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劉麗|走進延安

點擊上方“芝蘭園”關注我們

「游记」刘丽|走进延安

心口呀莫要這麼厲害地跳/灰塵呀莫把我眼睛擋住了……/手抓黃土我不放/緊緊兒貼在心窩上/幾回迴夢裡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千聲萬聲呼喚你/母親延安就在這裡

兒時課本里的《回延安》,那巍巍寶塔山,滾滾延河水.......魂牽夢縈了幾十年。七月,我終於帶著“兩顆心”,一顆朝聖革命聖地的心,一顆實現老人平生夙願的心(老人為革命工作了一輩子,一生最大的心願是到延安看看革命聖地),走近了“母親延安”.......

撫摸寶塔山

寶塔山位於延安城東南。寶塔山,古稱“豐林山”,宋時改名為“嘉嶺山”。山頂寶塔建於唐代,高44米,共九層,磚塔結構,呈八角型。

我們一行幾人驅車到達寶塔山麓時,已近黃昏。舉目仰望,夕陽霞光映照下,寶塔山熠熠生輝。

一下車,我迫不及待地躬身從圓拱型塔門進入塔中,貼著右側塔身,順著陡峭的石階,拾級而上。臺階非常窄,裡面的空間極小,僅容一人通過,悶熱至極,無奈退回來。

王安石在《遊褒禪山記》中這樣說:“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 。

“有志矣、有志與力、力足以至焉。”我屬於什麼?至少,未登至塔頂,留下深深的遺憾!

撫摸塔身,擁抱這座千年不倒的身影,想象著它經歷過的戰火洗禮,想象著它見證了紅色革命的勝利,心潮澎湃……

站在寶塔山上,極目四眺,眼前的山嶺,一片生機,鬱鬱蔥蔥,植被茂盛。與想像中的黃土高坡大相徑庭!山腳下一座座現代化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延河上一輛輛穿橋而過的車輛,川流不息。不遠處,延安新區(通過削山填溝造城工程)已規模初成,整個延安一片欣欣向榮景象!當年,“滾滾延河水,巍巍寶塔山”似乎不見了,面前是涓涓流淌的延河水穿城而過,在夕陽的餘暉中,泛著金光......

「游记」刘丽|走进延安

感受王家坪

王家坪位於寶塔區西北約4公里處,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中央軍委、八路軍總部在這裡領導解放區軍民堅持了八年抗戰,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後又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對解放區的"全面進攻",併為戰勝其"重點進攻"作了充分的準備。

這裡由王家坪革命舊址和革命紀念館兩大部分組成。

舊址以溝分界,形成兩個大院,是中央軍事委員所在地,有軍委禮堂,作戰研究室等,也是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舊居。

讓我銘記在心的是毛主席舊居的石窯洞前的那個石桌,是偉大領袖毛主席與他的長子毛岸英曾經談話的地方。窯洞的牆上,一幅毛主席與毛岸英的合影深深地觸動了我。照片中的毛主席面目慈祥,目光深邃!站在父親身旁的毛岸英,清秀挺拔亦帶些拘謹。好多人在照片前停留、凝視,體味著凝結在這張照片中的父子情深......

革命紀念館前,是一大型廣場,廣場中央巍然聳立著高5米的毛澤東主席銅像,偉岸莊嚴,高大挺拔!

毛主席身著中山裝,雙手叉腰,目視遠方,以凜然之勢,傲視蒼穹!

進入紀念館大廳,迎面是一組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一起奮鬥的大型雕塑,活靈活現,令人肅然起敬!革命紀念館陳列大廳,幾百上千幅照片及革命文物、雕塑、場景復原等,生動再現了黨中央及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領導中國革命的艱苦歲月!那一幅幅發黃發灰的圖片與手跡,那一件件陳舊、簡陋的生活實物,彷彿就是那段濃縮的歷史,引領我們進入那烽火年代、崢嶸歲月!因信息量太大,也只能淺淺地看了一遍......

「游记」刘丽|走进延安

凝望棗園

去棗園之前,先到楊家嶺去了一下。楊家嶺位於延安城西北約3公里,是1938至1947年中央機關所在地。舊址分為路南和路北兩部分,路南是中央大禮堂,位於楊家嶺革命舊址的入口處,是一座在紅色景點中比較宏偉高大的磚瓦結構建築。路北是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舊居。

從楊家嶺出來,驅車前往棗園,棗園又名“延園”,曾經是中共中央書記處所在地,它位於延安城西北約8公里,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書記處由楊家嶺遷駐此地。棗園是一個園林式革命舊址,綠樹成蔭,芳草萋萋。依山而建的窯洞和楊家嶺、王家坪革命舊址大同小異,只是這裡的環境建築更好一些。據說這裡原為一家地主莊園,因生意失敗,以200元大洋賣給了陝北軍閥高雙成,後歸人民所有。

中共中央書記處在此居住期間,繼續領導全黨開展了整風運動和解放區軍民開展的大生產運動,籌備了中國共產黨"七大",領導全國軍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並領導全國人民為爭取民主團結,和平建國,同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為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全面內戰作了充分準備。

進入園區,順著林蔭小道,行至園中央,可見中央小禮堂、機要室等。順著老一輩革命家(任弼時、周恩來、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在一起昂首闊步的銅像,再往裡走,依山分佈著5座獨立的院落,分別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任弼時舊居。那一間間樸素的窯洞,簡單、斑駁的傢什、保溫瓶、煤油燈、部分遺物、牆上懸掛的一幅幅不同時期的珍貴照片,一段段感人的故事,無不在無聲地訴說著艱苦歲月裡偉人們生活、工作過的痕跡!再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裡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領導和指揮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奠定了人民共和國的堅固基石,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偉大篇章!也是在這樣簡陋、陰暗、潮溼的窯洞裡,完成了一項項偉大的歷史使命!

一切恍若隔世.......

凝視著腳下的每寸土地,彷彿上面還留有偉人們匆忙堅定的足跡!凝望牆上的一幅幅偉人們夫婦甜蜜的合影,讓人觸景生情!彷彿看到了艱苦歲月裡缺吃少穿的年代,他們夫婦溫馨生活的場景,感嘆他們也曾恩愛、也曾伉儷情深過.......

一條幸福渠穿園而過,彷彿看到了昔日緩緩流淌的渠水,灌溉滋潤了棗鄉的土地。偉人們自力更生自給自足,辛苦勞作的場景一 一再現.......

走進延安,就像翻開了一部厚重的歷史典籍!它的精神、它的博大、它的厚重,是我所不能企及的高度,只能淺淺地記錄下此行所見以及自己崇敬的心路歷程!

「游记」刘丽|走进延安

但是,走進延安,參觀革命舊址,感受到:延安精神的力量是震撼的!感嘆在艱苦的歲月裡,我們的領袖用超乎一切的意志,締造了中華民族的奇蹟!沒有老一輩革命家的奮鬥,取得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我們也不會有今天和平、繁榮的生活!我們沒有理由不珍惜現在的生活!

同行的老人一度感慨落淚,此行延安,了卻一生心願!見證革命聖地,勝卻遊遍世界各地!


劉 麗 河南林州市人。從小愛好寫作,半生坎坷跌宕,但倔強不屈!餘生願重拾文字,與文字為伴!與文字相依!


「遊記」劉麗|走進延安

©原創作品 授權發佈 網圖提供證明付酬 打賞>10元付酬 <10元平臺維護

因微信系統修改,【原創】標識處只能顯示開通讚賞的賬戶,芝蘭園公眾號公用讚賞為“作家呂志勇”,此賬戶即為【公用賬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