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宮成熱門旅遊景點 專家稱要將影視劇與歷史區別看待

熱播劇大火 延禧宮成熱門旅遊景點

專家稱要將影視劇與歷史區別看待

清宮劇熱播帶火延禧宮

近日,宮鬥戲《延禧攻略》《如懿傳》接連熱播,吸引不少關注。劇中幾位主要角色的住所也因此引發遊客好奇心,成為故宮遊的熱門景點。8月21日下午,北京青年報記者實地探訪發現,東西六宮當中並不“出眾”的延禧宮,遊客比往年增加了許多。不少遊客均表示,自己正是因為看了電視劇,才“慕名而來”。

延禧宮成故宮遊重頭戲

記者發現,位於東六宮的延禧宮門口已經聚集了大量遊客,一度需要排隊才能進入延禧宮參觀。一名在延禧宮附近值班的故宮工作人員稱,延禧宮在東六宮中屬於比較偏僻的一宮,古代也多次發生火災,並不算很受人“待見”,前些年開放之後,遊人也不是很多。但隨著《延禧攻略》的熱播,延禧宮變成了故宮的熱門景點,“其實延禧宮內有很好的展覽,靈沼軒也是一段傳奇歷史的見證,電視劇的熱播能夠讓更多的人來這裡參觀,瞭解歷史和文化,真的是一件好事情。”

延禧宮成熱門旅遊景點 專家稱要將影視劇與歷史區別看待

延禧宮門外遊客排起長隊

據瞭解,在延禧宮門口排隊的遊客中不少人都是“慕名前來”。從山東來北京遊玩的林女士說,自己是看過《延禧攻略》之後,專門來北京看延禧宮的。“延禧宮的樣子和我想象中完全不一樣,沒想到是一個西洋式的建築,我一開始覺得不可思議,後來看了延禧宮裡面的介紹文字之後,瞭解到了那段歷史,也就理解為什麼延禧宮變成了這樣。”

也有一些遊客是在故宮參觀的過程中偶然路過延禧宮,但是看到延禧宮門上的牌匾之後,意識到這裡就是《延禧攻略》名字的來源,因而停下了腳步。

為了給遊客提供更好的遊覽體驗,故宮博物院還專門在延禧宮前豎立了一塊標誌牌,並在上面發佈了延禧宮內主要建築——靈沼軒的虛擬現實體驗二維碼,遊客掃描二維碼後,就可以通過手機全景觀看靈沼軒修復後的樣子。一名體驗過虛擬觀看的網友表示,通過對比建築的原本設計和現存遺址,更能夠感受到歷史的興衰、時間的更替,“特別感慨。”

經多次重修重建“變臉”

事實上,現在的故宮博物院裡已經沒有劇中延禧宮的原貌。據故宮博物院官網介紹,延禧宮為內廷東六宮之一,位於東二長街東側。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長壽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又改稱延祺宮。直到清代,才改名為延禧宮,並於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明清兩朝均為妃嬪所居,清道光帝之恬嬪、成貴人曾在此居住。

初建時,延禧宮與東六宮其它五宮格局相同,都是前後兩進院,前院正殿5間,黃琉璃瓦歇山頂,室內懸乾隆皇帝御筆匾曰“慎贊徽音”,東壁懸乾隆《聖制曹後重農贊》,西壁懸《曹後重農圖》。殿前有東西配殿各3間。後院正殿5間,亦有東西配殿各3間,均為黃琉璃瓦硬山頂。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的一場大火,開啟了延禧宮此後多災多難的百年曆史。這次大火燒燬了延禧宮正殿、後殿及東西配殿等建築共25間,就剩下宮門。同治十一年(1872年)曾有人提議復建,但未能實現,宣統元年(1909年),延禧宮原址上開始修建一座西洋式建築,自此面貌全變。

1917年張勳復辟時,延禧宮北部被直系部隊飛機投彈炸燬。1931年,故宮博物院將其改建為文物庫房。

延禧宮成熱門旅遊景點 專家稱要將影視劇與歷史區別看待

延禧宮先後修建了三年,隨著清王朝的下臺而永久擱置

專家:影視劇和歷史要區別看待

據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清史研究所講師宋瞳介紹,在中國的史料中,很少有關於嬪妃的詳細記載,因此歷史上令妃是否居住過延禧宮也很難有明確的答案。

宋瞳介紹,清朝對妃嬪宮殿的居住沒有什麼限制,一個妃子並不一定就對應一個宮殿,住所更換的情況時有發生,“所以令妃住過延禧宮也很正常,既然電視劇劇本這樣寫了,大概也是經過考證後的,沒有必要糾結令妃有沒有住過。”

近年來,除了《延禧攻略》之外,清宮題材的電視劇層出不窮。為了增加戲劇效果,難免會出現一些與史實不符的劇情,清宮戲也因此經常被批評有“篡改歷史”的嫌疑。

對此,宋瞳表示:“影視劇就是影視劇,它是屬於藝術範疇的東西,是一種文學創作,有其所特有的藝術方面的要求,這個不適合去拿任何歷史方面的要求去要求它。你不可能讓他們照著歷史書去拍劇,也不可能讓我們用劇本去教歷史,這是兩個層面的東西,只不過用的題材一樣而已”。

據《北京青年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