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揭發黑幕:老師的「天職」是做假,和教學生做假

這次真的是某位老師的來稿。

這位老師在南京的一所小學教書,今天忽然找我,發來了下面一篇文章。雖然我已經離開教師崗位有一段時間了,但看到這些文字的時候,還是很動容,還是想抱怨,想抨擊,因為我們熱愛這個講臺。

無數人和我說過,看破不說破,但是你要知道,不說破的結果只會更糟,只有說破才有可能打破。

匿名揭發黑幕:老師的“天職”是做假,和教學生做假

有多少教育是真正為了孩子的發展而去

每每被人問到職業,身在其外的人總會露出豔羨的表情:“當老師多好,有兩個那麼長的假期。更何況小學老師不要太輕鬆哦!”好吧,我已經聽慣了這樣的回答,也懶得向每一個人解釋箇中辛酸。畢竟這是我自己的選擇,畢竟我也曾心懷教育理想,夢想教書、育人即是我工作內容的全部。

然而我錯了。

我想起了那個我認識的“為夢想仗劍走天涯”的馬老師,一個敢於講真話,敢於跳出體制圈子的先行者。但也許大多數人和我一樣還是會選擇閉嘴和繼續平庸下去吧。

近期的會議教育部長又強調,要改革,減輕學生和老師的負擔。殊不知想法固然美好,但層層執行又會遇到多大的阻力。從我們小學時代就在宣揚的“減負”“素質教育”歷經了十多年最終成果又如何呢?

有時候我真希望不如爽快地來“應試”吧!又要成績、又要活動的貪心有多少是真正為了孩子的發展而去呢?

名存實亡的“冠名商標”課堂

就拿最近的“書法作業”事件來說吧。從上個學期開始,身為語文老師的我莫名其妙多了一個身份——書法老師。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要從娃娃抓起,讓孩子從小感知中國書法的美感,把我們民族的根脈傳承下去,多美好的設想。然而,學校面臨的現實是,根本沒有師資。像我這樣的蹩腳底子還能勉強寫兩個大字,更何況有些書法課還安排給了數學老師去教,彷彿只要是個老師都能揮毫潑墨信手拈來。

既然安排給我了,我嘗試著去好好教。課堂上我們讓學生用水寫布書寫,這樣比較方便操作,不容易弄髒弄亂。五年級學生沒有一點書法基礎,於是我從欣賞書法作品開始,橫撇豎捺地教起筆畫的寫法。然而,兩三節課下來,最初的新鮮感消磨殆盡,有些孩子上課就成了亂塗亂畫大賽,根本不聽老師的指揮,也更不可能沉下心去臨摹字體。書法講究的是耐心與毅力,你必須得承認,部分孩子是不適合這門藝術的。後來我乾脆轉教他們硬筆字,好歹這方面我自信還強一些,教教他們怎麼把平時的字寫好也更實在、接地氣些。

問題來了,這學期時間太短啦!加之每次考完試大會小會因為一點平均分的浮動而遭受各種批評,讓五六年級不得不面臨著考試成績的壓力。不知不覺,書法課、品德課、綜合研究課、勞動技術課……都變成了名存實亡的“冠名商標”。多上課根本沒有任何額外的補貼,還得揹負“占課”的罵名,老師們的啞巴吃黃連又有多少人能理解。

突然,接到消息,上面要檢查書法教案。好,上網下載一篇來應付應付,因為根本沒有人會看,只是要求必須要有。自己主學科的教案撰寫都忙不過來,還管得了這呢。

突然,又接到消息,上面要檢查書法作業。這下好了,平時的課都不上,這又不是隨便從哪兒能糊弄來的東西。問五年級學習任務重,能否不交,回答是“隨便寫成什麼樣,但必須要有每週每人一張用墨水書寫的作業”。毫無疑問,這又是一次赤裸的材料積累,僅僅是為了放在那裡,能夠有案可查。於是,我們的學生要在每天繁重的作業量外還要考慮寫書法交差的事……

其實,這些僅僅是我每天瑣碎工作中的九牛一毛。你不會想到,多少次讓學生參加的所謂活動只是為了拍個照寫新聞稿;你不會想到,多少次調查問卷的填寫要提前知會學生答案;你不會想到,多少次線上微信掃碼或投票你要盯著家長保證完成……管中窺豹,一所最普通的小學都是如此,整個教育大環境中又會有多少惺惺作態呢?

再耿直的性格也許在面臨這般無奈的局面時,也大多會選擇嚥下嘴邊的話吧。原諒我只是一個用文字表達心聲卻不敢留下姓名的平庸者。我只是害怕,未來我的孩子,仍舊逃不過這般命運。


感想:

我也一直在關注兩會上部長們的發言,言辭懇切,措施有力,但是這樣的話已經說了太多年了,現在聽起來總有些“何不食肉糜”的味道。

一個學校教學質量的好壞究竟和什麼有關?說白了,就是老師的工資。學校也好,企業也好,最蠢的兩件事就是空談理想和強行團建,這是道德和情感的雙重綁架。教師只是一個職業,能夠認認真真上課就已經很好了,也少說什麼“我們是一個大家庭”這樣的話。更何況,許多個校長們嘴上全是理想,背後盡是盜娼。

成年人社會都不容易,校長也是,老師也是,彼此都有壓力。還是那句話,真到了非要教孩子說謊的時候,請不要把這一切當作理所當然。

願教師能成為一個體面的職業,光不光輝那是後話了。

還有,每一位奮鬥在一線的教師都不平庸。


匿名揭發黑幕:老師的“天職”是做假,和教學生做假

本文作者的朋友 馬玉煒 代發稿


馬玉煒:“小馬紮閱讀”創始人, 想成為 中國最會講書的青年語文老師,知名講書人梁文道還不認識,央視名嘴都比不上他的偶像 ,《羅輯思維》主講人羅振宇跟他不是同行出身。

曾經在中學教書,看不慣過期變質食品決定憑一己之力文學變得有趣、好玩。屢次獲得演講比賽獎項,沒有加入權威學會和成為長江學者,代表作《一別之後》

即將出版是潛在的現象級暢銷書。

準備把必讀名著、熱知識和冷知識以獨特的方式還給青少年,中學生愛上語文,拒絕應試教育的選擇題、填空題、問答題和作文題固定思維,幫助孩子們不一定精準答題,但一定提高修養,培養獨立人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