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新規倒逼銀行理財「瘦身」

受資管新規的影響,多家銀行已經開始壓降理財業務規模,9月3日,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五大行理財規模整體均呈收縮態勢,而股份制銀行所受的衝擊更為明顯。此外,銀行理財淨值化改造速度加快,還有不少銀行積極發力財富管理業務,提高零售理財客戶佔比。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自去年11月資管新規意見稿開始,銀行就已經在謀求轉型,預計今後非標資產投資將會下降。

銀行理財規模普降

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除工商銀行外,五大行理財規模整體呈收縮態勢,具體來看,截至今年6月末,中國銀行的銀行理財產品規模餘額合計10609.97億元,較2017年末的11577.36億元,減少967.39億元,縮水8.4%;建設銀行的理財產品餘額為19486.26億元,較去年底的20852.56億元減少了1366.3億元,縮水6.6%。

此外,農業銀行的理財產品規模也有所下降。中報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農業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投資的資產規模為15083.18億元,較去年底減少722.09億元,相應的該行發行的未到期非保本理財產品的發售規模為11850.38 億元,較去年末減少1838.4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各銀行不僅理財產品規模壓降,理財業務收入也出現縮減。以建設銀行為例,建設銀行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該行理財產品業務收入為65.52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58.29億元,降幅47.08%。8月29日,建設銀行副行長張立林在業績發佈會上解釋稱,“理財收入下降,是一個正常現象”。

農業銀行在半年報中披露,該行代理業務手續費收入122.31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25.45億元,下降17.2%,主要是由於代客理財業務收入減少;此外,交行管理類手續費收入為人民幣65.11億元,同比減少人民幣7.25億元,降幅10.02%。而工商銀行的個人理財和對公理財等業務收入也表現疲軟,其中對公理財收入今年上半年達到75.37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25.4%。對此,工商銀行在年報中解釋稱,“增速放緩的原因主要是銀行類對公理財收入減少所致”。

相比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所受的衝擊更劇烈,今年上半年,招商銀行受託理財收入55.4億元,同比下降11.2%。華夏銀行今年上半年的理財業務中間業務收入15.61億元,較去年同期37.26億元減少21.65億元,降幅高達58.1%。平安銀行上半年的理財業務手續費收入為5.59億元,相比於去年同期的22.42億元,銳減75.1%。

在融360分析師劉銀平分析看來,銀行理財餘額下降主要是受資管新規影響,自去年11月資管新規意見稿開始,銀行就已經在謀求轉型,已有的存量業務受到壓縮,預計今後非標資產投資將會下降。

部分銀行逆勢增長

在資管新規影響下,雖然多家銀行出現了理財規模上的縮減,但值得關注的是,國有五大行中,被稱為“宇宙第一大行”的工商銀行理財產品餘額有一定程度的上漲。半年報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工商銀行理財產品餘額為33708.23億元,較去年底的30120.84億元增加了3000多億元,繼續保持同業中的第一把交椅。

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中小銀行中,民生銀行、江蘇銀行、寧波銀行、盛京銀行以及成都銀行等銀行的理財餘額均呈現上升趨勢。具體來看,五家理財餘額上升的中小銀行中,民生銀行的存續規模最大,截至今年上半年,民生銀行理財產品存續規模13850.81億元,相比去年末的11534.89億元,仍小幅提升了2315.92億元。江蘇銀行的理財產品存續規模達到4011.5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4.52%。寧波銀行今年上半年理財規模達到2606億元。

對於部分銀行理財餘額“不減反增”的原因,劉銀平分析認為,部分銀行理財餘額增加,主要是因為這些銀行對資金的渴求比較大,簡而言之就是相對缺錢,因此加大了理財產品的銷售,比如用高收益來吸引投資者,也有個別銀行是提前進入轉型軌道,增加淨值型產品的發行力度。

淨值化轉型加速

在資管新規的效應下,銀行理財淨值化改造速度也逐步加快。具體來看,興業銀行上半年淨值型產品規模3367.66億元,佔比超過30%。中信銀行上半年淨值型個人理財產品規模同比增長超200%。浦發銀行淨值型理財產品規模突破3200億元。民生銀行也指出,為適應資管新規,上半年有序推進產品和業務模式轉型。報告期內,加大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向淨值型理財產品轉型力度,個人客戶淨值型理財產品銷量接近上年全年的26倍。

此外,還有不少銀行積極發力財富管理業務,提高零售理財客戶佔比。以上海銀行為例,該行6月末零售渠道產品規模較年初增長23.1%,佔理財業務總規模的82.3%,較上年末提高16.5個百分點。上海銀行淨值化管理產品餘額佔非保本理財產品餘額的比例提升至24.3%,較上年末提高5.55個百分點。

據融360不完全統計,2018年上半年淨值型理財產品發行量整體呈上升趨勢,尤其在4月末資管新規發佈以後,5月和6月淨值型理財產品的發行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6月淨值型理財產品的發行量為171款,較1月增長158%。劉銀平強調,在未來兩年內,銀行理財發行規模會進入減速通道,已有存量必須進行消化,隨著轉型逐漸完成,發行規模有望再逐漸上升。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資管新規在打破剛性兌付、淨值化管理等方面將打破現行的產品體系和客戶分類,銀行財富管理產品體系將迎來較大轉型。劉銀平進一步指出,資管新規過渡期截止到2020年底,但銀行的存量規模很大,過渡期內未必能把不合規的存量規模消化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