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淨利潤下滑72% 王傳福直言造車難

由最開始的手機電池業務跨界到汽車生產,後拿下新能源汽車全球銷量第一的位置,獲得巴菲特旗下企業直接入股,比亞迪都算的上是一傢俱有傳奇色彩的企業。隨著行業的飛速發展,比亞迪遇到了諸多難題。

中車網獲悉,2018年8月29日比亞迪發佈了今年上半年度業績報告。上半年,比亞迪營業額為521.63億元,同比增長20.23%%,歸屬上市公司淨利潤約為4.97億元,同比下滑72.19%,淨利潤回落至2015年水平。

比亞迪淨利潤下滑72% 王傳福直言造車難

比亞迪財報顯示,其汽車業務上半年銷售收入同比上升24.93%,為280.26億元。其中新能源汽車營收達181.73億元,佔比亞迪總營收的比例為34.84%,繼續成為比亞迪重要的收入和利潤來源。

比亞迪一直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佔據著重要的行業領先地位。隨著新能源前景的優勢不斷擴大,眾多車企也紛紛加強對新能源汽車的投入。國際上有特斯拉,國內北汽新能源、上汽、眾泰等新能源車銷量也在迅速增加。

專業人士分析,對於包括比亞迪在內的眾多中國新能源車企來說,國內市場的保護政策及財政補貼對企業的盈利水平影響巨大。此次比亞迪的淨利潤大幅下滑,也給眾多電動車企敲響了警鐘。

比亞迪淨利潤下滑72% 王傳福直言造車難

比亞迪在2017年實現歸屬母公司淨利潤同比下降19.51%。由於補貼政策的調整,2017年比亞迪每輛電動大巴獲得的補貼下降了13.5萬元。2018年第一季度業績顯示:在國家補貼仍有6個億的情況下,第一季度淨利潤為1.02億元,同比下滑83%,扣非後淨利潤則虧損3.29億元,上年同期盈利4.46億元。

比亞迪稱,新的補貼政策鼓勵長續航里程和高能量密度,比亞迪多數新能源汽車車型均將獲得頂格補貼,預計下半年新能源汽車盈利能力將有所改善。

政府補貼呈退坡趨勢,經營業績出現大幅下滑,比亞迪的真實盈利能力不言而喻。政府補貼不會永遠持續,力度逐漸下降是大勢所趨。儘快擺脫對國家補貼的依賴,增強自己市場競爭能力是所有新勢力車企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除了不依靠政府補貼外,新勢力車企同樣需要注意汽車安全問題。僅7月到8月,就有多起電動車自燃事件被媒體先後報導。7月初,南京金龍生產的D11純電動物流車在北京一充電樁發生自燃。幾天後,深圳一充電站內也發生了一汽電動物流車起火事件。

比亞迪淨利潤下滑72% 王傳福直言造車難

8月底,威馬一輛EX5電動車在成都威馬研究院園區內起火。威馬稱自燃車輛時一輛經過多輪破壞性試驗的報廢早期試裝車,已進入拆解程序,未及時完成全部拆解出現電器元件短路引發火情。

而其他事故均指向電動車的電池問題。“安全是我們新能源汽車發展必須保持的底線,希望我們全行業的所有參與者能夠認真對待這件事情!”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翟國春在泰達論壇上強調。

比亞迪淨利潤下滑72% 王傳福直言造車難

比亞迪董事局主席王傳福

比亞迪董事局主席王傳福認為,造車新勢力這個新鮮血液進到傳統造車領域,本身是好事,但是任重而道遠。“汽車產品的週期比互聯網的產品週期長,中國風投很活躍,但也要給造車新勢力一個週期,要足夠容忍他們犯錯誤。但是新能源造車的窗口期正變得越來越短,其實路還蠻艱難的。”

文: 郭夢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