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康路上的中*統大佬


武康路上的中*統大佬

武康路

是法租界一條幽靜美麗的馬路

濃密的法國梧桐

濃濃的異國建築

繁忙之餘,在此閒逛

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選擇

如果還有背後的故事相伴

則可以更增添樂趣

前面講“顏福慶”時,提到他住在武康路40弄裡面。

他的鄰居有陳立夫、陳果夫。

馬路對面就是武康路67號,住著陳立夫;

而陳果夫則在武康路107號。

說實話,第一眼看到陳立夫的小樓,

不敢相信這是曾經四大家族之一的“陳”的住所。

武康路上的中*統大佬

武康路67號,不是一個弄堂,

而是一個獨立別墅小院。

院子不大,栽種了兩棵梧桐。

裡面是一幢3層的小樓,

像兩個並排挨著的六角形柱體,

然後上面壓一根橫槓。

牆面是水泥沙漿抹層的,

看上去就像還沒有裝修完成,灰白灰白。

一層的窗眉和窗裙有簡單的裝飾;

二層陽臺欄杆是外方內圓鏤空花樣;

兩側山牆嵌有水泥堆花,

系巴洛克風格的垂飾花籃。

第三層的感覺與下面兩層顯得格格不入,

無論是色彩的一致性還是風格的統一性,

都無法讓人覺得這是一起建造的,

而更像後來的加層。

整個小樓就像一個處於暮年的老人,幸虧夏日裡濃密的梧桐葉子,才使得這個小院有一點不一樣的色彩。

現在這個小樓居住著好幾戶人家,院裡也曬滿了衣物,已經是一個大雜院的模樣了。

武康路上的中*統大佬

陳立夫是抗戰勝利以後住到這裡的。這個樓原來是歐洲的僑民住宅,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被日偽接管,抗戰勝利後被guoming黨接收,調撥給陳立夫的。

小時候知道的就是解放前有“蔣宋孔陳”四大家族,都是吸食民脂民膏的,超級有錢。如今才知道也不盡然,兩陳算不上大家族,是四大家族中比較窮的。看著這小樓,怎麼也不像是個超有錢的主。

據說,陳立夫後來離開大陸,到美國新澤西去養雞以餬口。1964年,養雞場被森林失火殃及而倒閉,然後開始做皮蛋生意,還做過粽子、鹹蛋、年糕等。作為曾經的CC,中tong老大,這個和我們想象中的恐怖形象一個天一個地。

1967年,陳立夫應JJS的要求,回臺灣擔任“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副會長。晚年,陳立夫致力於振興中國傳統醫學,擔任中國醫藥學院董事長,同時還擔任臺灣孔孟學會理事長以弘揚儒家學說。

2001年,陳立夫在臺中病逝,享年101歲。

武康路上的中*統大佬

從武康路上拍攝

陳果夫的房子在武康路107號。

不過要進去需要從湖南路20弄進去。

永福路不到,一個弄堂裡面。

弄堂口並沒有牌子說明,

不經意間很容易錯過。

武康路上的中*統大佬

這個弄堂走進去,

左面一側看著都是高門大戶,

都是大鐵門的幹活。

最裡面的就是20弄2號樓。

門口有徐彙區文物保護的說明。

包括一個主樓一個側樓,

看著到是比其弟弟的房子氣派不少。

武康路上的中*統大佬

這個別墅建於1940年。

一層為清水紅磚牆;

二層白粉刷面,

有深褐色豎橫交錯木構架;

三角形雙陡坡屋面覆蓋紅瓦。

底層東南側設有出簷的開敞拱券門洞,

東窗帶有厚實梯形窗套。

相比主樓,側樓似乎更醒目一點,

靠弄堂的立面,

就可以看到巨大的褐色原木勾勒在外,

下面是紅色的磚牆,典型英國鄉村味。

武康路上的中*統大佬

和大多數老房子一樣,

如今這裡也是住了好多人家。

大概和北京的四合院一樣,

上海值得保留的老房子太多了。

除了一些頂級的老洋房,

如丁香花園、愛神花園等已經被保護起來,

其他的都只是掛上了文物保護的牌子而已。

武康路上的中*統大佬

陳果夫大約於1946年到1948年期間住在這裡。

從時間上推算,抗日戰爭結束後,搬來此地;

然後在解放前夕,離開前往臺灣。

陳果夫雖然曾經顯赫一時,

但晚年在臺灣確實可蠻“作孽”。

據說,連看病的錢也拿不出來,

不得已寫信向當時臺灣“交通銀行”行長趙棣華寫信求助。

趙棣華接信後,報告了JJS。

JJS批了5000銀元作為醫療費,

又特批了一筆鈔票,作為日常生活補助。

陳果夫於1951年病逝於臺北。


分享到:


相關文章: