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班主任——支教老師張志強,跨越千里送教新源

教師節前夕,“新聞女生”欄目聯合市教育局、揚帆手機頻道,推出了“我是班主任”主題系列報道,已經陸續講述幾位基層班主任和群體的故事。常言“老師桃李滿天下”,是指老師培養的學生多,各地都有。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班主任,他的學生不僅各地都有,他的教學地點還跨越了近萬里之遙。他叫張志強,來自翠崗中學。

穿過雪蓮谷的思念

來到聖潔的天堂

那拉提草原的月亮

站著不朽的胡楊

恰普河的河水清清流淌

訴說著千年的絲路與中國的夢想

我是班主任——支教老師張志強,跨越千里送教新源

這是張志強創作的一首詩—— 《那拉提草原的月亮》。這首詩跨越了揚州到新疆新源8000多里的距離,承載了他一年半的援疆記憶。張志強是翠崗中學語文教師、揚州市教育名師工作室中小學班主任室導師、揚州市首批特級班主任,2017年2月赴伊犁新源縣開展援疆工作,任新源縣第六中學副校長。

我是班主任——支教老師張志強,跨越千里送教新源

記者見到張志強時,他正在辦公室翻看援疆時的照片。照片中,張志強和孩子們一起滑雪、掃雪,陪伴孩子們參加軍訓、運動會、合唱比賽,課餘時間帶孩子們去圖書館,這些照片記錄了張志強援疆一年多的點點滴滴。他說,自己有空就會翻看這些照片,感覺特別有意義。

我是班主任——支教老師張志強,跨越千里送教新源

說起援疆,張志強滔滔不絕。他告訴記者,早在2016年,自己就去新疆短期送教過,當時就被那裡的風土人情給吸引住了!新疆的人民熱情好客,孩子聰明好學。

我是班主任——支教老師張志強,跨越千里送教新源

2017年,揚州市委組織部選派第九批揚州援疆幹部人才前往伊犁新源縣對口支援,其中需要一名初中語文老師。得知消息後,張志強第一時間報名並得到了批准。2017年2月18日,在大雪紛飛中,他來到新源六中開啟了援疆的工作。作為教育薄弱地區,第一次有揚州的老師來講課,孩子們的眼中充滿了渴望。

我是班主任——支教老師張志強,跨越千里送教新源

張志強回憶,剛到新源,他問了一個學生,小學時會讀什麼課外書?那名學生回答,自己從來沒讀過課外書,只是背課文、學習課本知識。

張志強是資深的語文老師,深知閱讀對於學習的重要性,光是“填壓式”的教育肯定不行。他多方聯絡,為新源六中募集了上千冊課外圖書,在學校裡組織了閱讀社團,全方位培養當地學生多讀書的習慣。張志強說,通過閱讀社團,在學生們的心中埋下閱讀的種子,每個星期六,他都在縣圖書館開設閱讀課,號召學生參與,通過這種方式調動孩子的閱讀積極性。

我是班主任——支教老師張志強,跨越千里送教新源

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孩子們的語文成績提升明顯,尤其是參加閱讀社團的孩子。甚至有一位以前語文成績平平的同學,期末考試考了班級第一名,這讓張志強十分欣喜。

除了大力培養同學們的閱讀習慣,作為新源縣六中的副校長,分管學校教學和教科研的張志強,還一直在為當地提升教育環境、改變教育理念而努力。

針對當地課堂學習效率低的狀況,他提出了一個211理想課堂教育框架,幫助學校的老師、班主任向專業化轉變。張志強說,以前同學們的作業量比較大,機械性作業比較多,更多的是被動接受知識,缺少課堂上的思考。而現在,不僅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了,而且老師工作效率也有提升。

我是班主任——支教老師張志強,跨越千里送教新源

張志強還策劃了揚州援疆教育百場巡講活動,開展援疆大講堂,為新源教育發展注入“揚州”元素;組織“青少年手拉手”活動,讓揚州學生通過到新源遊學瞭解新疆文化;定期進行網絡交流互動,讓兩地學生結出友誼之花。翠崗中學的學生告訴記者,第一次跟新源的同學接觸,就能感覺到他們的友善,通過各種活動,已經與新源的同學增進了友誼。

我是班主任——支教老師張志強,跨越千里送教新源

張志強一個個創新之舉,切實改變了當地的教育質態。工作把每天的日程填充得滿滿的,但畢竟離家近萬里,他也有想家的時候。每當這時,當地孩子們的熱情與真摯就成了他緩解鄉愁的良方。

一位同學給他寫信:您遠離家鄉,到這陌生的環境來執教,感到孤獨和思念是必然的,但您不必覺得在這裡是一個人,因為我們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我也是您的親人。看到來信,張志強十分感動,雖然遠在新疆,但是同學們的關心讓他感覺心裡暖暖的。

我是班主任——支教老師張志強,跨越千里送教新源

時光轉瞬即逝,今年7月,張志強圓滿完成援疆任務回到了家鄉,但他與新疆、與新源六中的故事依然在繼續……

以前有人說,支教很簡單,就是去上上課而已。其實,真正的支教不僅僅是去完成有限的課堂教學,更重要的是給當地送去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方式,去推動教育薄弱地區教育事業的轉變與發展。新源是揚州對口支援地區,兩地的聯繫還在繼續。作為支教老師,張志強和當地師生的故事,也會像不老的胡楊一樣,一直延續下去。

來源丨揚州廣電“揚帆”手機頻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