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不應求」的天然氣「十年黃金期已至」?

“供不應求”的天然氣“十年黃金期已至”?

我國天然氣短期內存在供需錯配,短期內天然氣供需將維持緊平衡局面。2018年我國天然氣總供給量預計可達到265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0.3%;需求按照不同假設方式,預計將達到2655-2791億立方米,全年整體供需偏緊

此外,天然氣行業在大氣治理趨嚴、煤改氣等政策的多重推動下,需求端有望實現高增。同時隨著進口的擴大、調峰儲氣設施的不斷完善以及價格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推進,加之非常規氣和進口端高增,行業產值有望擴大,運作機制也有望更加健康成熟。

這使得燃氣上中游行業有很大的擴展空間。而在下游:城市燃氣分銷在煤改氣推進的背景下,仍望保持較高景氣度。

整體來看,中長期而言燃氣行業的“十年黃金髮展期已至”

“供不應求”的天然氣“十年黃金期已至”?

“氣荒”或重演,天然氣行業的大發展趨勢基本明確

中央9月5日出臺了關於促進天然氣協調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指出,加大國內勘探開發力度。深化油氣勘查開採管理體制改革,儘快出臺相關細則。建立以地下儲氣庫和沿海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為主、重點地區內陸集約規模化LNG儲罐為輔、管網互聯互通為支撐的多層次儲氣系統。強化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互聯互通。加快天然氣管道、LNG接收站等項目建設,集中開展管道互聯互通重大工程,加快推動納入環渤海地區LNG儲運體系實施方案的各項目落地實施。

根據要求,力爭到2020年底前國內天然氣產量達到2000億立方米以上。構建多層次儲備體系。供氣企業到2020年形成不低於其年合同銷售量10%的儲氣能力。

“供不應求”的天然氣“十年黃金期已至”?

政策君認為,在此政策推動下,天然氣行業的大發展趨勢基本明確。

從即期看,隨著下半年採暖季來臨,以及居民用氣價格在8月底、9月初的這一輪漲價因素的推動,利好上游資源商,根據測算,18年上游增收約84億元(假設15%的居民用氣和0.35元/方的調價幅度),利好氣源供應商中石油等公司;

中長期看,理順價格聯動機制疊加增值稅率降低,助推消費放量,十年黃金髮展期已至!

……

雖然有發改委官員分析認為,“在供應方面,佔據七成市場份額的三大國有石油公司,今年已提前對天然氣供應市場進行部署,包括冬季燃氣合同的簽訂等。這些都降低了今年出現氣荒的概率”,因此,“今年出現氣荒或是小概率事件”。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泰證券的分析報告指出,2018年全年較2017年供需更為緊張——

(1)2018年,預計全年天然氣供需缺口較2017年增大,表明2018年全年較2017年供需更為緊張。

(2)18-19年採暖季,今年採暖季供需缺口有望高達95億立方米,較去年增加近50億立方米。

中泰證券認為,在中油價時代下,天然氣價格或將獲得支撐。

“供不應求”的天然氣“十年黃金期已至”?

而相對“中立”分析認為,2018年我國天然氣供需形勢處於“緊平衡”,需要重視冬季保供形勢

預計2018年,天然氣消費總量將在2695至2777億立方米區間,同比維持在13.6%至17.0%的高增長,其中城鎮燃氣消費增速略放緩(由28.5%降至17.2%),工業用氣維持穩定增速,天然氣發電增速提升較快望突破20%;

預計天然氣總供給量將達2716億立方米:其中產量將達159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維持在約8.5%;天然氣進口將達到112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提升至22%。

由於全年天然氣供應偏緊,需重點關注冬季保供形勢;冬季LNG價格仍會維持高位,如在冬季發生極端氣候致消費超預期增長或進口供給限制等不可預期因素,仍會導致“氣荒”的再次發生

防止氣荒重演,全力增產保供

“供不應求”的天然氣“十年黃金期已至”?

也正是為了預防上述情況,近來國務院專門強調“上游增產增供、中游基礎設施配套、下游市場建設”的政策框架,而這決定了天然氣的開採與進口,以及與此相配套的基建投資仍然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能源局石油天然氣司相關負責人透露,近期將實現從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天然氣增量進口,推進天然氣進口多元化。

日前,協鑫集團與保利集團正聯手招商局集團、中交集團等在吉布提籌劃建設1000萬噸煉油項目、1500萬噸LNG液化項目、100萬千瓦發電項目。據媒體披露,保利協鑫“埃塞俄比亞-吉布提油氣項目”已於今年6月成功產油,目前正在加快油氣管道建設,初步探明天然氣可開採資源量5萬億立方米,並伴有部分原油資源可開採量。該項目將建成年產300萬噸LNG規模,遠期規模擴展至1000萬噸。

“供不應求”的天然氣“十年黃金期已至”?

9月5日,廣東省與埃克森美孚公司在廣州簽署系列協議。簽約儀式上,廣東省、惠州市、廣東省粵電集團分別與埃克森美孚公司代表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化工綜合體項目初步投資協議和惠州LNG接收站項目共同合作備忘錄。

但政策君認為,值得的警惕的是,高油價及中美貿易摩擦將導致我國天然氣進口價格提升,增加保供難度——

(1)伊朗原油禁運逐步生效以及委內瑞拉經濟危機持續惡化,年底原油價格望迎新的一輪上漲週期,而我國PNG與LNG進口價格與油價均存在正相關性;

(2)2017年,我國已成為美國LNG第二大出口國,增速可觀,到岸均約為1.9-2.1元/立方米;但當前中美貿易摩擦升級,若對從美進口的LNG加徵25%關稅最終落地,將會顯著壓縮套利空間,使從美國進口LNG的選擇變得不經濟

政策君認為,高油價背景及中美貿易摩擦將導致我國天然氣進口價格提升,增加保供難度。我國未來需形成區域性的天然定價機制,既可逐步化解LNG進口“亞洲溢價”的問題,同時也有助於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

當前,我國冬季保供工作快速推進——

(1)地下儲氣庫是主要的調峰手段,根據“十三五”規劃,儲氣能力需達148億立方米,2018-2020年需新增76.81億立方米,但當前商業模式存在問題,經濟性較差,成本只能由上游公司內部消化或依靠國家補貼;

(2)LNG接收站和儲罐也是重要的調峰手段,2018年LNG接收站將有6個項目計劃投產,規模將進一步增長至7115萬噸/年,同時LNG儲備調峰項目的盈利彈性較強;LNG儲罐2018-2020年可新增約305.6億立方米,具有較大投資空間。

(3)非常規天然氣將成為重要的補充資源,有望迎來快速發展,煤層氣與頁岩氣2020年產量有望達到63億與300億立方米。

總結

整體來看,天然氣行業在大氣治理趨嚴、煤改氣等政策的多重推動下,需求端有望實現高增。隨著“多個省市公佈藍天保衛戰相關計劃和具體實施方案”,各地明確了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的總體思路、基本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環保壓力對清潔能源、煤改氣的進度提出了“加速”的要求,也使得相關板塊的驅動力,加速釋放。

而隨著進口的擴大、調峰儲氣設施的不斷完善以及價格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推進,加之非常規氣和進口端高增,行業產值有望擴大,運作機制也有望更加健康成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