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雲山——汝州的世外桃園

紫雲山風景西距市區25公里,景區南北長約6公里,東西寬約2公里,總面積達10多平公里,覆蓋焦村、大峪兩個鄉鎮。 傳說觀音菩薩在選修練之所時,曾駕紫雲至此地上空,見山青水美,便按落雲頭,停了下來,在此修行,此山也就叫紫雲山了。

這個風景區是一個天然的地質博物館,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新生代地均有出露,褶皺、斷裂、節理構造發育複雜,嵩陽運動、中條運動、王屋運動、晉寧運動、少林運動等古老構造運動都有顯示。這些地質構造遺蹟是本區滄桑鉅變的見證,也是造就景區瑰麗多姿,琳琅滿目自然景觀的基礎和動力,賦予紫雲山更深奧的科學內涵。

區內群山逶迤,山勢險峻,危崖絕壁,奇峰林立,峽谷幽深,玉泉飛瀑,河溪婉流,湖水清澈,植被茂密,古寺靜幽,風景如畫,因此這些景點可用"山、寺、湖、石、峽"來概括。

紫雲山自紫雲口至觀音堂約5公里,有紫雲湖、紫雲峽、駱駝峰、青石崖、擂鼓臺、黑龍潭、將軍石、蒼山積雪等幾十個景點。風光旖旎堪稱世外桃源。

紫雲口原來在西部的一個峽谷內,修荒草寺水庫時,把這裡連山劈開為溢洪道,紫雲口就移到了這裡。口內的這個山谷現稱紫雲峽,峽深水大,汛期形成的大瀑十幾裡外就能看到,水衝擊山壁形成的聲音震耳欲聾,因此山外的百姓稱這個地方為鬼見愁而敬而遠之,很少人知道山裡面的情況。後來採藥人冒險從峽口走進了進去,發現是口小肚子大的葫蘆峪,裡面樹木繁盛,盛夏不知炎熱,野果草藥非常豐富,很適合人居住,就從我們所在地方開出了一條山路出入,戰亂時附近的百姓就躲進了山裡,後來成了這裡的住戶。因此人們稱這裡是世外桃源。

峽谷盡頭有片水域稱為紫雲湖。紫雲湖原為景區的一個小盆地,有一寺院叫黃巢寺,是紀念唐代農民起義領袖黃巢而建的寺院,因修建水庫時寺院倒塌非常荒涼,群眾就叫它的荒草寺,新修的水庫也就叫荒草寺水庫了。這個水庫控制流域面積約14平方公里,總庫容317萬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兼顧旅遊等綜合利用的小型水庫,是景區重要的景點。這個水庫2008年啟動了加固除險工程,已以全新面貌接待遊人。

水庫大壩以南的峽谷就叫紫雲峽。

紫雲峽為紫雲河出山口,是數億年來水流不斷的沖刷湖岸山脈而形成的自然奇觀。峽谷南北長150米,東西最寬為60米,底部最窄處不足1米。仰視兩側山崖,峭壁對峙,山危石奇。清泉細流,飄然而下,水滴似珠玉,瀑布如水簾,清爽宜人。自石縫間流淌的水流,如同跳動的琴絃,錚錚之聲不絕於耳。兩岸山石中有人工開鑿的輸水山洞和灌溉渠道,峭壁上有4個天然石洞,一字排列,東部的半山腰還有明洞和暗洞。洞渠相連,洞深水緩,懸流飛瀑,如同飛珠濺玉。紫雲峽中到處散佈著巨石,因長期被水沖刷,渾圓光滑,其色乳白,其形如象。側崖壁上有象形石,好似一頭雄獅高臥崖頂,威風凜凜,守護著紫雲山的門戶。另有金魚望月、群羊戲水等奇觀,惟妙惟肖,引人入勝。紫雲山腹地的山腰上有兩大突出的巨大石峰,它有20多米高,群眾叫它拴馬橛,也有人叫他寐船鼻。但從西面遠看又像在荒山遠行的駱駝,類似江西上饒龜峰景區的駱駝峰,因此又叫駱駝峰。駱駝峰和附近有厚厚的一層岩層,它均為大大小小的礫石凝結而成。大家一定想知道它的其成因是:。距今23億年前的地質年代的元古代時期,汝州大地處在濱海和淺海環境中,不斷地接受來自陸地和山地被洪水衝來的沙、石的沉積,這些沙石本是山洪沖壞的山體岩石,在洪水衝運的過程中經過相互不斷的碰撞,突出的部分磨成了沙質、泥質,堅硬的部分成為光滑的礫石。這些沙礫石經過數億年沉積形成厚達數百米上千米的沙礫層。這些礫石層後來經過高壓、高溫的變化,凝結成堅硬的礫石岩層。距今19億年的時期,地史上發生一次叫"中條運動"的造山運動,使形成多年的地層發生強烈的褶皺,地體抬升形成了古陸地,深埋地下的礫石岩層也隨著地殼的褶皺深淺不一的抬升至地表。

