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玉佛養人,養在哪裡!

和田玉玉佛

佛像是造像數量最多的一類。包括釋迦牟尼佛、強巴佛、無量壽佛等等。菩薩造像在

佛教造像中,佔有很大的比例。例如觀音、文殊、普賢、地藏菩薩,他們的造像顯得

親切、莊嚴,表現了慈祥、優美、寧靜的審美情調。

銅佛像是指用銅或青銅鑄造的佛像。這類佛像中有相當部分表面鎏金,故又稱""。大

型室外的佛像一般為銅佛像。廣義的"金銅佛像"包括一切金屬質地的可移動小佛像,

常見的有銅鎏金、銀鎏金、黃銅佛像、青銅佛像等

都說玉佛養人,養在哪裡!

《神農本草》、《本草綱目》中紀錄:玉石有“除中熱,解煩懣,助聲喉,滋毛髮,養五臟,安靈魂,疏血脈,明線人”等諸多功效。經常佩帶玉器,玉中的微量元素可以通過皮膚和穴位的浸潤,進入人體,從而到達調治人體性能,促進康健的目的

由於玉的特殊功效,玉石養生在中國史上歷史悠久,而“玉”在中國人心中也成為祥瑞如意的化身,佩玉也成為一種傳統。在博寶寶珍商城中,珍藏了一大批玉石掛件作品,琳琅滿目,精品眾多。這件展出於博寶寶珍商城之中的和田玉籽料金皮巧色荷塘翠影甜蜜蜜掛件,是以和田籽玉雕琢而成,玉質細膩油潤,脂光粉膩,玉感極強

老和田玉駱駝擺件圖片,新疆和田玉擺件與俄料鑑別,總結來講。俄料擺件顏色很白,但卻給人幹、死、漿的感受,缺乏油性與細膩;細看內部結構,顆粒感強。而,新疆和田玉擺件玉質很是細膩,是油脂光澤那種白,內部無顯著結構。

聽說和田玉擺件最出自於宋代,在明清兩朝到達了壯盛熱潮。這主要是由於和田玉礦石的開擴,手工業加工手藝的生長也發動了和田玉擺件的加工武藝。擺件變得越來越細膩、而且主題越鮮明

據瞭解,明清之前的多為高古佛像,即漢傳佛像。而明清佛像多為藏傳佛像。在佛像市場上,藏傳佛像的收藏遠好於漢傳,因為海內外藏家十分重視明清宮廷造像。

明代的歷史資料記載,佛像已成為朝廷與青藏宗教上層互相饋贈的禮品,成為雙方通納的固定項目,是祈福、吉祥的象徵物。每年大批的青藏僧界人士以各種名義到明朝廷朝奉,禮品中必有佛像。在這種交流下,漢式的佛像與藏區的佛像在樣式上也有趨於一致的傾向。漢地明永樂、宣德時期所造的比例勻稱、形體分明、清秀宜人的藏傳金銅佛造像的興起,正是這一風格的自然演進

香港市場玉器拍賣成交價遠高於內地,內地尚未有成交價過萬萬元的玉器。從成交價格看,文房用品類的玉器成交價格,2007年香港佳士得秋拍的白玉鶴鹿同春筆筒以5408.75萬港幣創中國玉器全球成交價紀錄;佩飾件3件成交價凌駕200萬元,2007年香港蘇富比春拍的御製翡翠和田玉扳指七件連御製詩剔紅紫檀三魚朵梅海水紋蓋盒,以4736萬港幣居乾隆玉器成交價前百名的第二位;陳設用品類成交價者是一件御製紫檀木嵌“延年”龍鳳紋古玉壁御題詩插屏,2007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以3448萬港幣成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