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專項扣除的那些事,你知多少?

個稅修改意見稿出臺後,各種關於個稅的討論都很多,其中個稅專項扣除的討論尤其火熱:有的說這是在變相收取“單身稅”,有的說專項扣除應顧及租房群體,有的說專項扣除標準不夠詳細明晰……

關於個稅專項扣除的爭議很多,而其實,不止國內,國外關於個稅專項扣除的做法和討論同樣很多,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專門聊聊:

1、稅前專項扣除大都名目繁雜,同時兼顧人情和弱勢群體

在日本,稅前扣除和免稅項目繁多,除了傳統教育、家庭等專項扣除羨慕,還有其他很多稅前扣除項目:社保捐贈扣除、養老退休所得扣除、殘疾人扣除、勤工儉學扣除、突發事件扣除等,特色免稅項目更有:基本免稅額、配偶免稅額、贍養人口免稅等。日本這種制度對弱勢群體有較為詳盡的優惠和照顧,有利於照顧到不同人群的不同實際狀況。

而相比較日本,美國個稅裡面的專項扣除也有幾大塊,除了以家庭為單位的各種基本稅制扣除費用,另外還有:經營費用的扣除;個人一些其他補充家庭費用的專項扣除;通貨膨脹的也有一定寬免額度

從上其實可看出,不管東西方,只要社會發展程度充分,國家政府在個稅方面對各種免稅和專項扣除項目都基本有明晰詳盡的各種政策,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生活項目都有比較詳盡的“免稅做法”,以體現人性化。

2、我國稅前扣除項目中有社保公積金,但整體標準過於狹窄。

與大眾記憶中我國此前並無稅前扣除的印象不同,其實,我國也有個稅稅前扣除項目的,我們熟知的五險一金就是,目前國家個稅制度給出的辦法是:公民先繳納五險一金,然後以之後金額作為個稅繳納的金額依據。

但除了這點,其他稅前扣除項目就很少了,稅前扣除標準也較狹窄:既沒有綜合考量不同家庭的不同經濟負擔,也沒有考慮任何公民都會有的教育支出、醫療支出、贍養住房等等基本生活項目支出。

總之就是,個稅制度的稅前扣除範圍過窄,目前並不能很好調節個人收入分配。更不用說目前這種稅前扣除也未能與物價指數等掛鉤,沒有考慮最實際的消費實際情況等。

【拉卡拉金融】溫馨提醒

當然,這也是此次個稅修改案提出稅前專項扣除的目的,國家想法總是好的,但總歸希望,咱們的個稅制度應更多考量,有更多合理化、人性化措施,例如稅收指數化調整,跟隨物價工資水平相掛鉤,例如向部分弱勢群體的免稅傾斜等。

個稅專項扣除的那些事,你知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