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燒腦的鬼故事,最猛的鬼直到最後才出現

《狄仁傑之四大天王》那6.5的豆評,對我來說低了。

雖然它的口碑兩極,雖然它的奇幻甚於推理。

但片中打造的光怪陸離的世界,又讓我看到徐老怪當年那天馬行空的神腦洞。

只是,不過癮之處在於,徐克如今也只能用“方術”,“移魂大法”來解釋他打造的世界。

--當年,金庸在《神鵰俠侶》中,解釋道:《九陰真經》中的移魂大法想當於現代的催眠術。

而這部《狄仁傑》,恰恰一直在用這種“科學”來解釋這些奇幻。

這就相當於你沉浸在這個奇幻世界時,有人在旁邊一直提醒你:這是假的,扯淡的。

您說破不破壞氣氛?

這燒腦的鬼故事,最猛的鬼直到最後才出現

不過這也沒辦法,您懂的。

當時我一直在想,如果讓徐克放開手腳,這部《狄仁傑》會不會走得更為靈動,對於種種玄幻的解釋,其落點也不至於到如此相對生硬的地步?

反正,這也只能是想象了。

就像現在院線中的國產鬼片,基本上相當於爛片代名詞。

因為無論再怎麼製造驚悚,恐怖,到最後,其落點必然是:

這些鬼都是假的,多是角色本身因為精神問題幻想出來的。

當年徐克的《深海尋人》,到後面也要走上這條路子。

而結果就是,這些片子的內容即使能在前面堅持住,後面卻也像被刺破的皮球一樣,一下子洩氣到底。

這燒腦的鬼故事,最猛的鬼直到最後才出現

不過,凡事總有例外。

今天要聊的這部鬼片,就巧又妙了。

它的故事中,是有鬼的;這些鬼的落點,到後面又形成反轉。

從全片來看,您可以說這是一部沒有鬼的鬼片。

但又可以說,真正的鬼,到最後才出現。

一想,還真有點膽寒。

片名很直接,就叫:

《鬼故事》

這燒腦的鬼故事,最猛的鬼直到最後才出現

這個片子,估摸您已經看很多地方推薦過了。

可能有的內容裡面,會用這樣的詞彙:

(現在的)中國電影人應該學學人家怎麼拍鬼片。

這次我就不跟著喊口號了。

因為,這樣的劇本,並不是什麼人都寫得出來,或者學一學就能學到的。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劇本?

本片改編自英國一部驚悚舞臺劇,最初的上演地點是—英國的倫敦西區!

************************************************************************************

倫敦西區(London's West End)與西倫敦是兩回事(West London)。

倫敦西區也就方圓不足1平方英里,但是在倫敦市中心卻形成了一個劇院區,這裡就集中了40多個劇院(倫敦共有劇院約100個)。

這個區,是與紐約百老匯齊名的世界兩大戲劇中心,也是英國戲劇界的代名詞。

而從歷史傳統來說,倫敦西區比百老匯要悠久得多。

這燒腦的鬼故事,最猛的鬼直到最後才出現

所以,不是說不可能,但這次呼籲中國電影人去學學人家怎麼拍鬼片,這事也真有些站著說話不腰疼了,因為可能性極小。

其一,這部電影的原舞臺劇是在倫敦西區這個國際化的舞臺上映的。

而這裡上演的舞臺劇,都是在該領域中不說萬中至少也是上百中挑一的吧。

其二,這部舞臺劇自登錄倫敦西區以來,一再延長其演出檔期。

英國人本身也喜歡改編鬼故事,例如差點毀了倫敦的黑死病,開膛手傑克,鬧鬼的倫敦地鐵等,也都是英國人編鬼故事的好素材。

而《鬼故事》這部舞臺劇,除了在倫敦西區長演不衰以外,還走向了全球。

2015年,在中國就有了中文版,今年剛過去的7月份,上海又完成了一輪演出。

所以,它是經過多年的市場考驗和檢測的。

這燒腦的鬼故事,最猛的鬼直到最後才出現

再者,《鬼故事》的舞臺劇是英國著名劇作家傑瑞米·德桑(Jeremy Dyson)的作品。

這部舞臺劇中,他的另一名搭檔是安迪·尼曼(Andy Nyman)。

在電影版中,兩人即是導演又是編劇。

做為主演,安迪再次出演了舞臺劇中的角色。

因此,《鬼故事》電影版還是原班底多年對該項目積累的經驗所進行的再創作。

所以,您說呼籲中國影人去學人家拍的這樣一部電影,會靠譜嗎?

