,且山岭连绵,群峰争奇,让你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崇山峻岭间隐藏着神秘奇丽的地下奇观。十八缸基本都是绝壁,风景独特,惊险刺激,当地人用树枝、木棍、钢丝、绳索等材质搭设了不少简易软梯子、栈道,让原本无法行走的崖壁可以上下。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沿梯子进入缸内,仰天一望,缸的四周的沿上黑乎乎、滑溜溜的,没有任何可以攀爬的地方,此时此地,如果真的没有同行的友友和那些颤颤乎乎的软梯,不要说欣赏,猎奇,探险的感觉,你肯定此时脑子里空荡荡的,只能坐井观天!既来之,则安之!为了安全起见,有经验的驴友先上去做示范,随后我们陆续小心谨慎的顺下爬上,互相鼓励着,非常艰难地攀爬通过了每一个缸,几乎携手一起走完了后面的每一个缸,后面的缸一缸比一缸惊险刺激。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看!对面要上爬的石壁高高的,梯子达不到顶部,从高处有垂绳接梯;有的高处无树可系绳,但有崖如门,就在两崖低放一横木如门槛,崖阻木,木系绳;有的软梯,可能为保险起见,又架了一个木梯与软梯重叠在一起,梯上复现光滑斜皮,又引绳过石缝;有的路更宽沟壑拦道,便以以数根长木跨之,沟宽木长,为防人摔,又设横扶手供抓握;有的缸前面石壁更高,下立铁架、上悬软梯,软梯以粗铁棍固定,铁棍嵌石中,根据地形,下一棍桥只能架在沟正中,手无壁无横木可扶,就高几根竖木供握。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更高的崖壁出现在前面,这道软梯也更长,为了不让软梯来回摆动,首先将梯悬在两壁相夹的宽石缝中,然后又在两壁间固以横木佐梯。梯顶出现斜向小梯,两梯相接,离开主缝从另一坡登顶。如此等等,皆是因地制宜,构思非常巧妙。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可是保险措施是有,但是,有的深达十多米,必须缘着软梯抓紧上爬,没有体力是绝不行的。有的必须踩着独木转折过去,没有胆量也是不成的。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有的缸看似上去无路,可是只能钻进石头缝里爬出来,此时如果有体态发福的,你入得了地,但是你绝出不了门上不了天,站在缸底,你只能徒呼奈何,无功而返,可是,返回的路也不是那么轻松,此时你只有绝望的份!别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吃奶的劲儿也用上,你才可能翻越一个个缸,到达一个相对宽阔的地段。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可是,如果说到此“轻舟已过万重山”,你可以轻松了地如履平地了,那真是大错特错了,走完了十八缸的路,说是十八缸其实只能走到十三缸,其他的也可能是缸小也可能是当地老乡介绍没有看到。也许近几天这里下了雨,出了缸后是两三处更加泥泞的路,这个地段是上山的必经路段,垂直高度有一百多米,仰角90 º,虽然大风大浪已经过去了,但是此处绝对是一道鬼门关,它考验但是你的胆量、信心和耐力。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同行的友友夜阑风清虽然以前来过十八缸,可是今天由于山高路滑,一度竟有返回的想法,后来稍微休息了一下,并在友友们的鼓励和帮助下顺利爬到山顶。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之后还有两处陡峭山坡路段,虽然也有棍棒绳索木条可用,可是需要友友大跨度的做动作,考验的是友友的平衡能力和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需要借助专业的攀岩绳才能安全通过,还好,我们五人在此没有遇到多大的麻烦。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又经过一段时间的爬升,便上到山顶平缓的路段,远远地看见前面有一颗白皮松,据说有600年的树龄,腰围达3米多,枝叶覆盖面积达100多平方米,十分壮观。大树下面就是一个遗弃的村落,村里人好像大都迁走了,现在只剩下了一户人家,三口人,主人姓桑,夫妻二人和一个老人。这里有十多间破落不堪的石屋,还好,这户桑姓人家好想看到了商机,原来的老房子已经慢慢地修好了一些,可以吃饭住宿。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村庄的名字可能和这棵大树有关系吧?叫老皮庄。村里有一口水井是山泉水,可以补水,驴友们可以在这个村就餐,鸡蛋米饭,山西米粉,打卤面,10元/人,管饱。夫妻二人挺热情的,也挺实在,有问必答。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饿了,索性在此休息补充一下,吃点东西,偶遇了一对晋城的夫妻,闲聊了几许。此间陆续来了几个驴友,言说和他们同行的后面还有人,可是等了好长时间也没有到达,或许真的如他们所说,他们上不来,或许回去了!我想,或许他们真的没有这个能力,回去了,但愿他们回返的路平安。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吃完饭,一路下山。徒步山岭,观赏到太行山脉地带的另一种风情,使精神获得满足和愉悦。站在高高的太行山上,眺望山峦起伏群峰连绵的远景,又让人感受到大自然之神奇,走在峭壁之上的羊肠小道之上,时而穿行于丛林和灌木之中,时而走在开阔石板路上,放眼看太行山色,一幅大美的画卷就展现在面前,不亲临此景,根本无法感受的太行如此的美。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四点半到山下,驾车回家。可是起大早赶晚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让辉县的交通乱作一团,高速公路上不去,在此竟然耽误了两个小时。高速上用时三个小时,十一点左右到家。想想此行挺好的,有惊险,够刺激,能享受,可是发自内心的说,这样的驴途还是少点好,年龄大了,体力,耐力,精力都不是最佳了,毕竟安全是第一位的!

行摄太行游记:红豆杉大峡谷、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十八缸

此时,我只想给友友们一个建议,如果有去陵川的冲动,最好不要自己一个人去,要结伴而行;如果非要自己去,那么可以去一些难度小的观光景点。至于驴行十八缸,行前最好先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如果觉得自己是强驴不含糊,那也可以一试,但是你必须做好准备,争强,逞能,炫耀都是驴行大忌。户外有风险、驴行需谨慎!次日草就,信口一首,是为记之!

古意 游陵川

猴年马月出东昌,驴行陵川马圪当。

白陉古道觅故史,红豆杉峡享清凉。

七十二拐百花俏,地八洞河千里长,

借问此行绝好处,蝴蝶谷内十八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