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娑婆世界

第三章 娑婆世界

第三章 娑婆世界

一、物質的泛濫

二、精神的荒蕪

三、諸受皆苦

從空間上看,宇宙是沒有邊際的。

從時間上看,宇宙是前前無始、後後無終的。

佛將銀河系稱為一個小世界,一千個小世界組成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組成一箇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組成一個大千世界,人們常將大千世界稱作“三千大千世界”。

宇宙由無數個大千世界組成,所有的大千世界都在成、住、壞、空的過程當中遷流變幻、循環不息,沒有片刻的靜止。

每個大千世界過去、現在、未來時時有佛出世,教化著那裡的眾生。

我們所在的大千世界稱做“娑婆世界”。

一、物質的泛濫

西方16世紀以來的科技革命,使宗教信仰普遍淡化,宗教失去了幾千年來獨宰人心的力量,科學代之而起,成為左右一切的新權威。人類認識的主攻方向,轉為通過以觀察、分析、比較、歸納、實驗等精密科學方法,從物質方面窮研宇宙,力圖征服自然,以增加物質財富。

正因如此,人類的社會活動無不是以物質利益為目的,人與人、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為了爭奪有限的資源,彼此不容,爭鬥不止,世界充滿血腥氣息。

當然,我們不得不承認,幾百年來,在科學技術武裝之下的人類可謂節節獲勝,戰果輝煌:生產力得到飛速發展,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改善,人類似乎已經擺脫了自然的威逼。人們一改歷來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姿態,而成了自然的主人、改造自然的能者。於是,人們開始驚歎戰勝自然的偉大壯舉,到處都是對物質文明的讚美之聲。

有識之士呼籲保護環境,提醒人們:“地球只有一個!”但人們陶醉在喜悅的氣氛當中,不喜歡這些危機意識。

終於,在短短的幾十年之後,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慘遭破壞,大氣、水源汙染嚴重,大片綠洲變成沙漠,大量物種瀕臨滅絕。

在這個一切被經濟利益所驅動的時代,速成和高效成為時尚,人為的因素滲透到一切領域,為我們的生存帶來了隱患。化肥、農藥、色素、防腐劑、生長激素、工業廢料越來越多地注入我們的食物中,毒化著我們的身體。

對醫療手段的過分依賴,又使我們逐步喪失了先天的機體調節能力。20世紀80年代,醫學界曾樂觀地宣佈:人類將在21世紀之前徹底消滅傳染病。然而,事態的發展完全出乎人們的預料,據醫學資料統計,迄今為止,細菌、病毒對各類抗生素均有產生抗體的紀錄,而且它們的基因變異速度日益加快——這意味著將來的某一天,炎症有可能無藥可治。

更令人擔憂的是,古老的瘟疫,如霍亂、白喉、鼠疫、登革熱等死灰復燃,新的瘟神,如艾滋病、萊姆病、軍團病、漢塔病、拉沙熱、怖露厲等,在世界各地像狂風暴雨般向人類襲來。

1981年6月5日,8名同性戀者死於一種可傳染的皮膚癌。美國官方公佈這種怪病的正式名稱: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簡稱艾滋病。艾滋病猶如一場新的瘟疫在全球蔓延,到2005年,感染總數已達4030萬人,其中2500萬人喪生,每天有8000人死於艾滋病。據研究報告稱,未來25年內,將有1.2億人死於艾滋病。

瘧疾是地球上發生最頻繁的傳染病,全球每年有5億宗病例,導致超過100萬人死亡。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瘧疾平均每30秒鐘殺死一個5歲以下的兒童。

登革熱是僅次於瘧疾的第二大傳染病,200年來已造成數百萬人死亡。時至今日,全球每年約有5000萬宗登革熱個案,其中2.4萬人發病致死,20億人受到感染登革熱的威脅。

近年來,各種新命名的傳染病層出不窮:瘋牛病、禽流感、非典……

二、精神的荒蕪

現代社會迷戀財富、權力和年輕的激情,提倡機伶而非智慧,頌揚人類才智中最為膚淺、粗糙和最沒有用的層面。現代文明利用一切媒體,從每一個角度襲擊我們,在我們周圍建立起無法攻破的沉溺環境。聲稱尊崇生命,實際上是讓生命貧瘠得毫無意義可言。雖然不停地喊著讓我們幸福,但實際上卻阻礙了通往真正喜悅的道路。物質利益的誘惑和無處不在的競爭讓我們失去了內心的安寧,我們拼命地貪求、執著,沉溺於物慾的陷阱,貪婪的心越來越難以滿足,最終淪為金錢的奴隸,完全變成消費機器。

迷惑在虛幻的希望和野心中,我們夢想著成功的快樂。但實際上,冷酷的現實使我們日益被驕慢、怨恨、嫉妒、恐懼、紛亂、空虛、焦慮的情緒所吞噬。儘管倦意不分白天黑夜地纏繞著我們,但我們還是執著地追趕著現代化的節奏,生活不再幽雅、恬靜。白天,我們用一種偽裝的灑脫和自信向人們展示一個“完美”的自己,但晚間獨處的時候,我們的內心卻經常是黑暗和煩惱不堪的。

我們一向耽於往外求取,以至於無法悉心觀察自己的內心世界,無法接觸到自己的內心生命。我們迴避精神世界的深層涵義,否定具有永恆、神聖意義的每個觀念。我們所受的教育幾乎都在告訴我們:除了五官所能認知的世界之外,其他一切都是不真實的。