這燒腦的鬼故事,最猛的鬼直到最後才出現

回到電影本身。

很多朋友應該也在其它文章中看過關於本片的劇情解析了,所以,我就不詳細地為您從頭到尾擼劇情了。

故事的起因簡單地說就是:

不信鬼神之說且致力於打假通靈人士的古德曼教授,接到他的偶像卡梅倫先生的邀請。

卡梅倫先生算是古德曼的前輩了,他之前一直在做的,也是戳破種種鬼神之說。

但是,兩人見面後,卡梅倫告訴古德曼:

我後來才發現,當年自己整天打假鬼神之說實在太自大了!

此時,古德曼火了:你怎麼能丟棄自己的信念?

卡梅倫直接丟過來三個檔案:

你要能把這三個靈異事件給戳破,解釋清楚了,再來跟我說這些有的沒的。

這燒腦的鬼故事,最猛的鬼直到最後才出現

就這樣,故事拉開,三個靈異鬼故事一一呈現。

在鬼故事中,常用一些故弄玄虛的招數來製造恐怖氣氛。

本片也不例外,您可以看到:

一個陰暗的舊大樓裡,遠看像屍體的恐怖物事,近看原來是根拖把和衣服。

這燒腦的鬼故事,最猛的鬼直到最後才出現

這燒腦的鬼故事,最猛的鬼直到最後才出現

而靈異事件中,也有諸如自己掉落的電源插頭,古怪的異響,杯子自己移形換位的橋段。

這燒腦的鬼故事,最猛的鬼直到最後才出現

鬼,也要有。

鬼還要突然冒出來,緩緩逼進,嚇得人無法動彈。

這鬼還要用又長又髒的指甲,在人臉上不斷地往上探。。。

這燒腦的鬼故事,最猛的鬼直到最後才出現

可以說,恐怖片該有的因素,本片也具備了。

包括場景在內,本片也用心地在營造。

三個鬼故事的內容泛泛來說為:守夜人撞鬼,小年輕在森林撞鬼,有錢人在大宅子撞鬼。

這燒腦的鬼故事,最猛的鬼直到最後才出現

光看這三個鬼故事,也有點像咱香港的《陰陽路》,或此類鬼故事短篇電影集的感覺。

但我覺得對於鬼片看多了的朋友來說,其實不會算得上有多恐怖。

畢竟,我們已經不是那批當年被《陰陽路》嚇尿的觀眾了。

這燒腦的鬼故事,最猛的鬼直到最後才出現

但是,它的結局卻把全片拉高了檔次。

結局部分,相當於第四段鬼故事。

從功能性來講,也不算新穎:

把前三段鬼故事串起來,然後給出解釋,揭露這幾段故事背後藏著的謎題。

但《鬼故事》在內容和形式上,這個部分夠意思。

本片燒腦的部分,就主要出現在這一段中。

在這一段裡,您會發現:

原來,前面的幾段故事中,已經埋下了不少彩蛋。

例如前面的故事中時而出現的無臉人,畫面和對話中時常提到的3點45分,路標或者人物對話中出現的一些數字等。

甚至,本片的第一個鏡頭,就是一個重要伏筆。

這些看似旁支的內容,在第四段故事中則會成為解謎的重要線索。

這些線索就有如針線般,被編導拿來將一件衣服給縫完整了。

這燒腦的鬼故事,最猛的鬼直到最後才出現

況且,在整個表現形式上,它還將虛與實相結合。

例如這個轉場過程:

牆壁一下子變成紙做的,一撕下來,後面露出另一個暗門。

這燒腦的鬼故事,最猛的鬼直到最後才出現

這樣的轉場,在第四段故事中出現了不止一次。

甚至,和內容結合起來,它還讓我有點盜夢空間的感覺。

這燒腦的鬼故事,最猛的鬼直到最後才出現

而鬼,在哪裡呢?

看了後,您就知道。

反正,就像鬼片裡常表達的,沒有陰陽眼的人看不到鬼,不等於鬼不存在。

我不想誤導您,反正最後這一段,您看不到那種嚇人的鬼樣,放心。

但是那隻鬼,是全片最猛的鬼。

它存在於。。。

這燒腦的鬼故事,最猛的鬼直到最後才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