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桐城八景之一“荻埠归帆”在哪里?早淹没在江影涛声里

说到枞阳县老洲镇,我第一印象决不是现在铜陵大桥江北桥头镇,而是一个原名老洲头的地方,又名荻埠,是原老洲镇政府所在地。这里原有一个小轮码头,和铜陵大通镇隔江相望。据说这里荻埠归帆是老桐城八景之一。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长江河道改造,这一景致早就淹没在江影涛声里去了。

老桐城八景之一“荻埠归帆”在哪里?早淹没在江影涛声里

我记忆中的老洲有个街道在堤内,有个码头在江外,码头的进口处有个小人书摊,经常有一个瞎子在那拉二胡,前面摆放一个给人抽牌算命的匣子,此外就是候船室较"壮观",在那个时代。至于荻埠归帆,我连影子也没见着。

最近,看到一写老人的回忆文章,我知道了,我心目中的老洲老街并不是老街,老街还另有地方,它就原老洲码头旁边,在现在江堤之外,周遭芦荻丛生,帆影点点。老人为我们描绘了一道无法想象的老街印象,因为他所描绘的一切即使居住在当地的七十岁以下的人一点印象也无。

老街是沿着长江的走向伫立在江岸上的,从街东头到街西头,弯弯扭扭约有一里多路长。街面并不大,最宽的街面大约三扁担,窄的地方挑一担稻草都走不过去。街心地面上,绝大部分是一块块糙石板铺就,沿街的那高低不平的路牙,都是一块块青石垒成。

老街每天早上都有一个露水早市,埂内外的农民一早就会到街上来卖菜,渔民也早早把头天打的鱼拿到街市上。街坊们买菜,各有门道,各有门槛。有的趁早,常常是堵在进入老街的路上拦住卖菜卖鱼卖虾的,图个鲜活。有的却偏偏赶个下市,坐在家门口,眼瞅着快下市了,往往是连菜带人地揽到自家门口,说两句客套话,甚至递一杯茶水,硬是把人家卖剩下的菜买下来,图个便宜。当然,真正下脚货是没有人要的,老街的街坊一个个都鬼精。

老桐城八景之一“荻埠归帆”在哪里?早淹没在江影涛声里

这条老街虽说建在江堤上,但那时的江堤根本奈何不了洪水的肆虐。1954年长江溃堤就是在此不到三里的上游地段。自此后新中国决定整治江堤,杜绝长江水患。老洲老街移民内迁,除了码头外老街不复村庄。

据了解,老洲老街从现在江外一直通往江边,江边原有码头,从搬运公司到江边码头有一里不到二里的路程。快到现在的江心,街面窄青石板铺的地面,江面很窄没有现在江面宽一半。五四大水前,每年长江发洪水崩岸,直至五四大水,溃堤是在下圩和陶圩之间,江内一片汪洋,大部分人到江南开荒种地或外出要饭。五四年后江外街搬到江内现在的老洲街,老洲区政府是五四年做的。小轮码头一直到1995年铜陵长江大桥通车才完成历史使命。98年长江再发罕见洪水,但此江堤固若金汤。此后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又加固江防,外堤加了泥石护坡,路面修成了沿江公路,老洲小轮码头也和其他江段一样,只见滔滔江水日夜奔流了。

沧海桑田,荻埠归帆也就归帆不归。如今的长江大堤,似铜墙铁壁,护卫着长江北岸人民,堤外挡浪柳成了一道新的风景线。我记得在洲中学读高中时,我常随几位同学,或早晨,或傍晚,在江外沙滩上漫步读书,面对百舸涛声,浮光江豚,思绪如大江奔流,激情如浪花拍岸。我至今还记得当时兴写的一首不合律的绝句:涛击百舸荡回声,壁下寒生埋头功。涯际银光辉映日,疑似风流满云空。

老桐城八景之一“荻埠归帆”在哪里?早淹没在江影涛声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