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讀供應鏈金融業務,投資人必讀!

隨著行業的不斷成熟,社會經濟的發展,市場企業間大的競爭也在升級,“單打獨鬥”已逐漸成為過去式,產業鏈、供應鏈的興起,為行業打開了新業務模式—供應鏈金融應運而生。

供應鏈金融是金融機構將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中小型企業或個體)聯繫在一起提供靈活運用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一種融資模式。

供應鏈金融非純金融屬性,依託於真實交易背景,基於企業應收應付賬款、存貨、預付賬款等流動資產進行融資,補充中小企業的資金缺口,反過來利用金融工具,強化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合作,有利於全產業鏈的相互協作與協調。

從理論上來講,中小企業的最佳融資對象是銀行,但由於存在借款資質差和收益風險配比等問題,銀行更傾向於“牽手”大型企業。中小企業缺少主流金融機構的覆蓋,只能“富貴險中求”,通過與核心企業緊密的業務合作關係,核心企業根據其與自己的既往業務數據判斷借款資質、借款額度,並將這些信息輸出給金融機構(如P2P平臺)。資金提供方通過核心企業將不可控風險轉變為整體可控的風險。資金的流動,即促進了飼料公司的銷售,又有利於養殖場的生產,進而激活整條供應鏈的運轉。

由此可見,倘若巧用供應鏈金融,或可以激發新一輪市場潛力。藉此契機,順勢入局推出“供鏈貸”項目。為合作核心企業(上市公司或大型企業)的上下游企業客戶,基於借款企業的歷史交易情況、資產負債情況做全面風險評估,綜合判斷其資信狀況和償還能力,獲得一定授信額度後,在宜貸平臺發佈的供應鏈借貸項目。借款企業資格准入標準以優選客群為核心,充分評估企業的償債能力、堅持主體真實、交易真實、經營場所真實穩定的原則。

據悉,該項目以核心企業為依託,利用其對上下游企業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控制,獲取“三流合一”的真實交易數據,形成可靠有效的授信依據,且嚴控商戶准入資格,對借款資金用途限定在與核心企業相關的採購、生產、流通和銷售等貿易活動當中,並實行貸前、貸中、貸後持續跟蹤,綜合審查各項風險因素,實現金融閉環,有效防範和控制風險。

業內專家表示,網貸平臺的機會,在於供應鏈上核心企業的中小微企業,在未來15萬億市場的角逐中,平臺除了把觸角延伸到產業鏈最終端企業,還需做好風控,透明信披,穩健運作。據悉,西南排名首位,全國綜合排名前20的宜貸網已經踏入這一角逐。越早介入市場先入者優勢越明顯,越來越多類似宜貸網這樣優質的參與者介入,市場越快成熟,作為出借人,只需期待其他們的入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