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要發不起工資了,到底怎麼了?

《讀者》要發不起工資了,到底怎麼了?

鳳凰網財經訊(楊芳)近日,各大上市公司年報陸續發佈,可謂百態橫生,有日賺上億的,也有炒股虧掉10億的。讀者傳媒在發佈中報後,被媒體解讀為“讀者快發不出工資了”,引發廣泛關注。

鳳凰網財經發現,讀者傳媒業績的確不佳。中報顯示,淨利潤1402萬元,同比下滑近60%,扣非後淨利潤更是“可憐”,淨利潤為475萬,同比下降83.26%。讀者解釋為紙張上漲導致了成本上漲和淨利潤下滑。近年來,讀者的主要營收項目教輔和期刊相對持平,而其它業務近年來快速增長。去年年報首次超過了第一大營收教輔。

上市後的讀者頗受甘肅政府的青睞,多次予以獎項。而今年6月,甘肅省紀委監委發佈消息,讀者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王永生涉嫌嚴重違紀違法。雖然讀者一致撇清和公司無關,但也引起了公司聲譽風波。

尷尬的中報8月21日,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對外發布2018年半年度報告。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讀者傳媒共實現營業收入3.08億元,同比減少4.6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401.63萬元,較上年同期下滑59.96%。

半年報中並未披露員工情況,不過從過去兩年的年報中,也可發現讀者傳媒的員工人數呈下滑趨勢。2016年、2017年母公司和主要子公司的員工分別為513人、452人。具體表現在2018年上半年,財報顯示,讀者傳媒應付職工薪酬468.24萬元,與去年同期2700萬元相比減少了82.66%。這被一些媒體解讀為“讀者快發不出工資了”。

讀者傳媒2015年12月上市,其核心期刊《讀者》一度成為許多青少年的必讀書目,風光無限。資料顯示,公司2015年度入選第七屆全國“文化企業30強”提名名單,上市後,被甘肅省委宣傳部評為“2015年度甘肅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創新獎”,被甘肅省人民政府授予“2015年度省長金融獎”,被甘肅省文化提升行動協調推進領導小組評為2015年全省文化產業發展先進單位。

根據財報顯示,縱觀讀者歷年淨利潤,上市前一年的2014年淨利潤為公開數據中暴露的首次同比下滑,此後連續四年淨利潤同比下滑。2018年中報大幅下滑,且扣非後淨利潤更是可憐,為475萬元,同比下降83.26%。

面對營業收入與淨利潤雙重下滑,讀者傳媒表示,報告期內,公司持續優化出版主業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公司競爭力,但受紙張等原材料大幅上漲、公司加大對營銷體系建設投入及廣告、教輔、期刊和紙張銷售量減少的影響,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同比下滑。

受環保限產風波、去產能等影響,近年來紙張供應源頭多家企業陸續關停,最終導致了紙張供不應求,一度“洛陽紙貴”成為坊間談資。受紙張成本上漲影響,今年6月份,讀者傳媒發公告表示《讀者》、《讀者》(校園版)雜誌將從2018年第15期(7月15日出版)起提價3元,定價變為9元/冊。這也是《讀者》1981年成立30多年來,第三次漲價。

公告顯示,2018年1-6月,讀者傳媒共出版期刊(包括電子版)3432萬冊,同比下降10%,出版圖書1240種,總印數1561.53萬冊,同比分別增長5.44%、6.28%。

不過,讀者傳媒確實力爭轉型,包括資本上併購重組,業務上力求推陳出新。讀者表示,下半年公司將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強內部資源整合,提升管理水平,加大營銷力度,積極推動數字化轉型,探索轉變生產方式。數字版《讀者》月均發行145萬冊,比去年同期增長9.7%。“微讀者”粉絲達到410萬,比去年同期增長41.37%。5種期刊數字版月均發行36萬冊,比去年同期增長24%。《讀者原創版》公眾號用戶增長至近32萬人,品牌推廣和線上銷售效果明顯。

讀者主營業務一直以教輔和期刊為主,教輔和期刊兩大營收波動不是很大,而近年來其它業務卻快速增長。2017年年報顯示,其它業務為2.72億元,首次超過第一大營收教輔2.47億元。

2010 年5 月,讀者傳媒成立子公司讀者數碼,推出了“讀者”電紙書、“讀者”手機和“讀者”平板電腦,各終端產品中嵌入了加密的《讀者》30 年內容。數據顯示,數字版《讀者》月均發行145萬冊,比去年同期增長9.7%

除了手機業務,讀者傳媒從2011 年開始涉足影視領域。比如2012 年,讀者傳媒投資3000 萬元分別聯合攝製了《廣州十三行》、《天倫》和《定遠艦上的男人們》三部電視劇,2013 年,讀者傳媒又斥資5000 萬元投拍《武媚娘傳奇》、《愛情萬萬歲》等四部電視劇,回報依然有限,僅有1015.84 萬元,約為投資的兩成。

風波不斷今年4月16日以來,有媒體報道《讀者傳媒大幅變更募投項目大額理財產品買不停》《讀者傳媒5億募資項目八成流產,股東競相減持公司股份》等文章。文章提到,根據2017年4月讀者傳媒回覆上交所問詢函披露的信息,2016年至2017年4月已解除限售的9個發起股東中,4個已不同程度通過二級市場減持了股份.其中酒鋼集團套現7580萬;時代傳媒套現6900萬;通用投資則清空了所有股份,套現5370萬。此外,還有4個股東都有未來6個月減持公司股份的計劃。文章還提到,傳統媒體下滑是不爭的事實,這一趨勢早在讀者傳媒上市前就已非常明顯。教材以及教輔業務很早就是讀者傳媒的重要的業務板塊,而教育行業現階段也是市場熱點,公司本次調整優化的“中小學語文閱讀與作文教育平臺”項目進展如何還需時間檢驗。

此後讀者傳媒進行了澄清,自公司2015年12月10日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後,光大資本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大資本”)等相關股東嚴格履行了公司首發上市時的股份鎖定承諾。股份鎖定期滿後,按照相關規定,根據自身經營計劃和資金需求,光大資本等股東審慎研究確定了減持計劃。此後併發布了減持公告。

對於傳媒行業的下滑,其認為是行業發展的階段性波動,傳統紙質期刊出版仍然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對於優化的“中小學語文閱讀與作文教育平臺”項目,讀者傳媒表示,公司反覆研究,委託北京印刷學院對變更後的項目進行了充分論證,編制了《讀者·新語文中小學閱讀與寫作教育平臺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認為該項目的開發將有助於提升公司在數字出版和網絡教育領域中的優勢地位和行業影響力,延續公司傳統出版的競爭優勢,具有可行性。在對變更後的項目研究論證中,公司已充分意識到,在項目建設中可能面臨內容資源獲取風險、人力資源風險、技術風險、版權風險。

除了業務質疑,近期讀者還遭遇高層人事風波。6月,讀者傳媒發佈公告,總經理陳澤奎離職。此後不久,甘肅省紀委又給予了重擊。

今年6月,甘肅省紀委監委發佈消息,讀者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王永生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甘肅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當時,讀者出版集團有限公司發佈聲明,指王永生被立案調查是因為個人原因,且其涉嫌的相關問題並非發生在該公司工作期間,而是發生在原工作單位,“均與本公司及公司所屬的上市公司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無關”。

未來,讀者傳媒將何去何從?在中報中的風險警示中,讀者傳媒強調了三點,第一,互聯網對傳統媒體的持續衝擊,第二,行業原材料市場成本增加,擠壓傳統出版利潤空間,第三,人才流失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