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基建設基礎形式一般採取灌注樁基礎,為了滿足設計要求,灌注樁的持力層要求是較為完整的岩石層,樁長和樁徑尺寸往往做的很大,使得地下部分的造價在整個工程總造價中佔有較大的份額,同時,由於樁長很長,給施工造成很大的困難。
同時我國有些地區,地貌屬於山前沖積平原單元,地質在穿過粘土層後,是一層較厚的碎石層,為了將這一地層加固,達到設計要求,作為基礎的持力層基於我國設計和施工工作者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總結了一套鑽孔灌注樁後壓漿法加固樁端地基的方法,大大縮短了樁長,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灌注樁後壓漿技術即在灌注樁施工中將鋼管沿樁鋼筋籠外壁埋設,樁混凝土強度滿足要求後,將水泥漿液通過鋼管由壓力作用壓入樁端的碎石層孔隙中,使得原本鬆散的沉渣、碎石、土粒和裂隙膠結成一個高強度的結合體。
水泥漿液在壓力作用下由樁端在碎石層的孔隙裡向四周擴散,對於單樁區域,向四周擴散相當於增加了端部的直徑,向下擴散相當於增加了樁長;群樁區域所有的漿液連成一片,使得碎石層成為一個整體,從而使得原來不滿足要求的碎石層滿足結構的承載力要求。
在鑽孔灌注樁施工過程中,無論如何清孔,孔底都會留有或多或少的沉渣;在初灌時,混凝土從細長的導管落下,因落差太大造成樁底部位的混凝土離析形成“虛尖”、“幹碴石”;孔壁的泥皮阻礙了樁身與樁周土的結合,降低了摩擦係數,以上幾點都影響到灌注樁的樁端承載力和側壁摩阻力。
漿液壓入樁端後首先和樁端的沉渣、離析的“虛尖”、“幹碴石”相結合,增強該部分的密實程度,提高了承載力;漿液沿著樁身和土層的結合層上返,消除了泥皮,提高了樁側摩阻力,同時漿液橫向滲透到樁側土層中也起到了加大樁徑的作用。
也正是因為灌注樁後壓漿技術可以有效提高基礎的持力層,縮短樁長,降低灌注樁施工的整體成本,同時還能有效樁基的承載力要求,所以目前在國內灌注樁施工中,越來越多的施工方選擇使用灌注樁後壓漿技術。
閱讀更多 鴻冶管業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