之後在距今19億至14億年,汝州大地及周圍廣大地區發生了多年火山噴發,在這些地層表面又堆積了厚達數千米的熔岩。這些熔岩經冷卻、沉積形成了類似樹木化石的岩石層叫安山玢岩的地層。

距今14億至10億年,這個地區又處在秦嶺與嵩箕山的淺海環境中,又接受新的沙礫石的沉積。這個時期有時長期炎熱乾旱,這些沙礫在山岸上形成了象紫雲一樣的紫紅色的岩層。紫雲山名由此而來。

距今10億年的時期,河南西部發生了史稱"晉寧運動"的造山運動,整個豫西全部抬升,秦嶺、嵩箕古陸升為高山,之間的淺海變為陸地。之後進入長達數億年的寒冷時期,大地被冰雪覆蓋,形成厚達數百米的冰川。後來天氣變暖,冰川攜冰積物就留在低窪的地方,形成了冰川遺蹟地層。這些地層在這一帶表現不明顯,可能大部分被後來的造山運動埋在了地下。而在汝州南部的羅圈一帶非常明顯,厚達300多米。但在東部山頂的部分地帶,土質很鬆散,應是風化後的冰川遺蹟。

距今6億年至5億年,這個地區再次下沉為較為穩定的濱海和淺海環境,接受了大量的鈣質沉積,形成了厚厚的石灰岩和白雲岩岩層。石灰岩和白雲岩在這個景區分佈非常明顯,一會我們看到蒼山大峪谷就是個時期形成的岩層。

這些不同時期的岩層能在紫雲山風景區全部呈現,使這裡成為天然地質公園,得益於距今8000萬年的一次造山運動。這次造山運動歷史上叫"燕山運動"。這次運動非常強裂,前期表現為呈南北方向強大的壓應力,使地體或褶皺、或斷裂、或隆起,形成了汝州南北呈東西走向的山脈,山前形成大斷裂,使汝州的山脈主體基本呈東西向分佈。後期應力呈北西、南東方向,使前期的山脈部分結構得以向北東方向。紫雲山景區的山脈分佈得力於後期。這次造山運動,把幾十億年前形成的地層進行切割重組,呈立體狀呈現給了我們。但整體上仍然是高處的地層地質年齡小,下面的地質年齡老。

九道瀑景段。這是紫雲河較窄的一段,群眾叫頭道河。河東的山崖腳下這一段,是山水入河處,從兩山山域腹地彙集至此的山水從谷口下來,至石崖跌落而下,形成數道飛瀑。如遇天雨連降,紫雲河水暴漲,流至此段,因河床降低就會形成瀑布群。山腳下的瀑布與河流中的瀑布交相輝映,其勢十分美妙壯觀。

百丈崖。是一個馬蹄形峽谷,南、西、北三面皆山,唯東面為溝谷。其北面的山崖高約百米,東西長六七百米,上下壁立,如鬼斧神工,其奇、其險、其絕,令人驚歎不已。

東邊山崖上的一塊巨型山石,像不像一面滾圓的大鼓?這就是群眾相傳多年的擂鼓臺。傳說郭子儀平安史之亂,在此與安祿山激戰,天神于山上擂鼓助威,鼓聲震天,嚇得安祿山膽戰心驚,大敗而逃。

這就黑龍潭。是紫雲河中的一個深潭,因潭深水黑稱黑龍潭。紫雲河水流此因地勢落差大,形成瀑布,瀑下形成深潭。潭水南流,河中有一石柱,高約丈許,距河西岸崖壁僅約數尺,形成一小石門,河水自石柱兩邊分流,絕類黃河中的中流砥柱。

將軍石,前面河邊自然聳立的巨石。這個地方是兩河交匯處,由觀音堂、聚仙堂流出的兩道小河在此匯合南流為紫雲河。河旁有一巨石,有如站立的將軍,故名"將軍石"。河於此處較為寬闊平緩,遊人可在此洗臉濯足,如遇盛夏亦可在此游水沐浴,且兩河之間有一道山樑相隔,男女多在一條河裡洗澡,可互不相見。

蒼山積雪,前面遠處那片白色像積雪一樣的峽谷就叫蒼山積雪。峽谷周圍全是白雲岩,因崖壁陡峭光滑,無處存土和積水,不能給植被形成創造條件,加上常年風吹日曬和雨淋,就成了白皚皚的外表,特色是盛夏,在烈日的照耀下反射出如雪後初晴時的白光,涼意頓生。蒼山積雪是一個很奇特的景點,也是兩條河流的交匯處,出口是50米長灣灣曲曲的峽谷,谷內有3個深潭。進去峽谷,豁然開朗,是一個約500平米的盆地,盆底是個深潭,一年四季有水。從峽谷進入峽內,沒有路可走。枯水季可以扒著岸壁沿著突出岩石小心地進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