幻想與現實的差距使很多人迷失了方向,成為文明社會的叛逆者。在世界各地,吸毒、酗酒、色情、暴力、詐騙、青少年犯罪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媒體對各類事件的報道越來越多。

我們感慨世風日下,我們痛恨人心叵測,我們用懷疑的目光審視著周圍的人,不斷加固著心理防線。我們無力幫助別人,也不期待別人的幫助,只要不被陷害就很滿足了。

我們如同匍匐在無邊無際的沙漠裡,幾乎飢渴而死。現代文明所給我們的,卻是一杯鹽水,讓我們變得更加飢渴。我們的心徹底混亂了,甚至不相信真理確實存在。

我們被各種各樣的感覺所迷惑,因此無止境地迷失在輪迴流轉中。

洛克菲勒43歲創建了標準石油公司,成為石油大王。10年後,緊張的工作和長期失眠破壞了他的健康。“他看起來像個木乃伊”,這是給他寫傳記的約翰?溫克勒透露的。

他患了奇怪的消化病症,頭髮全部掉光,只得戴上假髮。他雙肩下垂,走路搖擺,挺不起腰,儼然一個垂死的老人。

他每週收入100萬美元,但醫生只准他吃餅乾、喝酸奶,只需幾美元就夠了。

他一生為錢而瘋狂,甚至不擇手段。53歲那年,因為浪費了150美元的保險費,他失魂落魄地躺倒了。醫生告訴他:“必須在金錢和退休之間作出選擇。”

在這生死關頭,他終於醒悟過來,放棄了對金錢的執著——金錢沒有帶給他快樂,卻奪去了他寶貴的時間。他跳出了金錢的圈套,終於有時間自我反省了。

他開始了另一種生活,捐助一家即將關閉的學校,捐助黑人大學基金會,捐助醫學專家史泰爾博士,使他完成自己的研究,更積極成立了國際性的洛克菲勒基金會,致力於消滅世界各地的疾病和文盲。

他完全改變了,變得十分快樂,以至於後來在事業遭受挫折的時候仍能安然入睡。

他健康地活到98歲。

三、諸受皆苦

一個人誕生,煩惱就跟著一起誕生。在這苦多樂少的世界裡,在這變幻無常的世事中,榮華景象猶如夢幻,痛苦和煩惱伴隨著短暫的歡樂而出現。

釋迦牟尼佛稱這個世界是“娑婆世界”。“娑婆”是“堪忍”的意思,就是說:這個世界的苦難令人無法忍受,可是眾生偏偏執著不捨。

佛又將此時的娑婆世界稱為“五濁惡世”,說我們這個世界災難頻繁、邪惡猖獗、迷信氾濫、煩惱熾盛、生命短促。

生活在這個世界,我們試圖擁有永恆的快樂,時時處處愛惜自我:貪財為了受用,貪色為了欲樂,貪名為了榮耀,貪吃為了滋養,貪睡為了安逸。但是,這個身體就像一個肥皂泡,任憑怎樣去保養它,也終難保全。而財、色、名、食、睡這五欲之樂,猶如手搔疥瘡,正搔之時癢得快活,搔過之後痛苦即至。

佛經中說,貪求愛慾而不知足者,有如舉著火把逆風而行,必然會燒到自己。

經中還有一個比喻:貪戀世間財色,如同無知小兒貪吃刀鋒之蜜,不足一餐之美,卻有割舌之患。

人生八苦

生苦 出生時的痛苦

老苦 年老體弱的痛苦

病苦 患病時的痛苦

死苦 死亡時的痛苦

愛別離苦 與所愛的人或物分離的痛苦

怨憎會苦 與仇人見面的痛苦

求不得苦 所求不遂的痛苦

五陰熾盛苦 煩惱強盛、蓋覆真性的痛苦

由於萬物生滅無常的本性,輪迴過程中的生老病死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五陰:構成人身的物質和精神要素。即:色,身體;受,感受;想,想象;行,起心;識,認知。五陰又名五蘊,能夠障蔽真性,使人生起煩惱)等等諸苦,確實是生命中的根本缺憾。

所以,如實認知宇宙和生命的奧秘,掌握超越生死輪迴之道,變生死流轉、諸苦交攻的殘缺生命為永恆幸福、絕對自由的圓滿生命,是人生的奮鬥目標和終極歸宿。

然而,我們沉淪於生死的境界當中,哪裡有超越和解脫的智慧?身在苦中,我們只會長嘆一聲:“哎,聽天由命吧!”

仔細捉摸,這樣一句平常的輕嘆,似乎在暗示著什麼。在我們心靈深處,似乎潛藏著某種特別的東西。朦朧之中,我們或許相信宇宙間有更高智慧,或有公平主宰。但是因為世事的糾纏,我們內心亟待解決的問題,卻一再擱置下來。

有一家人,過著平靜的生活。一天,突然有位衣著華麗的美人來訪。主人問道:“您是哪一位?”

美人回答說:“我是給予人們富貴的財神。”

主人很高興地將她請進屋裡,殷勤地款待她。

不一會兒,敲門聲又響起來了。主人看時,卻是一位衣衫襤褸的醜女人。她說:“我是使人貧窮的瘟神。”主人十分驚恐,想把她趕走。

醜女人告訴他:“剛才來的財神是我的姐姐,我們姐妹從未分開過。把我趕走,姐姐也會離開的。”

果然,她走了之後,美麗的財神也消失了。

有生就有死,有幸福就有災禍。人們只知道追求快樂,不知道快樂的背後隱藏著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