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西——(第二站)太原晉祠

很早就想給自己一段時間,一個人來一次長時間的旅行,感受及記錄沿途的風景及人文。因工作的關係一直未曾成行,這次剛好有機會給自己放個長假,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計劃走西北線,以城市為主,從北京出發第一站在石家莊,呆了一天。第二站在山西太原,目前已在太原呆了四天了,逛了一下太原市區景點及平遙古城、晉祠等地方,目前還有五臺山沒去成。這兩天身體有點不配合,有點小感冒,聽說五臺山上很冷、加上有點感冒所以還沒有買票前往。今天在旅館休息了一天,順便整理了一下相片以便後續寫我的一路向西的旅行圖文紀事。

第一站石家莊寫了兩篇美篇,美篇寫起來比較人性化,寫起來容易些,版面有模版及背景音樂可選,同時也不會要求每張圖片的大小控制在5M以內,所以很是方便。頭條就不一樣,要求每張圖片必須在5M以內,我很多相片都是用相機拍的,圖片大小基本上都是9到10M,所以每次都要用電腦把圖片轉化為小圖,再上傳到素材庫中,再開始寫圖文。若頭條能可自動壓縮處理過大的圖片那用手機直接寫頭條就會方便多了,很期待有那麼一天!

來太原的人必來晉祠,晉祠,始建於北魏(386年—534年)前,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原名為晉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周武王的次子後被追封為晉王)及母后邑姜後而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園林,為晉國宗祠。

一路向西——(第二站)太原晉祠

晉祠正門入口

這個季節旅遊的人相當多,所以在景區很難拍到沒人的景觀照。

門票成人80元不算很貴,晉祠景區內部無商業店攤,所以來旅遊的朋友最好帶好水及食品再買票進入。

一路向西——(第二站)太原晉祠

三晉名泉為清康熙武舉楊廷翰所書

水鏡臺,傳說為了能有共鳴效果,在戲臺前方有埋多口大缸,形成音箱效果

一路向西——(第二站)太原晉祠

水鏡臺為清乾隆翰林、名書法家、晉祠人楊二酉所題

一路向西——(第二站)太原晉祠

水鏡臺全景

一路向西——(第二站)太原晉祠

美女導遊

一路向西——(第二站)太原晉祠

會仙橋

翰林院羅洪先的詩句:懸甕山中一脈情,龍蟠虎伏隱真明,水飄火劫山步移,五十年來帝母臨。

一路向西——(第二站)太原晉祠

會仙橋側影

一路向西——(第二站)太原晉祠

流碧榭

流碧榭在會仙橋的左邊,亭內有石桌石凳,臨水一邊是木質長椅,牆上有圓形窗,可觀水鏡臺。

一路向西——(第二站)太原晉祠

從流碧榭看水鏡臺

另一邊的圓窗則可看難老泉景觀

一路向西——(第二站)太原晉祠

從流碧榭看難老泉

設計很是獨特

一路向西——(第二站)太原晉祠

金人臺

是北宋紹聖四年(1097)所鑄,被稱為宋代的不鏽鋼,鐵鉻合金

一路向西——(第二站)太原晉祠

左鐘樓右鼓樓

對越牌樓是明代書法家高應元為治母病捐建的,“對越”即答謝頌揚之意,源自《詩·周頌·清廟》:“濟濟多士,秉 文 之 德 ;對越在天,駿奔走在廟。”為晉祠三大名匾之一。

一路向西——(第二站)太原晉祠

聖母殿

穿過對越牌樓則是聖母殿,始建於北宋天聖年間為晉祠的主殿,相傳是為奉祀姜子牙的女兒,周成王的母親邑姜所建。遊人較多,也只能隨手拍了,沒法拍到人少的純建築圖片。

一路向西——(第二站)太原晉祠

聖母殿

一路向西——(第二站)太原晉祠

殿內牌匾特寫

一路向西——(第二站)太原晉祠

聖母殿牌匾特寫

一路向西——(第二站)太原晉祠

殿左右兩側各立一巨人雕像

一路向西——(第二站)太原晉祠

難老泉

難老泉水溫常年17度,夏天很清涼,這位置遊客很多,都想手捧泉水拍個照留念。

一路向西——(第二站)太原晉祠

清洌的泉水

一路向西——(第二站)太原晉祠

難老泉

一路向西——(第二站)太原晉祠

難老泉

一路向西——(第二站)太原晉祠

難老泉

逛完難老泉,往右是王氏子喬祠

一路向西——(第二站)太原晉祠

一路向西——(第二站)太原晉祠

一路向西——(第二站)太原晉祠

一路向西——(第二站)太原晉祠

一路向西——(第二站)太原晉祠

千年銀杏樹

一路向西——(第二站)太原晉祠

一路向西——(第二站)太原晉祠

一路向西——(第二站)太原晉祠

一路向西——(第二站)太原晉祠

一路向西——(第二站)太原晉祠

一路向西——(第二站)太原晉祠

晉祠內還有個西湖,面積不大,在西湖的對面有一座浮屠塔,拍照時可藉助湖水拍倒影!

一路向西——(第二站)太原晉祠

浮屠塔

一路向西——(第二站)太原晉祠

西湖內的小金魚

一路向西——(第二站)太原晉祠

一路向西——(第二站)太原晉祠

此次晉祠之行準備還是不充份,入祠之前沒有買任何吃的東西,逛到下午1點時已餓得不行了,還有很多地方沒有看及拍照,但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確實餓得慌,沒辦法還是出來找吃的喝的。出側門有一長巷都是吃的攤點,這邊東西都不是很貴,份量也足,可以說是良心景區!有機會我還會再來看春夏秋冬各個季節的晉祠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